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x传感器的传感器元件
    8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813889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059660.1

    申请日:2022-01-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NOx传感器的传感器元件,其课题在于,抑制由测定电极的氧化所引起的NOx传感器的灵敏度降低。传感器元件具备:基体部,其以氧离子传导性的固体电解质为构成材料;至少1个内部空腔,其供被测定气体导入;至少1个泵单元,其构成为包括面对该内部空腔而配置的内部电极、在该内部空腔以外的部位所配置的空腔外泵电极、以及基体部中的存在于两个电极之间的部分,内部电极包括贵金属、固体电解质以及气孔,内部电极中的、包括基体部或与基体部连续的固体电解质的第一区域与贵金属及气孔所占据的第二区域的边界在元件厚度方向上的偏离度、即区域边界偏离度为0.5μm以上6.5μm以下。

    气体传感器及气体传感器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14524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080023061.3

    申请日:2020-03-27

    Abstract: 一种气体传感器(10)及气体传感器的控制方法,气体传感器(10)具备:加热器部(110),其承担对传感器元件(12)进行加热并保温的温度调整作用;泵驱动控制部(200),其至少控制针对被测定气体流通部(50)的泵驱动;测定用泵单元(90),其基于基准电极(60)与测定电极(92)之间产生的电动势而对被测定气体中的特定气体浓度进行检测;加热器控制部(202),其对加热器部(110)进行控制;以及泵停止部(204A),其在利用加热器控制部(202)对加热器部(110)的通电停止之后使得基于泵驱动控制部(200)的泵驱动停止。

    气体传感器的传感器元件
    8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614523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080017350.2

    申请日:2020-0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传感器的传感器元件,其具备末端保护层,该末端保护层为在传感器元件的元件基体中的起始自具备监测部的那侧的端部的规定范围的外周部设置的多孔质层,末端保护层包括:第一末端保护层,其设置在元件基体的2个主面上;第二末端保护层,其设置成将该端部和包含形成有第一末端保护层的2个主面在内的元件基体的4个侧面覆盖;以及第三末端保护层,其设置成将第二末端保护层覆盖,第二末端保护层具有30%~70%的气孔率且形成为第一末端保护层的厚度的6倍~30倍的厚度,第三末端保护层具有10%~40%的气孔率且形成为第一末端保护层的厚度的2倍~15倍的厚度。

    气体传感器的传感器元件
    8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597552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080017366.3

    申请日:2020-0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传感器的传感器元件,其具备末端保护层,该末端保护层为在传感器元件的元件基体中的起始自具备监测部的那侧的端部的规定范围的外周部设置的多孔质层,末端保护层包括:第一末端保护层,其设置在元件基体的2个主面上;第二末端保护层,其设置成将该端部和包含形成有第一末端保护层的2个主面在内的元件基体的4个侧面覆盖;以及第三末端保护层,其设置成将第二末端保护层覆盖,且气孔率小于第二末端保护层的气孔率,第一末端保护层具有40%以上的气孔率,元件基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以元件基体的端面为起点的第一末端保护层、第二末端保护层及第三末端保护层的延伸长度分别设为L1、L2及L3时,L1≥L2且L1≥L3。

    气体传感器的传感器元件
    8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597551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080017317.X

    申请日:2020-03-06

    Abstract: 传感器元件的元件基体在内部具有自一个端部所设置的气体导入口开始沿着长度方向而连通的气体流通部,末端保护层具备:内侧层,其设置成将基体端部和与该基体端部连续的元件基体的4个侧面覆盖;以及外侧层,其设置成将内侧层覆盖,且气孔率小于内侧层的气孔率,将至少包含气体流通部的起点位置、中间位置及最里端的位置在内的多个厚度评价位置的各位置处的末端保护层的总厚度的平均值定义为总厚度代表值,并将总厚度代表值设为100时的、多个厚度评价位置的各位置处的总厚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相对于总厚度代表值的比值定义为膜厚偏差度,此时,总厚度代表值为250μm以上,膜厚偏差度为20以下。

