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951948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1910217412.3
申请日:2019-03-2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5K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板级安规绝缘方案,包括PCB板,所述PCB板上设置有一次侧高压电路功能模块、安全特低电压电路功能模块及接地系统;所述接地系统设置于所述一次侧高压电路功能模块与安全特低电压电路功能模块之间;所述一次侧高压电路功能模块与安全特低电压电路功能模块之间设置为加强绝缘处理,所述一次侧高压电路功能模块与接地系统之间做基本绝缘处理,所述安全特低电压电路功能模块与接地系统之间做功能绝缘处理。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给电路组件提供一个良好的安规绝缘距离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34471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419422.1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转换效率量子点色转换层的制备方法,其是对硬质透明衬底的表面进行图案化,得到分立间隔排布的凸起结构阵列,并于图案化的表面上沉积量子点单元得到量子点色转换层,其图案化的表面可以帮助器件内部光子纵向传播,从而提高光提取效率;用于Micro‑LED全彩显示,显示效果好,且制作工艺简单,避免巨量转移,成本低,可以作为显示器的封装层,更易于批量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5763518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44320.7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高品质Micro‑LED全彩显示器件及制备方法,于透明基底上形成图案化金属层,图案化金属层具有阵列排布的透光开口,利用阵列化透光的金属层作为量子点沉积区域,并通过微流控芯片技术对不同的阵列填充红色和绿色量子点,作为红色和绿色子像素色转换层,再与蓝光Micro‑LED键合制备Micro‑LED全彩显示器件,子像素点之间的金属层为不透光材质,子像素点之间的红、绿、蓝光只能从预设的阵列区域透射出来,降低相同颜色和不同颜色子像素点发射的光之间的窜扰,提升Micro‑LED器件的光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4264452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111591246.7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1M11/02
Abstract: 一种微型发光器件阵列单像素的光色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涉及微型发光器件阵列的光色检测。检测系统包括机械手臂、集光盖板、标准积分球光源、标准LED器件、显微高光谱成像光谱仪、电流源和计算机。使用二步式校准法进行检测系统相对和绝对响应曲线校准;测试微型发光器件阵列时,机械手臂控制集光盖板,使集光盖板上的通孔与微型发光器件阵列芯片一一对应,通过显微高光谱成像光谱仪测试并收集单颗芯片的图像和光谱信息,通过计算得微型发光器件阵列光度学和色度学参数。解决微型发光器件阵列单像素检测时光信号弱、像素间光串扰等问题,实现微型发光器件阵列单像素光通量、光功率绝对值批量快速检测,提升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172565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814793.5
申请日:2022-07-1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倒装深紫外发光二极管芯片,包括区块式排列于一衬底上的若干发光二极管和覆盖所述若干发光二极管的绝缘层;各发光二级管分别包括半导体发光堆叠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若干发光二极管通过电极连接形成串联的结构,并在电极连接处下方设有电子阻挡层;绝缘层对应串联的若干发光二极管两末端的电极设有开口,两末端的电极通过所述开口引出并与设于所述绝缘层上的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一一对应连接。这种结构增大了出光面积并改善了电流分布,提升了UVC‑LED的光效,提高了其杀菌消毒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597302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169794.9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L33/50 , H01L25/075 , G09F9/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量子点色转换层的制备方法,通过制作微流控芯片,在微流控芯片的微通道内引入了凹槽和疏水性物质,解决了制备颜色转换层中易出现的量子点层厚度及形状不可控、混色等现象。同时,通过对封装层的设计使颜色转换层激发光的品质得到有效提升,防止光串扰的发生。本发明还公开了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量子点色转换层及其在MicroLED显示器件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540508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011414897.4
申请日:2020-12-0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波长转换胶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光功能材料。所述波长转换胶膜材料由光敏感聚合物、复合荧光转换材料、包覆基质组成,复合荧光转换材料制备时通过溶剂溶解,高温煅烧后所得粉末均匀分散在光敏感聚合物中。光敏感聚合物为对紫外光敏感的负性光刻胶;复合荧光转换材料为纳米晶发光中心的复合发光材料;包覆基质为二氧化硅多孔分子筛。通过与介孔分子筛混合高温烧结的方式,增强钙钛矿量子点的光、热、水稳定性,且在与负性光刻胶混合后仍具有高的量子产率。具有良好稳定性和紫外/蓝光下转换功能;采用光刻技术制备全彩化色转换层的方式降低工艺成本,有利于实际应用以及商业化;制备方法简单,可大批量制备,适于实际操作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157025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383556.3
申请日:2021-04-0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5D27/02
Abstract: 一种基于深紫外消杀的智能机器人装置,涉及深紫外杀菌、机械设计和智能控制领域。设有消杀模块、测量模块、监控模块、电源模块、智能控制模块和显示模块;消杀模块为深紫外光源和可见光LED的组合阵列,所述测量模块包括测距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紫外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TVOC传感器;所述监控模块包括摄像头及其驱动,所述电源模块为其他各模块供电,并根据智能控制模块的指令调节消杀模块的功率大小;智能控制模块用于设计接受信号、处理信号、传递命令。通过智能识别两侧及顶部距离进行智能调节光源与被消杀物品的距离进行消杀。无污染、节能环保、无化学残留。保证空间消杀效果的同时实现节能,解决冷链运输消杀市场的燃眉之急。
-
公开(公告)号:CN109596215B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811435523.3
申请日:2018-11-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1J3/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智能手机测量光谱的便携装置及其光谱检测方法,属于光谱检测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利用智能手机测量光谱的便携装置主要包括入射狭缝、准直透镜、光栅、柱面镜、标准白板、封装夹具、智能手机。目标光源经狭缝、透镜、光栅后色散,在标准白板上成像,在手机端处理拍摄图像获得目标光谱。其中新型的微型光学外设附件与图像处理方法可以实现本装置与不同手机的适配,避免了传统技术中光学器件与手机摄像头不匹配时无法测量的局限。该技术与传统的便携式光谱仪相比,使用智能手机代替CCD或CMOS传感器以达到更低成本,通过光学器件与图像处理器件分离的新型方法实现了便捷携带与便捷数据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08303628B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1810018670.4
申请日:2018-01-0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1R3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矩形波信号测量半导体器件结温的方法,涉及半导体器件结温测试技术领域。利用矩形波信号测量半导体器件结温的装置设有电流源/电压源,用于输出不同占空比矩形波电流或电压、高分辨率示波器/数字万用表、电压探头、控温台。电源以连续矩形波信号驱动待测器件,待测器件固定在控温台上,电压探头接待测器件,探头的信号输出端接高分辨示波器/数字万用表。利用矩形波信号驱动半导体器件,不需要额外的电路将待测器件从加热状态切换至测试状态,避免开关切换带来的额外信号延迟。得到待测器件电压上升沿处电压峰值与加热后电压稳定值之间的电压差,经由电压‑温度敏感系数确定热沉与结之间的温差,从而确定器件结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