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仿生聚合物制备无水泥混凝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7492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014850.5

    申请日:2025-01-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仿生聚合物制备无水泥混凝土的方法,其原材料重量分数包括固体废弃物粉料290‑450份、固体废弃物细集料680‑810份、固体废弃物粗骨料980‑1200份、仿生聚合物乳液160‑280份;采用仿生聚合物作为胶结剂,将不同粒径尺寸的工业废弃物和建筑废弃物颗粒胶结在一起,形成与普通混凝土具有相当强度的无水泥无碳排的混凝土材料,不仅能够有效利用建筑废弃物,还能减少天然骨料的使用量,降低碳排放。同时,通过合理设计,能够有效解决废弃物堆积问题,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发明公开的此种利用仿生聚合物制备无水泥混凝土应用前景广阔。

    一种高保湿抗开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3077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834746.2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保湿抗开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其原材料重量分数包括水泥210‑240份、粉煤灰55‑75份、矿渣130‑160份、沙子550‑740份、细骨料380‑510份、粗骨料590‑780份、水140‑160份、聚羧酸盐减水剂1.7‑3.2份,温升调控材料0.4‑1.0份、保温保湿涂层厚度为200‑500微米;通过采用外部保温保湿涂层抑制混凝土内部水分流失以及降低外部大温差干扰,同时内掺温升调控材料调控胶凝材料水化进程,抑制混凝土内部温升快速提升,实现抑制混凝土内外温度应力以及服役环境温度的剧烈改变。本发明公开的此种高保湿抗开裂混凝土应用前景广阔。

    一种基于性能和碳排放的混凝土胶凝体系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71795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0837253.8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性能和碳排放的混凝土胶凝体系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不同胶凝体系中熟料和辅助胶凝材料的具体组分数据以与对应的性能数据,形成CaO‑SiO2‑Al2O3配比与性能数据集;基于碳排放计算公式,得出CaO‑SiO2‑Al2O3配比与碳排放量数据集;对上述数据集进行拟合,得出CaO‑SiO2‑Al2O3配比与性能/碳排放量的拟合公式;根据所述拟合公式得到CaO‑SiO2‑Al2O3配比与性能/碳排放量三元等值线图,由三元等值线图得出任意碳排放与性能下的CaO‑SiO2‑Al2O3配比范围;在CaO‑SiO2‑Al2O3范围内倒推出水泥中熟料含量与辅助胶凝材料配比,进行胶凝体系的组分设计。本发明可确保混凝土胶凝体系在满足性能与碳排放要求的同时,综合考虑经济成本、材料供应状况等实际情况,为选择具体材料组成提供指导。

    一种基于性能和碳排放的混凝土胶凝体系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71795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837253.8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性能和碳排放的混凝土胶凝体系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不同胶凝体系中熟料和辅助胶凝材料的具体组分数据以与对应的性能数据,形成CaO‑SiO2‑Al2O3配比与性能数据集;基于碳排放计算公式,得出CaO‑SiO2‑Al2O3配比与碳排放量数据集;对上述数据集进行拟合,得出CaO‑SiO2‑Al2O3配比与性能/碳排放量的拟合公式;根据所述拟合公式得到CaO‑SiO2‑Al2O3配比与性能/碳排放量三元等值线图,由三元等值线图得出任意碳排放与性能下的CaO‑SiO2‑Al2O3配比范围;在CaO‑SiO2‑Al2O3范围内倒推出水泥中熟料含量与辅助胶凝材料配比,进行胶凝体系的组分设计。本发明可确保混凝土胶凝体系在满足性能与碳排放要求的同时,综合考虑经济成本、材料供应状况等实际情况,为选择具体材料组成提供指导。

    一种高吸附性复合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0726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206878.4

    申请日:2024-0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吸附性复合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高吸附性复合混凝土材料以洞渣石粉和不同粒度的洞渣骨料为主要原料,不仅实现了就地取材,降低了工程运输成本,解决了高原地区用砂困难的问题,且有效提高了洞渣废弃物的利用率。本发明通过添加吸附调节剂和活性氧化铝,有效解决了洞渣石粉吸附性高导致的混凝土工程性能差的问题。利用本发明提供的高吸附性复合混凝土材料不仅达到了资源再利用的目的,且降低了工程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一种不影响纳米材料分散性的纳米强化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1991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036469.4

    申请日:2024-01-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影响纳米材料分散性的纳米强化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水泥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纳米强化水泥基复合材料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制成:普通硅酸盐水泥10000份、氧化石墨烯水溶液100‑10000份、减水剂10‑100份、水3000‑5000份。本发明纳米强化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的纳米材料分散性不受到减水剂的影响,可以对其强化效益进行准确的评估。同时,复合材料具有优秀的工作性,且具有可调控性,扩大了其作为水泥基材料的应用范围,为大规模制备提供了保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低升温、高导热、高抗裂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47157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404141.5

    申请日:2023-10-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升温、高导热、高抗裂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硅酸盐水泥655‑685份、河砂1300‑1380份、碳纤维0.5‑2.5份、低熔点合金相变微球26‑83份、水260‑275份、聚羧酸减水剂0.6‑1.8份。本发明通过在水泥基材料中引入具有高体积潜热的低熔点合金相变微球和高导热性的碳纤维,利用碳纤维和低熔点合金相变微球的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和导热系数。同时,大幅降低了内部水化温度,从而降低了形成热裂缝的风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