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392815A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880012715.5
申请日:2018-03-30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及空调装置,该热交换器具有即使在结霜环境下使用时,也能够通过使冷凝水飞散而抑制结霜的表面构造。所述热交换器具有表面设置有疏水性涂膜的部分,其中,设置有疏水性涂膜的表面具有如下表面构造,在设L:凸部的平均间距、d:凸部的平均直径、rw(整体):表面整体的平均面积扩大率、rw(凸部):表面凸部的平均面积扩大率、θw:疏水性涂膜的平滑平面上的水的接触角的情况下,满足如下所有的关系:rw(整体)>0.6/|cosθw|;rw(凸部)>0.6/|cosθw|;0.1<d/L<0.8;L<3.0μm;以及90°<θw<120°。
-
公开(公告)号:CN105849498B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480071204.2
申请日:2014-12-22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及空调装置,即便是制冷剂不直接供给至集管集合管内部的产生制冷剂上升流动的空间的下部的结构,也能形成制冷剂的上升流动。在室外热交换器(20)的折返集管集合管(23)的第一内部空间(23a)的不同高度处连接有多个扁平多孔管(21b)。在第一内部空间(23a)中采用循环结构,该循环结构包含第一分隔板(51)、第一流入口(41x)及第一下连通路(51y),其中,所述第一流入口(41x)用于使制冷剂在第一流出空间(51a)内上升,所述第一下连通路(51y)使来自第一上连通路(51x)的制冷剂在第一循环空间(51b)中下降并将其再次引导至第一流出空间(51a)。扁平多孔管(21b)的一端与第一流出空间(51a)和第一循环空间(51b)中的任一方连接。连通配管(24)与第一整流板(41)中的第一循环空间(51b)下方的空间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4246414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380018414.0
申请日:2013-04-03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05375 , F25B39/028 , F25B2500/01 , F28D1/05391 , F28D2021/0085 , F28F1/022 , F28F1/128 , F28F1/24 , F28F9/0209 , F28F9/028 , F28F13/06
Abstract: 在热交换器中,扁平管(31)的端部插入总集合管(70)中。当热交换器起蒸发器的作用时,在总集合管(70)内的部分空间(71a)中,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向上流动。总集合管(70)的部分空间(71a)的有效截面积A根据流入总集合管(70)内的部分空间(71a)的制冷剂的质量流量设定。该有效截面积A是从部分空间(71a)的与总集合管(70)的轴向正交的截面的面积A0中减去扁平管(31)的位于部分空间(71a)的部分在与总集合管(70)的轴向正交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A1后所得到的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05849498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480071204.2
申请日:2014-12-22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0233 , F25B13/00 , F25B39/00 , F28D1/0471 , F28D1/05366 , F28D1/05391 , F28F9/0207 , F28F9/22 , F28F2215/12
Abstract: 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及空调装置,即便是制冷剂不直接供给至集管集合管内部的产生制冷剂上升流动的空间的下部的结构,也能形成制冷剂的上升流动。在室外热交换器(20)的折返集管集合管(23)的第一内部空间(23a)的不同高度处连接有多个扁平多孔管(21b)。在第一内部空间(23a)中采用循环结构,该循环结构包含第一分隔板(51)、第一流入口(41x)及第一下连通路(51y),其中,所述第一流入口(41x)用于使制冷剂在第一流出空间(51a)内上升,所述第一下连通路(51y)使来自第一上连通路(51x)的制冷剂在第一循环空间(51b)中下降并将其再次引导至第一流出空间(51a)。扁平多孔管(21b)的一端与第一流出空间(51a)和第一循环空间(51b)中的任一方连接。连通配管(24)与第一整流板(41)中的第一循环空间(51b)下方的空间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3299150B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280005048.0
申请日:2012-01-23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IPC: F28F1/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325 , F25B39/00 , F28D1/05366 , F28D1/05383 , F28D2021/0068 , F28F1/128 , F28F17/005 , F28F2215/04 , F28F2215/12
Abstract: 在热交换器(30)中设置有多根扁平管(33)和多个翅片(36)。呈板状的翅片(36)在扁平管(33)的延伸方向上彼此留有一定间隔地设置。扁平管(33)被插入翅片(36)的管插入部(46)中。在翅片(36)上,上下相邻的扁平管(33)之间的部分构成传热部(70)。在传热部(70)上设置有鼓起部(81~83)和切起片(50、60)。鼓起部(81~83)设置在传热部(70)的靠近上风一侧的部分上,该鼓起部(81~83)通过使传热部(70)呈山峰形状地鼓起而形成。切起片(50、60)设置在传热部(70)的靠近下风一侧的部分上,通过切起传热部(70)而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3518116A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280022636.5
