共模滤波器
    4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920627A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710166836.2

    申请日:2013-12-19

    Abstract: 共模滤波器(1)具备以相同的匝数分别卷绕于卷芯部(11a)的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绕线(W1,W2)分别以匝数(m1)卷绕于第1卷绕区域(AR1),以匝数(m2)卷绕于第2卷绕区域(AR2)。卷绕区域(AR1)内的绕线(W2)的第n1匝(1≤n1≤m1‑1)与绕线(W1)的第n1+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1)短于绕线(W1)的第n1匝与绕线(W2)的第n1+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2)。另外,卷绕区域(AR2)内的绕线(W1)的第n2匝(m1+1≤n2≤m1+m2‑1)与绕线(W2)的第n2+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3)短于绕线(W2)的第n2匝与绕线(W1)的第n2+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4)。

    共模滤波器
    4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887040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310704650.X

    申请日:2013-12-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F27/2823 H01F17/045 H01F27/29 H01F2017/0093

    Abstract: 共模滤波器(1)具备以相同的匝数分别卷绕于卷芯部(11a)的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绕线(W1,W2)分别以匝数(m1)卷绕于第1卷绕区域(AR1),以匝数(m2)卷绕于第2卷绕区域(AR2)。卷绕区域(AR1)内的绕线(W2)的第n1匝(1≤n1≤m1-1)与绕线(W1)的第n1+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1)短于绕线(W1)的第n1匝与绕线(W2)的第n1+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2)。另外,卷绕区域(AR2)内的绕线(W1)的第n2匝(m1+1≤n2≤m1+m2-1)与绕线(W2)的第n2+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3)短于绕线(W2)的第n2匝与绕线(W1)的第n2+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4)。

    噪声抑制薄片
    45.
    发明公开
    噪声抑制薄片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693175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0889415.3

    申请日:2022-07-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噪声抑制效果高的噪声抑制薄片。噪声抑制薄片(1)具备:磁性薄片(30);和第一金属层(10),其设置于磁性薄片(30)的一个表面(31),并且具有环状的多个狭缝(SL)。第一金属层(10)被分割成:被多个狭缝(SL)分别包围的多个第一区域(11)、和包围多个狭缝(SL)的整周的第二区域(12)。由此,能够获得更高的噪声抑制效果。

    共模滤波器
    46.
    发明公开
    共模滤波器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394521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069738.4

    申请日:2019-0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模滤波器。在使一对导线在中途交叉的共模滤波器中,进一步提高高频特性。具备沿着相同方向卷绕于卷芯部(23)的导线(W1、W2)。导线(W1、W2)构成三个卷绕块(B1~B3),并且在卷绕块(B1)与卷绕块(B3)之间的区域相互交叉,在卷绕块(B2)与卷绕块(B3)之间的区域相互交叉。根据本发明,卷绕块的数量为奇数,因此,如果在轴向上相邻的卷绕块间使导线(W1)与导线(W2)进行偶数次交叉,则能够使导线(W1、W2)的一端部的位置关系与另一端部的位置关系一致。由此,导线(W1、W2)的一端部与另一端部的条件一致,因此,可以提高反射特性(回波损耗)及噪声变换特性等高频特性。

    共模滤波器
    4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010327B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1910006855.8

    申请日:2019-0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模滤波器。在使一对导线中途交叉的共模滤波器中,进一步提高反射特性。具备沿着相同方向卷绕于卷芯部(23)的导线(W1、W2)。卷芯部(23)包含卷绕区域(A1、A2)和位于其间的卷绕区域(A3)。导线(W1、W2)构成分别卷绕于卷绕区域(A1、A2)的卷绕块(B1、B2),导线(W1)和导线(W2)在卷绕区域(A3)相互交叉。卷绕块(B1)中的卷绕层(S1)的匝数与卷绕层(S2)的匝数的差比卷绕块(B2)中的卷绕层(S1)的匝数与卷绕层(S2)的匝数的差多。根据本发明,与卷绕块(B1)和卷绕块(B2)为完全对称形状的情况相比,产生于导线(W1、W2)间的电容成分的附加方式变化。通过该变化缓和了不平衡,其结果,改善了反射特性。

    旋转电机
    4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653296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0908647.X

    申请日:2020-09-02

    Abstract: 一种旋转电机,其具备定子、配置有永久磁铁的转子、第一数量的第一线圈、及与第一数量不同的第二数量的第二线圈。第一线圈以线圈轴线沿着转子的旋转轴线方向的方式配置于定子。第二线圈以线圈轴线沿着转子的旋转轴线方向的方式配置于转子。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以转子在规定的旋转角度位置时彼此接近对置的方式分别配置于定子和转子。第一线圈构成为根据与第二线圈的相对位置来感应出电压。

    线圈部件
    4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671548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811196247.X

    申请日:2018-10-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部件,其包括:形成于绝缘基板的正反面的线圈部(100、200);连接线圈部(100)的内周端(Ti)与线圈部(200)的内周端(Ti)的连接部(Tha)。线圈部(100)的外周端(To)和线圈部(200)的外周端(To)设置于俯视时彼此相邻的位置。构成线圈部(100、200)的多匝分别具有径向上位置没有变化的圆周区域(A1、A2)和径向上位置变化的变化区域(B1、B2),该变化区域位于从中心点(C)呈放射状延伸并通过线圈部(100)的外周端(To)与线圈部(200)的外周端(To)之间的虚拟线(L0)上。由此,能够使线圈部的外周端与线圈部的外周端相邻并且防止外形大型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