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26105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510038286.0
申请日:2025-01-1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5C7/0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管道内壁涂覆材料的装置及方法。用于在管道内壁涂覆材料的装置包括:封口段,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连接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二端面连接;推进段,具有相对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第二端与第三端面连接,第二端面与第三端面之间具有容纳涂覆材料的空间;推进件,与第四端面连接,其中,推进件适用于在管道内壁涂覆涂覆材料时推动推进段,在涂覆过程中,涂覆材料从推进段与管道内壁之间的缝隙挤出并涂覆在管道内壁上。本申请的装置通过将涂覆材料从推进段与管道的内壁之间的缝隙挤出并涂覆在管道的内壁上,如此能够在管道的内壁上涂覆均匀且连续的涂覆材料层。
-
公开(公告)号:CN118184196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592473.9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4B14/3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导热填料的制备方法、导热填料和导热材料,该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在多孔材料表面涂覆核材和金属化合物的水解产物;对涂覆有核材和金属化合物水解产物的多孔材料进行第一热处理,以制备导热填料前驱体,导热填料前驱体包括多孔材料、核材和金属化合物水解产物;从导热填料前驱体中的多孔材料上剥离核材和金属化合物水解产物,以获得导热填料,内核包括核材,外壳包括金属化合物水解产物,导热填料的表面具有羟基基团,导热填料具有枝状结构。本申请的导热填料具有枝状结构,能够通过彼此搭接而构建出高效的导热路径。导热填料表面具有较高的活性,可以避免导热填料在基质中团聚,羟基基团可键合到耐高温基质上。
-
公开(公告)号:CN108133760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1810046140.0
申请日:2018-01-1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C9/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电站用非能动开启式排汽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配重块、密封板、不锈钢铰链、不锈钢包壳、金属箔和窄空气间层。本发明提供的核电站用非能动开启式排汽门,可应用于表面温度超过250℃反应堆压力容器外围,正常运行工况下自动闭合后保温,严重事故工况下非能动开启后排出汽水混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18273814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450685.3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投科技孵化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耦合的双循环发电系统,包括空气布雷顿循环子系统,包括压气机、热管堆、空气透平和发电机,用于以空气为介质,吸收热管堆产生的热量,推动空气透平做功,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有机朗肯循环子系统,包括换热器、透平膨胀机和发电机,用于通过换热器接收空气布雷顿循环子系统的剩余热量,以有机工质为介质,吸收剩余热量,推动透平膨胀机做功,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其中,空气布雷顿循环子系统和有机朗肯循环子系统共用一个发电机,空气透平、透平膨胀机和发电机同轴串联连接。本发明在提高发电效率的同时,进一步合并、简化了系统与设备,减小设备尺寸与重量。
-
公开(公告)号:CN107731320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1711059087.X
申请日:2017-11-0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C1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核电站的辐射屏蔽结构,包括热反射板、窄空气间层、不锈钢包壳、非金属保温材料、非金属屏蔽材料,其中,所述热反射板设置在所述不锈钢包壳的一侧;所述窄空气间层布置在所述热反射板和所述不锈钢包壳之间;所述非金属保温材料和所述非金属屏蔽材料由密封焊封闭在所述不锈钢包壳的内部;在所述不锈钢包壳的顶部开设有排汽孔。本发明的辐射屏蔽结构,可应用于表面温度超过300℃被屏蔽设备的外围,大大降低辐射传热对非金属屏蔽材料的影响,保证正常运行工况下非金属屏蔽材料的工作温度在限值范围以内,满足辐射屏蔽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410728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211047853.1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毛飞 , 林绍萱 , 翁娜 , 矫明 , 邵长磊 , 刘润发 , 杨星 , 黄磊 , 佟辉 , 李成武 , 唐力晨 , 艾卫江 , 薛国宏 , 陈宇清 , 刘畅 , 陶宏新 , 姚彦贵 , 巢孟科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然循环反应堆本体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控制棒驱动机构线圈外围需设计换热器进行冷却,堆顶散热损失大,结构设计复杂,整体高度较高的问题,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全自然循环反应堆本体系统,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和堆内构件,在容器内下部区域设置燃料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设于容器内上部区域的上部支撑组件内,上部支撑组件周侧设置一二回路换热组件,一二回路换热组件主体包括导流筒组件,导流筒上下端开口,导流筒壁为密封结构以分割冷热流体的流动路径;容器内的一回路冷却剂沿容器内壁进入燃料组件换热后向上流动,从上部支撑组件顶部穿过并流经一二回路换热组件冷却后继续向下流动,通过一回路冷却剂的密度差实现全自然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119069148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535120.1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回路间接循环式超临界水堆。该两回路间接循环式超临界水堆包括一回路系统,包括经由第一管路串联的压力容器、主换热器、主泵和稳压装置,压力容器内设有水堆,主泵用于驱动一回路冷却剂沿第一管路流动,使一回路冷却剂经由稳压装置进入水堆压力容器的堆芯,并吸收堆芯产生的热量并进入主换热器,在一回路系统中一回路冷却剂运行在水的超临界态以上;二回路系统,包括接入主换热器的第二管路,二回路工质运行于第二管路内,二回路工质与一回路冷却剂在主换热器内交换热量,二回路系统用于向第二管路连接的外部设备提供热能。本发明能够提升超临界水堆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69148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535120.1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回路间接循环式超临界水堆。该两回路间接循环式超临界水堆包括一回路系统,包括经由第一管路串联的压力容器、主换热器、主泵和稳压装置,压力容器内设有水堆,主泵用于驱动一回路冷却剂沿第一管路流动,使一回路冷却剂经由稳压装置进入水堆压力容器的堆芯,并吸收堆芯产生的热量并进入主换热器,在一回路系统中一回路冷却剂运行在水的超临界态以上;二回路系统,包括接入主换热器的第二管路,二回路工质运行于第二管路内,二回路工质与一回路冷却剂在主换热器内交换热量,二回路系统用于向第二管路连接的外部设备提供热能。本发明能够提升超临界水堆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55981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111253687.6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C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堆中子吸收元件延迟释放装置,该装置包括储存管、驱动机构、活塞及设置在储存管内壁上的轨道,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弹簧,活塞设置在驱动弹簧的输出端,活塞安装在轨道上;轨道包括若干个槽体,每一个槽体均沿储存管的长度方向螺旋设置,且若干个槽体沿储存管内壁的圆周均匀分布,活塞的外部设置有与槽体配合设置的若干个卡槽,活塞通过卡槽安装在轨道上,若干个卡槽与若干个槽体一一对应设置;中子吸收元件设置在储存管内,且中子吸收元件随着活塞沿轨道运动而被活塞推出储存管。本专利通过采用特殊结构的轨道,为中子吸收元件的驱动活塞提供稳定阻力,同时增加活塞的运动路径,实现中子吸收元件的延迟释放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273815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450686.8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热管堆的发电系统和发电方法,包括热动转换模块,用于以空气为介质,经过压缩、加热、膨胀、冷却过程形成开式空气布雷顿循环吸收热管堆产生的热量进行发电;余热再利用模块,包括换热器,通过所述换热器接收所述热动转换模块的剩余热量,以有机工质为介质,经过加热汽化、膨胀、冷凝过程形成有机朗肯循环吸收所述剩余热量进行发电。本发明热动转换模块采用开式空气布雷顿循环,采用空气作为工质,工质不怕泄露并容易获得,热动转换模块不需要配置额外的冷源系统,可以达到尺寸更小、整体系统更紧凑简洁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