申请日:2012-04-25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12 , F25D21/12 , F28D1/05366 , F28F1/022 , F28F1/128 , F28F2215/04
Abstract: 本发明改善百叶板之间的排水性能。翅片(50)具有:板状部(60),其以板厚方向与空气流动方向(F)相交的方式配置;和多个百叶板(61),它们从板状部(60)沿板厚方向突出。扁平导热管(41、42、43、…)以与空气流动方向(F)相交的方式被插入于翅片(50)中。特别地,百叶板(61)具有相对于板状部(60)的倾斜角度彼此不同的第1百叶板(62)和第2百叶板(63),这些百叶板(62、63)交替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3348212A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280005288.0
申请日:2012-01-23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9/02 , F25B39/00 , F28D1/05391 , F28D2021/0068 , F28F1/126 , F28F9/0209 , F28F9/0275 , F28F2215/12 , F28F2250/06
Abstract: 上侧热交换区域(51)被划分成多个主热交换部(51a-51c),下侧热交换区域(52)被划分成多个辅助热交换部(52a-52c)。第一总集合管(60)被分隔成对应于上侧热交换区域(51)的上侧空间(61)和对应于下侧热交换区域(52)的下侧空间(62),下侧空间(62)被分隔成对应于各辅助热交换部(52a-52c)的多个连通空间(62a-62c)。第二总集合管(70)被分隔成对应于上侧热交换区域(51)最下面的主热交换部(51a)和下侧热交换区域(52)最上面的辅助热交换部(52c)且共用的连通空间(71c)、和对应于除此以外的主热交换部(51b、51c)和辅助热交换部(52a、52b)的连通空间(71a、71b、71d、71e),连通空间(71a、71b)和连通空间(71d、71e)分别由连通管(72、73)连接起来。
-
公开(公告)号:CN102027307A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0980117539.2
申请日:2009-05-25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3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翅片管型热交换器(1)具有:多个传热翅片(2),它们以在板厚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的方式配置于气流中;以及多个传热管(3),它们插入多个传热翅片(2)中,并配置在与气流的流动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在各传热翅片(2)中,在传热管(3)的竖直方向的两侧,形成有从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排列的多个切出立起部,各切出立起部的从传热翅片表面起的高度朝向气流的流动方向下游侧逐渐增大,用翅片间距(FP)除平均高度(H)得到的值大于0.3且小于0.6,该平均高度(H)是切出立起部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前端的从传热翅片表面起的高度即前端高度(a)与气流的流动方向后端的从传热翅片表面起的高度即后端高度(b)的平均高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523148A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780037044.X
申请日:2007-09-28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IPC: F28F1/32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翅片管型热交换器中同时实现基于立起部的传热促进效果和排水性。本发明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1)具有传热翅片(2)和多个传热管(3)。传热翅片配置于气流中。多个传热管插入传热翅片中,并配置在与气流的流动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在传热翅片上,在传热管的铅直方向的两侧,通过冲切立起加工形成有从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游侧朝向下游侧笔直地排列的多个立起部(21a~21f)。将多个立起部连接起来的直线(L1、L2)相对于气流的流动方向倾斜,使得将传热管附近的气流向气流的流动方向上的传热管后侧引导。在传热翅片上,在传热管周围且至少在通过传热管的中心轴的水平面的下部形成有凹部(24)。
-
公开(公告)号:CN1253686C
公开(公告)日:2006-04-26
申请号:CN01810932.2
申请日:2001-04-06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40 , F28D2021/007
Abstract: 一种内表面带槽的传热管,包括:在电焊钢管的内表面上制成复数条条槽(11)的同时,这个条槽(11),是在由第一导程角(α)制成的主槽(12)和由与第一导程角(α)方向不同的第二导程角(β)制成的异形部分(13)相连而构成,其特征在于,沿电焊钢管的圆周方向的近似等分的位置上配置电焊钢管的结合部分(14)和异形部分(13)。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