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纯化学位移的核磁共振扩散谱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07558B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711035089.5

    申请日:2017-10-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纯化学位移的核磁共振扩散谱方法,涉及核磁共振波谱学检测。利用响应回波扩散模块实现扩散系数演化;利用PSYCHE纯化学位移去偶模块消除J偶合效应引起的谱峰裂分,为扩散系数测量提供简化的一维纯化学位移谱信息。通过特定数据拟合处理获得一张纯化学位移-扩散系数相关的二维扩散谱,可直接检测样品各成分的扩散系数及其误差,并可实现样品成分分离。无需特殊的样品处理过程,简便易行,适用于任意常规核磁共振波谱仪。

    一种无J偶合效应干扰的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14337B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710048419.8

    申请日:2017-01-2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无J偶合效应干扰的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测量方法,提供适用于常规液体磁共振谱仪,能够消除J偶合效应干扰的一种无J偶合效应干扰的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测量方法。(1)测量激发样品所需的π/2非选择性射频脉冲宽度;(2)在核磁共振波谱仪上导入核磁共振脉冲序列;(3)打开核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基于完美回波的横向弛豫演化模块和纯化学位移去偶模块,设置横向弛豫演化模块和纯化学位移去偶模块的实验参数;(4)执行三维数据采样;(5)数据采样完成后,进行相关的数据后处理操作,得到一张直接维为纯化学位移信息而间接维为横向弛豫时间及误差的二维谱,即纯化学位移—横向弛豫时间二维相关谱。

    一种核磁共振仪可插拔式滚印线圈探头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55773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910060767.6

    申请日:2019-01-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核磁共振仪可插拔式滚印线圈探头及其设计方法,涉及核磁共振仪。探头设有探头基座、调谐匹配电路、加装屏蔽层匀场线圈的固定孔、样品管、支撑管、滚印线圈、线圈上部银圆环、线圈下部银圆环、上弹性金属触头、下弹性金属触头、力柱、调谐电容、匹配电容和导线。采用滚动印刷的方法把导电银胶印在样品管表面,可以快速完成滚印线圈的制作,免去印刷配合电镀的加工工艺较为繁琐,简化滚印线圈制作工艺。根据需求设计,通过在光刻基板上设计不同类型滚印线圈的印刷模型,利用滚印方法将导电银胶附着在不同类型样品管上,并实现制作多种几何形状类型的滚印线圈,如马鞍形线圈、AG线圈和鸟笼线圈等,扩展滚印线圈设计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一种磁共振扩散排序谱的高分辨率重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36725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525909.3

    申请日:2018-12-1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3/4053

    Abstract: 一种磁共振扩散排序谱的高分辨率重建方法,涉及磁共振扩散排序谱。构建磁共振扩散排序谱稀疏重建模型;将有约束模型化成无约束模型;初始化参数t和x;循环执行以下子步骤:①采用PCG算法计算牛顿线性方程组的解作为下降方向Δx;②采用回溯直线法计算下降步长s;③更新迭代值x=x+sΔx;④构造对偶可行点v;⑤判断η/G(v)是否小于预设的精度值ε=10‑8,若满足,则退出循环。⑥更新t,并跳回步骤①;输出重建谱图x。

    一种用于低温固相电化学-核磁共振的低电场鞍型射频线圈

    公开(公告)号:CN109597009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11330300.0

    申请日:2018-11-0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低温固相电化学-核磁共振的低电场鞍型射频线圈,包括鞍型线圈、电磁场屏蔽层、上托板、下托板、调谐匹配电路板、定位板以及支撑杆。鞍型线圈用于射频激励和信号检测。电磁场屏蔽层置于马鞍型线圈内部,为圆柱形平行环状电路构成的镂空结构,用于减少射频脉冲在线圈内部产生的电场分量。上托板和下托板分别固定在鞍型线圈上下两端,用于固定电磁场屏蔽层以及样品管。调谐匹配电路板安装在定位板和上托板之间。定位板安装在整个结构的最上端。整体射频线圈电路和支架结构可置于-196℃的超低温液氮环境下,实现固相变温核磁共振检测,线圈内部的电场强度大幅度降低,样品所吸收的射频热量显著减少。

