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437436B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710630763.8
申请日:2017-07-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进行功率调节的二回路能量消耗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包括蒸汽发生器模拟装置,所述蒸汽发生器模拟装置连接有若干个冷凝装置,并且冷凝装置和蒸汽发生器模拟装置之间的连通能够进行切换,且每个冷凝装置均连接有给水装置,给水装置均与蒸汽发生器模拟装置连通,在冷凝装置和给水装置之间设置有稳压装置,且稳压装置同时与所有的冷凝装置和所有的给水装置连通。本试验装置及方法能够实现二回路功率的快速准确调节,并实现了整个二回路系统的模拟,成本低,保证了试验的准确性,可操作性强,便于实现,为核反应堆整体模拟试验系统提供了完整的二回路系统试验模拟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7221763B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710379724.5
申请日:2017-05-2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超大电流传输的紧凑式模块化输电结构,主要包括导电铜排、外部链接铜排、以及铜排与铜棒间的压紧装置等组成,结构设计可实现在现场狭小的空间安装、支撑和绝缘的功能,其连接结构紧凑,同时还可以实现对导电材料的冷却,具有灵活方便、功能齐全、安全可靠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022660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711285497.6
申请日:2017-12-0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2 , G21C17/0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7/032 , G21C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系统热工实验装置的热损失测量装置及其方法,步骤1:确定系统热工实验装置的设备,并在其外侧包覆保温棉;步骤2:将设备中注入1种或多种组分的工质,记录单个组分的质量mf、流体比热容cp;步骤3:关闭上隔离阀和下隔离阀,将设备进行回路隔断,形成待测区域;步骤4:将待测区域内的设备加热,并且在设备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停止加热且开始计时;步骤5:实时测取并保存外壁温测点温度Tso、内侧温壁点温度Tsi、以及设备内流体温度Tf;待设备温度降低到下限温度时,停止测取;步骤6:数据处理系统通过数据线从待测量区域获得固壁质量ms、固壁比热容cps、外壁温测点温度Tsi、内侧温壁点温度Tso。
-
公开(公告)号:CN107146664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380404.1
申请日:2017-05-2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电流直流输电线路的绝缘结构,所述结构包括:上部支撑件、下部支撑件、绝缘薄膜、螺栓套件、环氧树脂绝缘垫圈上层、环氧树脂绝缘垫圈下层、PVC套管、底部支撑钢板;其中,上部支撑件底部和下部支撑件顶部分别设有相互配合使用的卡槽,所述卡槽内壁设有绝缘薄膜层,输电线路穿过所述卡槽进行固定,上部支撑件与下部支撑件均设有螺栓孔,PVC套管穿过螺栓孔,螺栓套件穿过PVC套管对上部支撑件与下部支撑件进行固定,不仅提高了输电线路运行的可靠性,减小了维护工作量,还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7145175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384228.9
申请日:2017-05-2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5D23/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D2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器给水温度控制模拟系统,在主给水泵与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入口之间的主给水管道经过一个回热器,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出口连接有两个并联的分支管路,其中一支通过经过主蒸汽管道蒸汽流量调节阀后连接至冷凝器,另一支依次经过蒸汽旁路截止阀、蒸汽旁路流量调节阀、回热器后连接至冷凝器。本发明可以利用蒸汽发生器产生的高温蒸汽作为加热源来对进入蒸汽发生器的给水进行预热,消除了依靠额外电源预热带来的能耗,提高了试验装置的能量利用率,采用本身输出高温蒸汽预热能够实现较大流量变化范围的给水温度控制。同时,蒸汽旁路调节与给水旁路调节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实现蒸汽发生器给水温度的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07093474A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710301386.3
申请日:2017-05-0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7/0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反应堆专设安全系统热工水力综合性能模拟器,包括用于冷却剂的模拟实验的冷却剂实验系统、蒸汽冷凝系统、非能动安注及余热排出实验系统、再循环实验系统、卸压实验系统、失水事故实验系统、供电系统、以及热工参数采集控制系统。本发明实现了从高功率正常运行状态、全压破口喷放、高压注入、系统卸压、中压安注、低压注入至建立低压下的长期自然循环共七个阶段全过程的连续实验研究,实现了从高功率正常运行状态进入全厂断电阶段建立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直至事故后72小时的连续实验研究,具有设计参数高、参数范围广,全面涵盖了目前新型反应堆的非能动专设安全系统,装置的调节性和控制性好,模拟事故序列的可调性、可控性优良。
-
公开(公告)号:CN107024295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710303496.3
申请日:2017-05-0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实现电加热管内热电偶滑动和固定的驱动装置,包括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传动齿轮,还包括一个与传动齿轮啮合的定位滑块,在定位滑块内设置有内螺纹,还包括一根内部为中空结构的丝杠,丝杠外设置有与定位滑块相匹配的外螺纹,在丝杠内设置有一根同轴的铰链支架,在铰链支架上固定连接有热电偶,热电偶穿过设置在丝杠侧壁上的孔并延伸至丝杠外侧。本发明可以连续测量电加热管内壁的温度,理论上可以测量任何一点的温度,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测温点固定的方式,大大增加了测温的数据点来源,同时,不需要焊接工序,对电加热管本身而言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908219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301721.X
申请日:2017-05-0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10/00 , G05D16/02 , G05D16/0602 , G05D16/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阀组联动的临界流实验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喷放主管,在喷放主管的上游安装有一个喷放孔板,还包括一个调压支管,调压支管包括一个连接在喷放孔板与第一快速开关阀之间的第一减压阀,第一减压阀串联第一截止阀后连接至第一快速开关阀与第二快速开关阀之间的喷放主管上。本发明首先承受一部分流体的冲击作用力,接着第一快速开关阀动作后随另一部分流体的冲击力,可以使阀门在临界流的实验过程中有效分担流体的冲击力,延长阀门的使用周期。本发明利用调压支管和泄压支管将第一开关阀的压力分担到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两个阀门上,降低了单个阀门的开启压差,更利于第一开关阀的顺利开启,可以有效保护阀门的密封面不被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06535364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055917.7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B3/00 , G21C17/0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核反应堆堆芯功率模拟装置及方法,对应装置及方法中,通过制造可匹配核反应堆堆芯燃料元件寿期初期和末期不同轴向功率分布的非均匀电加热元件,将两种类型的非均匀电加热元件直接插入包壳管即可核反应堆寿期初期和末期阶段堆芯功率轴向不均匀分布的模拟;通过将两种非均匀电加热元件进行组合,以及通过电加热元件位置固定和调节装置控制非均匀电加热元件的插入深度,即可实现核反应堆不同时期的堆芯功率轴向非均匀分布模拟。该装置及方法简单可行,能够准确核反应堆不同寿期下堆芯功率轴向和径向的不均匀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04505131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510024157.2
申请日:2015-01-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测量两相喷放流量功能的破口模拟系统及其测量方法,破口模拟系统包括破口喷放模拟管路、汽水分离器、蒸汽测量管路、称重测量管路,汽水分离器上设置有两相流入口、蒸汽出口和液相出口:破口喷放模拟管路上游连接高温高压热工水力回路的破口,下游连接两相流入口;蒸汽测量管路上游连接蒸汽出口;称重测量管路上游连接在汽水分离器的液相出口上。本发明采用汽水分离器把两相临界流分离为单相饱和蒸汽和单相饱和水,采用蒸汽流量计和称重法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破口喷放两相临界流的测量,解决了高温高压流体破口喷放的临界流难以测量问题,增设了破口喷放模拟管路,解决了破口模拟件、破口控制阀、破口测量系统布设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