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元件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381003B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1911306022.X

    申请日:2019-12-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耐中毒性优异的传感器元件。传感器元件具备元件基体和多孔质的前端保护层,元件基体具有:陶瓷体,其包含氧离子传导性固体电解质,且在一个端部具备导入口;至少1个内部空腔,其配备于陶瓷体内部,在规定的扩散阻力下与气体导入口连通;电化学泵单元,其包括陶瓷体外表面的外侧泵电极、面向内部空腔的内侧泵电极、以及两者之间的固体电解质;以及加热器,其埋设于陶瓷体的一个端部侧的规定范围,多孔质的前端保护层在元件基体的一个端部侧的规定范围将前端面和4个侧面覆盖,前端保护层具有延伸到气体导入口内的延伸部,延伸部与划分出气体导入口的陶瓷体的内壁面粘连,由前端保护层中的与延伸部连续的部分的表面划分出的、与气体导入口连通的空隙形成在前端保护层内。

    气体传感器元件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693238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1810202946.4

    申请日:2018-03-13

    Inventor: 日野隆志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易发生被水开裂的气体传感器元件。传感器元件包括:元件基体,该元件基体包含氧离子传导性的固体电解质;内部空腔,该内部空腔配备于元件基体内部;电化学泵单元,该电化学泵单元在内部空腔与外部之间进行氧的汲入/汲出;多孔质的耐热冲击保护层,该耐热冲击保护层在元件基体上设置于气体导入口所在的一方端部侧的规定范围内的最外周部;以及缓冲层,该缓冲层在泵面侧及加热器面侧而与耐热冲击保护层相邻接,耐热冲击保护层的厚度方向上的热扩散时间为0.4sec~1.0sec,耐热冲击保护层与缓冲层的层叠方向上的总热扩散时间为0.2sec~1.0sec。

    气体传感器的传感器元件

    公开(公告)号:CN111751424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173600.3

    申请日:2020-03-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耐浸水性比以往更优异的气体传感器元件。气体传感器元件具备:元件基体,其是具备测定对象气体成分的检测部的陶瓷结构体;以及末端保护层,其是在相对于元件基体的检测部侧的端部的规定范围设置于元件基体的外周部的多孔质层,末端保护层包括:第一末端保护层,其至少设置于元件基体的2个主面上;第二末端保护层,其设置成将端部和包括形成有第一末端保护层的2个主面在内的元件基体的4个侧面覆盖;以及第三末端保护层,其设置成将第二末端保护层覆盖,第二末端保护层具有30%~80%的气孔率且形成为第一末端保护层的厚度的30倍~50倍的厚度,第三末端保护层具有15%~30%的气孔率且形成为第一末端保护层的厚度的5倍~10倍的厚度。

    气体传感器的传感器元件

    公开(公告)号:CN113597552B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080017366.3

    申请日:2020-0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传感器的传感器元件,其具备末端保护层,该末端保护层为在传感器元件的元件基体中的起始自具备监测部的那侧的端部的规定范围的外周部设置的多孔质层,末端保护层包括:第一末端保护层,其设置在元件基体的2个主面上;第二末端保护层,其设置成将该端部和包含形成有第一末端保护层的2个主面在内的元件基体的4个侧面覆盖;以及第三末端保护层,其设置成将第二末端保护层覆盖,且气孔率小于第二末端保护层的气孔率,第一末端保护层具有40%以上的气孔率,元件基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以元件基体的端面为起点的第一末端保护层、第二末端保护层及第三末端保护层的延伸长度分别设为L1、L2及L3时,L1≥L2且L1≥L3。

    气体传感器的传感器元件

    公开(公告)号:CN111751424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010173600.3

    申请日:2020-03-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耐浸水性比以往更优异的气体传感器元件。气体传感器元件具备:元件基体,其是具备测定对象气体成分的检测部的陶瓷结构体;以及末端保护层,其是在相对于元件基体的检测部侧的端部的规定范围设置于元件基体的外周部的多孔质层,末端保护层包括:第一末端保护层,其至少设置于元件基体的2个主面上;第二末端保护层,其设置成将端部和包括形成有第一末端保护层的2个主面在内的元件基体的4个侧面覆盖;以及第三末端保护层,其设置成将第二末端保护层覆盖,第二末端保护层具有30%~80%的气孔率且形成为第一末端保护层的厚度的30倍~50倍的厚度,第三末端保护层具有15%~30%的气孔率且形成为第一末端保护层的厚度的5倍~10倍的厚度。

