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49253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621639.6
申请日:2022-06-01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IPC: A61K47/69 , A61K31/4174 , A61K31/785 , A61P15/02 , A61P3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药联载的聚轮烷纳米递药系统,以介孔聚多巴胺(mPDA)为核心,将具有分子运动能力的阳离子化聚轮烷(PR‑PHEA)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得到阳离子化聚轮烷纳米材料(mPDA@PR‑PHEA),得到克霉唑和NO双药联载的聚轮烷纳米递药系统(Clo@mPDA@PR‑PHEA/NONOate)。本发明的一种双药联载的聚轮烷纳米递药系统可有效加速并增强NO递药系统与真菌的充分接触,增强材料本身与真菌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升NO及负载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进一步实现NO与药物的协同联合作用,对白色念珠菌等相关疾病具有治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230464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0353590.6
申请日:2021-04-0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再狭窄3D打印自扩张可降解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制备改性类肝素/硒代胱胺/丙烯酰壳聚糖、可降解亲水层3D打印墨水和可降解疏水层3D打印墨水,经双喷头3D打印机,分别打印血管支架的亲水层和疏水层,经紫外光照射固化成型,亲疏水层间化学交联键合粘接,实现水响应自驱动扩张撑开狭窄血管,通过打印网格设计实现亲水层驱动变形,由平面网格状扭曲扩张成抗再狭窄3D打印自扩张可降解血管支架。本发明制备的3D打印自扩张可降解血管支架驱动变形所需时间短、无细胞毒性且高效持久催化内生RSNO释放NO,从而促快速内皮化、抗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生及抗血小板粘附与激活,达到抗血管再狭窄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0150703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1910394975.X
申请日:2019-05-13
Applicant: 广州普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粘连的咀嚼型软胶囊皮,按总质量百分比100%计,所述软胶囊皮包括以下原料:明胶28%‑35%,增塑剂18%‑32%,纯化水25%‑35%,微晶纤维素0.5%‑5%,甜味剂0.1%‑15%,功能成分0.1‑5%;胶皮在高水分含量和高湿环境下保存也不粘连。
-
公开(公告)号:CN108969769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810756778.3
申请日:2018-07-1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同时负载青霉素和一氧化氮的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聚合物的结构式如下所述。本发明选用树枝状阳离子含炔基的聚酰胺‑胺树枝状分子PAMAM作为NO供体,其独枝状结构以及结构中大量地仲胺,有利于NO的高效负载。另外,PAMAM同时含有大量伯胺基团,有利于高效负载青霉素,实现NO和PCN的高效负载。将壳聚糖接枝聚酰胺‑胺,可大大改善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同时壳聚糖长链对聚酰胺‑胺的高接枝率也极大地提高了NO和PCN的负载量;且同时负载青霉素和NO的聚合物的抗菌效果比单独的负载青霉素或NO的效果均要好,产生了协同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820838B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910166626.2
申请日:2019-03-0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材料领域和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热控释氢气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HPDA、SH@HPDA、HPDA@Au Ns、Pd@HPDA@Au Ns和PdH2@HPDA@Au Ns的系列制备过程。本发明的金纳米星‑聚多巴胺‑钯‑氢纳米材料氢气负载率相对较高,且负载氢气后材料稳定性相对较好,能够长时间维持一个稳定状态;且由于聚多巴胺材料表面存在可修饰基团以及金纳米粒子存在,使得该纳米材料将会在在基因传递、肿瘤诊疗一体化、抗菌生物材料等方面显示出重要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653745B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1810749603.X
申请日:2018-07-1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47/61 , A61K31/19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领域,公开了一种透明质酸前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透皮给药中的应用。本发明利用透明质酸来接枝药物分子,使其克服角质层的屏障作用,通过细胞间隙穿透以及皮肤附属器的开口将药物分子传递到皮下组织,提高药物分子靶向性以及皮肤的吸收效率。透明质酸作为给药的载体,可有效提高药物的经皮渗透性,有利于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从而达到局部治疗或全身治疗的有效血药浓度。与现有技术相比,药物分子的皮肤渗透量明显增加,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同时也方便医生对患者的治疗,对某些疾病可直接给药,有效降低风险和副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527108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805857.3
申请日:2019-08-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轮烷结构NO供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聚轮烷结构NO供体材料是由阳离子化的β-环糊精分子套在哑铃状的PEG-PPG-PEG线型分子上形成的内锁型超分子,其中β-环糊精分子可在PEG-PPG-PEG线型分子上自由滑动。该内锁型超分子作为NO供体材料可以有效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对常见的致病菌、皮肤癣菌、伤口感染菌等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并具有促进伤口愈合和消炎等功能,可应用于制备生物医药工程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0527101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793756.9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β-半乳糖改性一氧化氮缓释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将树枝状分子PAMAM溶解于CH3ONa/CH3OH溶液后置于一氧化氮高压反应釜中负载一氧化氮,加入卤代β-D-半乳糖五乙酸酯保护一氧化氮活性基团,然后通过点击反应偶联mPEG得到mPEG-PAMAM-NO-Gal;将mPEG-PAMAM-NO-Gal溶解于去离子水中,与β-CD水溶液混合,静置,逐渐形成凝胶。该制备方法温和、操作方便,副产物少且产物易于分离纯化,得到的水凝胶生物相容性好,其一氧化氮缓释性能在生物医学工程特别是抗菌领域应用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10433134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793850.4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9/06 , A61K33/00 , A61K47/06 , A61K47/32 , A61K47/44 , A61P17/00 , A61P17/02 , A61P31/04 , A61P3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释放一氧化氮软膏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乙烯亚胺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甲醇钠,混合均匀,进行负载NO反应,得到聚乙烯亚胺NO供体材料;(2)将聚乙烯亚胺NO供体材料溶于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得到聚乙烯亚胺NO供体材料溶液;(3)将液体石蜡、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和羊毛脂混合均匀,得到油相;将甘油、司盘80和吐温80加入水中混合均匀,得到水相;将水相加入到油相中,得到混合溶液;(4)将聚乙烯亚胺NO供体材料溶液加入到混合溶液中,得到释放一氧化氮软膏。制得的软膏对多种菌体具有好的抗菌性和缓慢释放效果,对于各种微生物疾病的治疗和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7739506A
公开(公告)日:2018-02-27
申请号:CN201711011405.5
申请日:2017-10-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8L79/02 , C08K3/08 , C08K3/28 , C08G73/02 , C08J5/18 , A61K33/00 , A61K41/00 , A61K9/70 , A61K47/34 , A61K47/59 , A61P31/04 , A61P31/10 , A61P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控释放一氧化氮的复合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合成出球形树枝状聚酰胺-胺(N-N-PAMAM-D3),然后在粒径均一的金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N-N-PAMAM-D3,制备出N-N-PAMAM修饰的纳米金,再负载一氧化氮,得到光控释放一氧化氮的复合膜材料。将光控释放一氧化氮的复合膜材料与聚己内酯(PCL)共混冻干压制成膜,能得到可在近红外激光照射下控制释放的一氧化氮的复合膜材料。该材料粒径均一,响应敏感,NO负载及储存量大,释放时间长,生物相容性良好,可应用于生物医药工程材料领域,且该材料能有效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可用于制备抗菌药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