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墙面智能铲铣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04428A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711444566.3

    申请日:2017-12-2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F21/00 E04G23/00

    Abstract: 三维墙面智能铲铣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属于建筑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铲铣机构、行走机构、辅助支撑及控制系统,该发明技术先进,生产成本低,全自动控制,安装时间大大缩短,生产效率提高;施工时能根据施工要求使用时直接洒水,采用吸尘器吸尘,环保无粉尘污染,铲铣面干净平整、光滑、无死角、大面积平整效果如一,具有较好的市场竞争优势。

    一种果树采收装置
    5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040607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711393652.6

    申请日:2017-12-2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D46/264 A01D2046/2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果树采收装置,包括夹持振动装置、支撑调整装置、自动开合收集伞、集果装置和拖拉机,所述夹持振动装置通过链条垂吊在支撑调整装置上,所述支撑调整装置安装在所述拖拉机的前侧,所述自动开合收集伞安装在所述支撑调整装置上,所述集果装置固定在拖拉机的前侧且集果装置的一端与支撑调整装置连接;本发明可用于干果、红枣、樱桃、果汁用苹果、柑橘等果品采收,适用范围广,实现采收过程的全自动化作业,极大地提高了采收效率。

    一种挤压膨化机红外线加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348549A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710511916.7

    申请日:2017-06-2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P30/34 A23P30/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挤压膨化机红外线加热装置,包括机筒、机筒内的螺杆,机筒上设有进料装置、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红外线加热器Ⅰ、红外线加热器Ⅱ和红外线加热器Ⅲ;所述螺杆输送段对应的机筒上设有所述红外线加热器Ⅰ;所述螺杆熔融段对应的机筒上设有所述红外线加热器Ⅱ,所述螺杆均化段对应的机筒上设有所述红外线加热器Ⅲ,红外线加热器Ⅰ、红外线加热器Ⅱ和红外线加热器Ⅲ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接。本发明挤压膨化机红外线加热装置,解决现有加热装置不易控制不同段工作温度问题。

    圆弧圆柱蜗杆的齿形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33417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10379663.2

    申请日:2017-05-2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弧圆柱蜗杆的齿形检测方法,包括建立坐标系,建立齿形的参数方程,将齿形参数方程进行空间变化,建立完整齿形的参数方程等步骤。本发明采用轴向齿形沿螺旋线演化的方式得到圆弧圆柱蜗杆,将其齿面与竖直平面呈任意角度(0~90°)的截面相交得到的交线,通过空间变换得到圆弧圆柱蜗杆在该截面上的齿形的参数化方程,对齿形误差进行精确地分析,对指导圆弧圆柱蜗杆进行精密加工,改善啮合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一种密闭式双轴框架式翻堆曝气好氧堆肥搅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021796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710366662.4

    申请日:2017-05-2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43 C05F17/0258 C05F17/027

    Abstract: 一种密闭式双轴框架式翻堆曝气好氧堆肥搅拌装置,属于肥料制备技术领域,包括搅拌通气框,还由动力系统、反应器主体、曝气翻堆装置、氧气通入管、调节阀与阀门、温控风机、排气阀装置构成;动力系统设置在反应器主体的顶端,搅拌通气框布置于反应器主体的中间部位并与动力系统相连,曝气翻堆装置设置在搅拌通气框上,并呈交叉布置;曝气翻堆装置由搅拌叶片、叶片座、通气孔和微控透气膜组成,微孔透气膜布置在通气孔中;温控风机设置在反应器主体的一侧,通过氧气通入管与搅拌通气框相连,并通过调节阀与阀门进行流量控制;反应器底部设有排气阀。本发明解决了内部物料板结化严重、供氧不充分等问题,提高堆肥反应速率和降低了生产成本。

    一种抗压钢结构
    5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759898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69070.6

    申请日:2017-02-0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1/24 E04B1/98 E04H9/06 E06B5/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钢结构领域内的一种抗压钢结构,包括由前钢板、左钢板、后钢板和右钢板围成的长方体外壁面,前钢板和后钢板平行设置,左钢板和右钢板平行设置,前钢板和后钢板之间设置有一排间隔排列的竖直矩形钢,矩形钢的四条棱边竖直设置,矩形钢的第一棱边与前钢板相连接,矩形钢上与第一棱边相对的第三棱边与后钢板相连接,各矩形钢的第二棱边和第四棱边位于同一平面内,各矩形钢的第二棱边和第四棱边处分别竖直设置有支撑柱,左钢板和右钢板靠近矩形钢的一侧也竖直设置有支撑柱,相邻支撑柱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弹性抵触在对应支撑柱上。本发明能够缓冲载荷,吸收巨大冲击力,提高抗压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