    气体传感器的传感器元件

    公开(公告)号:CN113614523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080017350.2

    申请日:2020-0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传感器的传感器元件,其具备末端保护层,该末端保护层为在传感器元件的元件基体中的起始自具备监测部的那侧的端部的规定范围的外周部设置的多孔质层,末端保护层包括:第一末端保护层,其设置在元件基体的2个主面上;第二末端保护层,其设置成将该端部和包含形成有第一末端保护层的2个主面在内的元件基体的4个侧面覆盖;以及第三末端保护层,其设置成将第二末端保护层覆盖,第二末端保护层具有30%~70%的气孔率且形成为第一末端保护层的厚度的6倍~30倍的厚度,第三末端保护层具有10%~40%的气孔率且形成为第一末端保护层的厚度的2倍~15倍的厚度。

    传感器元件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873748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1910793745.0

    申请日:2019-08-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传感器元件,其很好地确保多孔质保护层与元件基体的密合性。传感器元件具备元件基体和多孔质的前端保护层,元件基体具有:陶瓷体,其包含氧离子传导性固体电解质,且在一个端部具备导入口;至少1个内部空腔,其配备于陶瓷体内部,在规定的扩散阻力下与气体导入口连通;电化学泵单元,其包括陶瓷体外表面的外侧泵电极、面向内部空腔的内侧泵电极、以及两者之间的固体电解质;以及加热器,其埋设于陶瓷体的一个端部侧的规定范围,多孔质的前端保护层在元件基体的一个端部侧的规定范围将前端面和4个侧面覆盖,前端保护层具有延伸到气体导入口内的延伸部,延伸部与划分出气体导入口的陶瓷体的内壁面粘连。

    传感器元件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381003A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911306022.X

    申请日:2019-12-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耐中毒性优异的传感器元件。传感器元件具备元件基体和多孔质的前端保护层,元件基体具有:陶瓷体,其包含氧离子传导性固体电解质,且在一个端部具备导入口;至少1个内部空腔,其配备于陶瓷体内部,在规定的扩散阻力下与气体导入口连通;电化学泵单元,其包括陶瓷体外表面的外侧泵电极、面向内部空腔的内侧泵电极、以及两者之间的固体电解质;以及加热器,其埋设于陶瓷体的一个端部侧的规定范围,多孔质的前端保护层在元件基体的一个端部侧的规定范围将前端面和4个侧面覆盖,前端保护层具有延伸到气体导入口内的延伸部,延伸部与划分出气体导入口的陶瓷体的内壁面粘连,由前端保护层中的与延伸部连续的部分的表面划分出的、与气体导入口连通的空隙形成在前端保护层内。

    密合强度测定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018117A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811606610.0

    申请日:2018-12-27

    Abstract: 密合强度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工序:(a)设定为如下状态:保持用夹具(60)以弹力对元件主体(20)进行保持,且按容许元件主体(20)沿着长度方向移动并阻止多孔质保护层(30)沿着该长度方向朝向保持用夹具(60)侧移动的方式,将剥离用夹具(50)在长度方向上配置在多孔质保护层(30)与保持用夹具(60)之间;以及(b)使保持用夹具(60)和剥离用夹具(50)按沿着元件主体(20)的长度方向彼此分离的方式相对移动,由此,使得剥离用夹具(50)沿着元件主体(20)的长度方向推压多孔质保护层(30),并基于多孔质保护层(30)自元件主体(20)剥离时施加于保持用夹具(60)和剥离用夹具(50)中的至少一方的载荷,测定多孔质保护层(30)的密合强度。

    气体传感器的传感器元件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597553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080017373.3

    申请日:2020-03-06

    Abstract: 在传感器元件的元件基体的起始自具备气体导入口的末端面的规定范围的外周部设置有末端保护层,该末端保护层具备:内侧层,其设置成将末端面和与该末端面连续的元件基体的4个侧面覆盖;以及外侧层,其设置成将内侧层覆盖,且气孔率小于内侧层的气孔率,将下述2个部位及末端面上的元件厚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的各位置处的末端保护层的总厚度的平均值定义为端部总厚度代表值,将端部总厚度代表值设为100时的、各位置处的总厚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相对于端部总厚度代表值的比值定义为膜厚偏差度,此时,膜厚偏差度为20以下,上述2个部位是:在从包含末端面的虚拟平面与包含元件基体的主面的虚拟平面的交线通过、且相对于包含末端面的虚拟平面呈45°的平面上与末端保护层交叉的2个部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