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109802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802757.1
申请日:2016-09-05
Applicant: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IPC: A61K36/889 , A61K36/896 , A61P15/00 , A61H39/06 , A61K33/14
Abstract: 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血竭1.5~4.5份;三七1.5~4.5份;肉桂1.5~4.5份;吴茱萸1.5~4.5份;泽兰0.5~2.5份;川牛膝0.5~2.5份;川芎0.5~2.5份;丁香0.5~1.5份。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切中“不通则痛”之病机及寒和瘀为痛经的重要致病环节,通过上述8味中药与粗食盐混合在穴位上进行药盐灸,同时通过灸火的热力来促进穴位皮肤组织对这些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达到温通胞宫,调理冲任,理气行血,散寒(瘀)止痛之功效,能够有效治疗气滞血瘀型和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
-
公开(公告)号:CN113197991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619720.6
申请日:2021-06-03
Applicant: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IPC: A61K36/9066 , A61P15/00 , A61P15/08 , A61H3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包括肉桂、淫羊藿、附子、吴茱萸、土茯苓、土贝母、莪术、刘寄奴、红花、丹参、王不留行和木香。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通过上述12味中药在上述穴位上进行隔药灸,即通过借助灸火的热力来促进穴位皮肤组织对这些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达到温阳益肾、化痰利湿、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之功效,能够有效治疗肾虚痰湿型和肾虚痰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
-
公开(公告)号:CN106109802B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610802757.1
申请日:2016-09-05
Applicant: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IPC: A61K9/16 , A61K36/889 , A61K36/896 , A61P15/00 , A61H39/06 , A61K33/14
Abstract: 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血竭1.5~4.5份;三七1.5~4.5份;肉桂1.5~4.5份;吴茱萸1.5~4.5份;泽兰0.5~2.5份;川牛膝0.5~2.5份;川芎0.5~2.5份;丁香0.5~1.5份。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切中“不通则痛”之病机及寒和瘀为痛经的重要致病环节,通过上述8味中药与粗食盐混合在穴位上进行药盐灸,同时通过灸火的热力来促进穴位皮肤组织对这些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达到温通胞宫,调理冲任,理气行血,散寒(瘀)止痛之功效,能够有效治疗气滞血瘀型和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
-
公开(公告)号:CN113197991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110619720.6
申请日:2021-06-03
Applicant: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IPC: A61K36/9066 , A61P15/00 , A61P15/08 , A61H3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包括肉桂、淫羊藿、附子、吴茱萸、土茯苓、土贝母、莪术、刘寄奴、红花、丹参、王不留行和木香。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通过上述12味中药在上述穴位上进行隔药灸,即通过借助灸火的热力来促进穴位皮肤组织对这些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达到温阳益肾、化痰利湿、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之功效,能够有效治疗肾虚痰湿型和肾虚痰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
-
公开(公告)号:CN106884002B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510939165.X
申请日:2015-12-15
Applicant: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IPC: C12N5/07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稳定的结肠上皮细胞培养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结肠组织剪碎,并加入消化液中进行消化,所述消化液中包含IV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将上清转移至离心管离心,离心后弃去上清,并使用完全培养基重悬细胞,并将细胞接种培养;培养至瓶底细胞覆盖率≥70%时消化、离心,并重悬于完全培养基中,传代培养后,即得结肠上皮细胞。本发明的成年大鼠结肠上皮细胞制备与培养方法,采用Ⅳ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联合消化,并探索了最佳的消化时间,最终得到较纯的大鼠结肠上皮细胞。
-
公开(公告)号:CN106994158B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610051923.9
申请日:2016-01-26
Applicant: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IPC: A61K36/8905 , A61P35/00 , A61H3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治疗卵巢囊肿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桂枝1.5~4.5份;茯苓1.5~4.5份;附子1.5~4.5份;细辛0.5~2.5份;桃仁0.5~2.5份;红花0.5~2.5份;三七0.5~1.5份;香附0.5~1.5份。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在穴位上进行隔药灸,即通过借助灸火的热力来促进穴位皮肤组织对这些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达到温阳益肾、化痰利湿、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之功效,能够有效治疗肾虚痰瘀型卵巢囊肿。
-
公开(公告)号:CN106994158A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610051923.9
申请日:2016-01-26
Applicant: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IPC: A61K36/8905 , A61P35/00 , A61H39/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6/54 , A61H39/06 , A61K36/076 , A61K36/258 , A61K36/268 , A61K36/286 , A61K36/714 , A61K36/736 , A61K36/8905 , A61K230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治疗卵巢囊肿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桂枝1.5~4.5份;茯苓1.5~4.5份;附子1.5~4.5份;细辛0.5~2.5份;桃仁0.5~2.5份;红花0.5~2.5份;三七0.5~1.5份;香附0.5~1.5份。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在穴位上进行隔药灸,即通过借助灸火的热力来促进穴位皮肤组织对这些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达到温阳益肾、化痰利湿、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之功效,能够有效治疗肾虚痰瘀型卵巢囊肿。
-
公开(公告)号:CN106884002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510939165.X
申请日:2015-12-15
Applicant: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IPC: C12N5/07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5/067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稳定的结肠上皮细胞培养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结肠组织剪碎,并加入消化液中进行消化,所述消化液中包含IV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将上清转移至离心管离心,离心后弃去上清,并使用完全培养基重悬细胞,并将细胞接种培养;培养至瓶底细胞覆盖率≥70%时消化、离心,并重悬于完全培养基中,传代培养后,即得结肠上皮细胞。本发明的成年大鼠结肠上皮细胞制备与培养方法,采用Ⅳ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联合消化,并探索了最佳的消化时间,最终得到较纯的大鼠结肠上皮细胞。
-
公开(公告)号:CN106620604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157113.8
申请日:2016-12-15
Applicant: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IPC: A61K36/9068 , A61P1/12 , A61K35/6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6/9068 , A61K9/0014 , A61K35/64 , A61K36/076 , A61K36/185 , A61K36/258 , A61K36/284 , A61K36/54 , A61K36/61 , A61K36/66 , A61K36/714 , A61K36/739 , A61K36/754 , A61K230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腹泻的脐灸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苍术(炒)20‑50份、白术(炒)20‑50份、制附子10‑40份、茯苓20‑50份、干姜10‑40份、吴茱萸10‑30份、肉桂10‑40份、丁香10‑40份、肉豆蔻10‑40份、诃子10‑40份、五倍子10‑40份、石榴皮10‑40份、延胡索20‑50份、地榆炭20‑40份、三七粉30‑60份。本发明的脐疗中药组合物对于治疗慢性腹泻疗效确切,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经济效益可观,值得广泛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206443916U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621201285.6
申请日:2016-11-07
Applicant: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IPC: A61H39/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控温施灸设备,包括艾条夹具、电机、主控电路、主探测模块和辅助探测模块,所述主探测模块为非接触式红外测温模块,所述主探测模块包括光学系统、红外探测器和电子放大器,所述辅助探测器为距离探测器,所述辅助探测器由距离传感器组成,所述主探测模块和辅助探测模块分别与主控电路相连,所述光学系统与红外探测器相连,所述红外探测器连接设置有电子放大器。本实用新型通过艾条夹具和电机,解放了双手,把传统手持艾条改为设备夹住艾条。相比手持,设备通过主控电路可以更好的控制施灸时皮肤的温度,有效的节约人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