    气体传感器及气体传感器的动作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47555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284339.9

    申请日:2021-03-17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了适当地控制向构成泵单元的一对泵电极间施加的电压的气体传感器。极限电流型的气体传感器具备传感器元件、且对被测定气体中的NOx浓度进行测定,该传感器元件具有含有氧离子传导性固体电解质的基体部,上述气体传感器具有:泵单元,该泵单元具备配置成能够与导入至元件内部的气体接触的第一电极、以及配置成在与该第一电极之间设置有固体电解质部分的第二电极;以及泵送诊断部,该泵送诊断部诊断通过向两个电极间施加规定的泵电压而在固体电解质部分产生的电极间电场是否超过第一阈值,在电极间电场超过第一阈值的情况下,降低规定的泵电压以使得电极间电场低于第一阈值。

    传感器元件
    8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752970A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980055303.4

    申请日:2019-09-26

    Abstract: 传感器元件具备:元件基体,其在含有氧离子传导性固体电解质且在一个端部具备气体导入口的陶瓷体的对置的2个主面上具备气孔率为30%~65%的内侧前端保护层;中间前端保护层,其气孔率为25%~80%且为内侧前端保护层的气孔率以下;以及外侧前端保护层,其在元件一个端部侧的最外周部围绕元件基体,气孔率为15%~30%且小于中间前端保护层的气孔率,在元件基体的至少设置有内部空腔的范围内,在主面上按顺序依次层叠有内侧前端保护层、中间前端保护层以及外侧前端保护层,在未设置内部空腔的范围内,外侧前端保护层与内侧前端保护层接触,内侧前端保护层与外侧前端保护层的气孔率差为10%~50%。

    传感器元件
    8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444549A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2010824097.3

    申请日:2020-08-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便长期持续使用也能抑制劣化并确保NOx测定精度的气体传感器元件。传感器元件具备:传感器电极,其以面对被测定气体导入空间的方式设置于固体电解质层的一个主面上,且具有氧分解能力和NOx分解能力;监视器电极,其以面对被测定气体导入空间的方式设置于固体电解质层的一个主面上,且具有氧分解能力;以及基准电极,其以面对基准气体导入空间的方式设置于固体电解质层的另一个主面上,加热器部的加热器部件与传感器电极及监视器电极各自的俯视时的面积比为50%以上的范围重叠。

    传感器元件
    8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873748A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910793745.0

    申请日:2019-08-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传感器元件,其很好地确保多孔质保护层与元件基体的密合性。传感器元件具备元件基体和多孔质的前端保护层,元件基体具有:陶瓷体,其包含氧离子传导性固体电解质,且在一个端部具备导入口;至少1个内部空腔,其配备于陶瓷体内部,在规定的扩散阻力下与气体导入口连通;电化学泵单元,其包括陶瓷体外表面的外侧泵电极、面向内部空腔的内侧泵电极、以及两者之间的固体电解质;以及加热器,其埋设于陶瓷体的一个端部侧的规定范围,多孔质的前端保护层在元件基体的一个端部侧的规定范围将前端面和4个侧面覆盖,前端保护层具有延伸到气体导入口内的延伸部,延伸部与划分出气体导入口的陶瓷体的内壁面粘连。

    传感器元件及气体传感器
    9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693237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810268726.1

    申请日:2018-03-29

    Abstract: 传感器元件具备:层叠体,其具有层叠的多层氧离子传导性的固体电解质层,并在内部设置有将被测定气体导入且使其流通的被测定气体流通部;测定电极,其配设于被测定气体流通部的内周面上;被测定气体侧电极,其配设于层叠体中的暴露于被测定气体中的部分;基准电极(42),其配设于层叠体的内部;以及大气导入层(48),其是将作为被测定气体的特定气体浓度检测基准的基准气体导入并使其向基准电极(42)流通的多孔质体。大气导入层(48)具有:入口部(48c),其成为基准气体的入口;以及1个以上的气体流通空间(49),它们在基准气体的流通方向上配设于入口部(48c)至基准电极(42)的整个区域(R)。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