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眩光道路封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46494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110051426.X

    申请日:2021-01-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眩光道路封层材料,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比原料:37%~52%的阳离子乳化沥青、35%~48%的钽铌尾砂以及7%~15%的消光树脂。本发明采用消光树脂,可达到降低雨后沥青路面光泽度的效果。本发明经过大量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将本发明生产的防眩光道路封层材料应用于沥青路面的铺设,大大的降低路层反射率,达到防眩光的目的,从而提高行车驾驶的安全性。

    一种紧急避险车道非牛顿体减速消能墙

    公开(公告)号:CN112458973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435622.9

    申请日:2020-12-1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紧急避险车道非牛顿体减速消能墙,主要解决现有避险车道重力式挡墙刚性过大,车辆碰撞时产生的巨大冲力会造成人员伤亡,及减速消能设施不能很好地拦截失控车辆并使其减速、吸收其失控时产生的巨大冲力的问题。本发明主要由重力式挡墙本体和非牛顿体填充袋构成,其特征在于重力式挡墙面向车道的一面为倾斜的弧形墙面,且在倾斜墙面上放置三个非牛顿体填充袋,内部装有非牛顿体。本发明的关键创新点在于利用重力式挡墙的弧形墙面和非牛顿体的湍流减阻效应,保证失控车辆首先接触到非牛顿体,使其减速并有减震效果;同时通过非牛顿体来吸收撞击时产生的巨大冲力,保障了车内人员的安全,减少损失。本发明施工方便,结构稳定,经济耐久。

    一种非牛顿体高效减震型减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342948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106593.1

    申请日:2020-10-15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非牛顿体高效减震型减速装置,属减震技术领域,主要解决的是现有橡胶减速带仅依靠橡胶材质本身进行减速,但减震效果并不理想、车内乘客舒适度不高等问题。本发明主要由橡胶减速带本体、橡胶制连接装置、限位装置和装有非牛顿体的柔性填充袋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橡胶减速带内部的非牛顿体填充空间中放置装有非牛顿流体材料的柔性填充袋,同时用橡胶制连接装置将非牛顿体填充空间与减速带本体相连,配以限位装置来限制减速带本体受压下降的高度。本发明的关键创新点在于利用非牛顿体的湍流减阻效应,使其既能达到使驾驶者减速的目的,又不会有颠簸、滑破车轮和噪音污染等问题,提高驾驶者的行车舒适度和安全性。

    一种热分布均匀的沥青路面结构及各层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51195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853783.3

    申请日:2020-08-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路面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热分布均匀的沥青路面结构及各层材料的制备方法,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降温上面层、高导热中面层以及吸热下面层;所述降温上面层厚度为3~5cm的彩色排水沥青混合料层,所述高导热中面层为含有破碎铜渣和氧化铝的高导热结构层,厚度为5~7cm;所述吸热下面层为含有复合相变材料的吸热结构层,厚度为7~9cm。本发明由不同功能的结构层组合,形成一种联动,能够主动调节温度场,使热量在结构内部均匀分布,降低各层温差,从根本上减少了高温病害的发生,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

    一种利用纳米Fe3O4定量表达新旧沥青界面融合程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80888A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2010400162.X

    申请日:2020-05-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纳米Fe3O4定量表达新旧沥青界面融合程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基质沥青加热至150℃,保持恒温,按质量掺量加入经过表面改性后的纳米Fe3O4粉末,并使用搅拌机搅拌30min,形成均质的示踪沥青作为新沥青,Fe3O4和基质沥青的质量比为1∶50;步骤二:将新、旧沥青分别加热至流动状态,将旧沥青浇入铝制离析管内,随即将新沥青浇入已盛有旧沥青的铝制离析管内,将盛满新旧沥青试样的离析管开口端向内折叠两到三层,获得新旧沥青融合渗透试件。

    基于纳米碳纤维提高冷拌沥青混合料自愈合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53562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742038.9

