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5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250728U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721147438.8

    申请日:2015-05-27

    Inventor: 中野信一

    Abstract: 天线装置(101)具备:面状线圈(10)、面状导体(20)、第1供电端子(15)以及第2供电端子(16)。在面状导体(20)形成与面状线圈(10)对置配置并且至少一部分与线圈开口(10A)重合的切口(20A,20S)。第1供电端子(15)以及第2供电端子(16)被配置于俯视下面状线圈(10)的形成区域的例如外侧。面状线圈(10)包含:第1导体图案部(11)和第2导体图案部(12),第1供电端子(15)与第1导体图案部(11)的第1端导通,第2供电端子(16)与接近于第1导体图案部(11)的第1端一侧的第2导体图案部(12)的第1端导通。并且,第1导体图案部(11)以及第2导体图案部(12)各自的第2端与面状导体(20)导通。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5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180119U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590000448.1

    申请日:2015-04-21

    Inventor: 中野信一

    Abstract: 嵌入具备具有导体层的显示装置(201)的电子设备的天线装置,包括:配置在显示装置(201)的显示面侧的相反侧的面状导体(20);以及具有在中心有线圈开口部(CA)的螺旋状线圈导体(12)的供电线圈(10),面状导体(20)具备缺口部(AP,SL),供电线圈(10)配置为俯视时线圈开口部(CA)与面状导体(20)的缺口部(AP,SL)重叠,在显示装置(201)和面状导体(20)之间、且显示装置(201)和供电线圈(10)之间,配置俯视时与线圈导体(12)重叠的磁性体片材(30)。

    天线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5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180118U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590000343.6

    申请日:2015-03-04

    Inventor: 中野信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天线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包括多个具有线圈开口的线圈导体(21、22)和面状导体(10),多个线圈导体(21、22)分别以在面状导体(10)的法线方向具有卷绕轴的状态被配置在面状导体(10)的边缘部,多个线圈导体(21、22)被连接,使各线圈导体(21、22)产生的磁通呈反相,俯视时,多个线圈导体(21、22)的一部分与面状导体(10)重叠,线圈开口的一部分与面状导体(10)不重叠。

    天线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5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905440U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490000263.6

    申请日:2014-07-30

    Inventor: 中野信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Q7/06 H01Q1/243 H01Q13/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天线装置以及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装置包括:连接供电电路的供电线圈(30);具有向外缘方向延伸的第一狭缝(11S)的第一导体面(11);以及具有向外缘方向延伸的第二狭缝(12S)的第二导体面(12),供电线圈(30)设置在俯视时与第一狭缝(11S)重叠的位置,供电线圈(30)与第一导体面(11)磁场耦合,第一导体面(11)与第二导体面(12)磁场耦合,第一狭缝(11S)以及第二狭缝(12S)设置在俯视时一部分重叠的位置,第一狭缝(11S)至少其一部分在俯视时与第二导体面(12)的第二狭缝(12S)以外的部分重叠,第二狭缝(12S)至少其一部分在俯视时与第一导体面(11)的第一狭缝(11S)以外的部分重叠。

    天线装置以及通信终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2839961U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220389040.6

    申请日:2012-08-07

    Inventor: 中野信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天线装置以及通信终端装置,使信号增强天线与接地导体导通、且能维持信号增强天线的辐射特性。在金属外罩(2)的下表面安装有供电线圈模块(3)。在筐体(1)的内部收纳有印刷布线板(8)。在该印刷布线板(8)设有接地导体(81)、供电针(7)以及接地连接导体(6)。在安装有供电线圈模块(3)的金属外罩(2)与筐体(1)重合时,供电针(7)与供电线圈模块(3)的连接部相接并电导通。另外,接地连接导体(6)与金属外罩(2)相接从而使金属外罩(2)接地到接地导体(81)。另外,将接地连接导体(6)的位置设为流过金属外罩(2)的感应电流的电流密度成为从最大值到80%为止的值的区域外夹着狭缝部的两侧的位置、或在所述区域内夹着狭缝部的两侧中的一侧的位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