    一种核磁共振同核去偶一维相敏定域谱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42417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138916.8

    申请日:2018-09-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4/08

    Abstract: 一种核磁共振同核去偶一维相敏定域谱的检测方法,涉及核磁共振定域谱技术。将待检测样品放入磁共振成像仪的检测腔中;调整样品在检测腔中的摆放位置,使得样品处于磁共振成像仪检测腔的中心,随后进行匀场、调谐、功率频率校正;测量使待检测样品磁化矢量发生90度翻转的射频脉冲宽度;在磁共振成像仪上导入同核去偶一维相敏定域谱脉冲序列,打开该同核去偶一维相敏定域谱脉冲序列的ISIS定域模块和PSYCHE同核去偶模块;设置同核去偶一维相敏定域谱脉冲序列各模块实验参数,执行数据采样;数据采样完成后,对采样数据进行数据后处理,包括数据拼接、一维傅里叶变换以及谱峰相位调相,从而获得一张核磁共振同核去偶一维相敏定域谱。

    四基色Micro-LED超高像素点阵健康照明系统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56712A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711476801.5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四基色Micro-LED超高像素点阵健康照明系统及使用方法,照明系统包括高光谱景色采集成像子系统、中央信号处理子系统和Micro-LED健康照明子系统;中央信号处理子系统引入基于人体昼夜节律响应函数的伽马校正;Micro-LED健康照明子系统处理来自中央信号处理子系统的光谱数据、像素点亮度信息和生物节律数据并转换为相应的驱动电流对照明及显示终端进行驱动进而实现景色还原并兼顾人体昼夜节律。本发明兼顾了人体光生物效应与像素级还原实际景色图,采用Micro-LED作为光源,真正做到健康、高品质、节能,具备极高可行性。

    3D打印的一体化核磁共振射频探头前端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84733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711076735.2

    申请日:2017-11-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3D打印的一体化核磁共振射频探头前端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核磁共振。包括核磁共振射频线圈、定制化样品管道和射频电路连接口的一体化组合。使用电磁仿真软件设计核磁共振射频线圈模型,导入3D制图软件,在模型上添加实验所需定制化样品管道、样品封装端口、射频电路连接口及金属材料注射口;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一体化核磁共振射频探头前端实体模具;由金属材料注射口注射常温液态金属或液态合金,填充线圈模型管路,形成核磁共振导电射频线圈;由射频电路连接口接入与射频电路相连的铜带,用导电银胶对接口密封;将整体模具置于超声振荡设备中,调整模具三维朝向,使导电线圈液态金属内存在的微小气泡上升排出至液态金属注射口管道内。

    一种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监控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707674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711077404.0

    申请日:2017-11-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67/025 G01N24/08 H04L67/42 H04L69/163

    Abstract: 一种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监控方法和系统,首先,监控主机连接仪器控制客户端获取谱仪信息数据,整理成谱仪状态参数信息和实验参数信息后上传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对应关系将接收到的信息存入数据库;移动终端连接服务器并鉴权后获取相应数据。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充分地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资源,解决核磁共振谱仪信息获取的不便和低效问题,使用户无需身处实验室中就可以获取核磁共振谱仪的状态信息,有利于让用户更方便地了解谱仪情况,提高了谱仪使用的合理性和整体效率,降低了管理的难度,便于控制风险以及维护谱仪。

    核磁共振仪梯度功率放大器的驱动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07703468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710969313.1

    申请日:2017-10-1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3/3852

    Abstract: 核磁共振仪梯度功率放大器的驱动电路,涉及梯度功率放大器。设有过零比较器、加法器电路和传输门;过零比较器输入端相连接并与0~±5V的脉冲输入信号相连,过零比较器输出端与正负信号通路的传输门控制端相连;加法器电路在正负信号通路下设有3个加法器,加法器的同相输入端共同与输入信号连接;加法器的输出端与传输门的输入端相接;传输门在正负信号通路下设有3个传输门,3个传输门的控制端与过零比较器的输出端相接,由过零比较器的输出控制其通断,3个传输门的输入端与加法器连接,3个传输门的输出端与放大电路的IGBT相连,通过输出加法器的输出状态控制IGBT的工作状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