    申请日:2019-08-12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纳米碳纤维提高冷拌沥青混合料自愈合的方法,属于道路修复技术领域,解决目前微胶囊自愈合技术及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局限大、条件严苛、没有利用微波加热技术来实现冷拌沥青混合料自愈合的研究、没有将纳米碳纤维、PCL作为填料的研究等问题。本发明首先制备SBS改性乳化沥青,接着将改性乳化沥青与纳米碳纤维、PCL等在室温下拌和制备冷拌沥青混合料,再制得小梁试件,然后用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得到受损试件并标注裂缝,最后利用微波加热设备加热受损试件至高于软化点10℃并保持30分钟,对完成自愈合与养护的受损试件再次进行疲劳试验,测定试件自愈合率,以确定纳米碳纤维的最佳掺量。本发明制备的冷拌沥青混合料可提高沥青路面自愈合能力。

    一种沙生灌木输送装置
    7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182543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607109.4

    申请日:2019-0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沙生灌木输送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底部设有动力输出机构(2),动力输出机构(2)通过传动机构(3)与位于机架(1)顶部且成对设置的夹持链条(4)相连接,夹持链条(4)的外侧均匀分布有夹齿,使得动力输出机构(2)能够通过传动机构(3)同步带动成对设置的夹持链条(4)输送沙生灌木;所述的传动机构(3)通过轴承座(5)安装在机架(1),且位于该输送装置进口处的轴承座(5)安装在减震机构(6)上且减震机构(6)的减震底座(61)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本发明的输送装置能够避免内部灌木堵塞而造成整个输送环节卡死和输出不畅的现象,结构简单、输送通畅且作业效率高。

    一种大空隙沥青混凝土渗透系数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85103A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710462015.3

    申请日:2017-06-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空隙沥青混凝土路面横向和竖向渗透系数的测试装置及方法,成型试件及测试装置一体化,克服了以往研究大空隙沥青混凝土不同渗透系数关系时采用不同试件所带来的变异性。竖向渗透系数测试装置包括成型模具、中隔钢板、测压玻璃管、导水管、进水箱、集水箱、上下盖、橡胶垫片,其中成型料斗与模具形成150mm×150mm×150mm的立方体,导水管与测压玻璃管相连,通过改变左侧进水箱的位置来调节水头差。横向渗透系数测试装置通过拆除竖向渗透系数实验中的上下盖及中隔钢板,装上上密封钢板及底板组合而成。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能够全面、系统地评价大空隙沥青混凝土渗透系数,该装置功能齐全,操作方便,测试精度高。

    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抗拔桩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56715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991622.3

    申请日:2018-08-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5/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GFRP抗拔桩及施工方法,适用于抗拔桩、土钉边坡支护工程,步骤包括:a.在建筑施工地基定位后在表面钻孔,孔径与桩体直径相同;b.将桩体打入地基,因桩体表面设有螺纹,增大桩体与土体间的摩擦力,桩体的底部安装有锥尖,在变截面沿桩周均匀分布四个凹槽,在凹槽处楔入抗压强度高的侧翼,端头宽度和侧翼相同,从而在打桩的过程中保护侧翼不受损害,高粘结强度GFRP变形筋和桩底侧翼水平方向的契合作用共同实现了桩体的稳定性;c.将钻孔侧壁灌注混凝土填缝处理;一种新型GFRP抗拔桩在施工过程中保护了椎间的结构稳定性,使得桩侧摩阻力发挥充分,而且桩周被土体形成的混凝土胶结面加固,有效增加了单桩承载力。

    快装式大幅面地板及拆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13756B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510007137.4

    申请日:2015-01-04

    Abstract: 一种快装式大幅面地板,地板背面具有背槽,通过弹性连接件连接相邻地板的背槽或相邻地板通过槽榫结构连为一体,其特征在于:地板的前后两端面一端设有榫舌,另一端设有榫槽,左右两侧面一侧设有榫舌,另一侧设有榫槽,相邻地板之间通过槽榫连接;企口内倾的“U”字形弹性片将左右相邻地板的背槽夹持固定。需更换任一地板时,把拆装工具的尖端插入左右相邻地板间的榫舌、榫槽结构处,利用杠杆原理施力挤压地板使其与相邻地板间出现足够榫舌从榫槽中滑出的缝隙,然后上翘地板使其出现长度上的弯曲变形,则地板前后两端的榫舌自然从榫槽中脱落,即可在不影响周边地板使用条件下完成任意单块地板的拆卸。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