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55492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811486675.6
申请日:2018-12-0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等离子爆破实验系统的多功能替换式爆破电极,包括可替换电极组件和基座组件;可替换电极组件包括聚乙烯绝缘杆和铜棒电极,绝缘杆表面设有两条电极安装凹槽,铜棒电极位于凹槽且对称分布;基座组件包括酚醛塑料材质基体和铜质导电部件,基体顶部设有电极组件插孔,基体腰部设有两条导电部件安装凹槽,可替换电极组件与电极组件插孔插装配合;铜质导电部件的电极导线一端位于电极组件插孔内且与铜棒电极插接配合,另一端与盘形接头相固连,转接螺杆固连在盘形接头上,转接螺母套装在转接螺杆上;导电部件安装凹槽配装有绝缘盖板。本发明具有尺寸小、制备工艺简单及重复利用率高的特点,既能模拟柱状药包又能模拟球状药包,制作成本更低。
-
公开(公告)号:CN108872394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727503.7
申请日:2018-07-0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1N2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石力学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室内岩石加卸载过程中内部视应力场的方法。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包括:步骤S10:根据从声发射测试系统获取的测试数据,确定在加卸载过程中岩样内部发生的M处微破裂事件被N个声发射探头检测到的P组声发射数据;步骤S20:根据所述P组声发射数据,确定所述M处微破裂事件对应的视应力;步骤S30:根据获取的岩样剖面的位置坐标,确定所述岩样剖面上或位于所述岩样剖面的预先设定的区域内的Q个微破裂事件,Q≥0;根据所述Q处微破裂事件对应的视应力,确定所述岩样剖面上各点处的视应力。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获取室内岩石加卸载过程中内部视应力场的演化过程,更加直观的了解岩石试样内部变化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8872394B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810727503.7
申请日:2018-07-0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1N2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石力学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室内岩石加卸载过程中内部视应力场的方法。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包括:步骤S10:根据从声发射测试系统获取的测试数据,确定在加卸载过程中岩样内部发生的M处微破裂事件被N个声发射探头检测到的P组声发射数据;步骤S20:根据所述P组声发射数据,确定所述M处微破裂事件对应的视应力;步骤S30:根据获取的岩样剖面的位置坐标,确定所述岩样剖面上或位于所述岩样剖面的预先设定的区域内的Q个微破裂事件,Q≥0;根据所述Q处微破裂事件对应的视应力,确定所述岩样剖面上各点处的视应力。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获取室内岩石加卸载过程中内部视应力场的演化过程,更加直观的了解岩石试样内部变化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2345983A
公开(公告)日:2012-02-08
申请号:CN201110003308.8
申请日:2011-01-10
Applicant: 沈阳东大工业炉有限公司 , 东北大学
Inventor: 张卫军 , 仝永娟 , 张效鹏 , 杨强大 , 黄喜洙 , 马美秀 , 靳倩 , 姚彤辉 , 齐国超 , 王敏 , 杨晓辉 , 于娜 , 李鹏 , 赵文婧 , 于宏超 , 王帅 , 吴东旭 , 蒋小萌 , 白羽 , 杨义平 , 英杰 , 李军
IPC: F27D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65
Abstract: 一种电熔镁熔砣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及装置。其特征是将电熔镁砂生产工艺中熔炼后的高温镁熔砣,经在隧道式热交换室内进行整体冷却后,使之快速完成镁砂晶体结晶和凝固,同时获得被预热至200~300℃的中低温热风。凝固后的镁熔砣在高温状态进行脱皮破碎产生高温块料。采用循环风冷却方式将冷风和来自隧道式热交换室的中低温热风送入高温热交换塔内与高温块料进行热交换,产生1000℃以上的高温热风送至矿料预热塔,将菱镁矿预热至500℃以上,实现热料入炉。
-
公开(公告)号:CN109855492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811486675.6
申请日:2018-12-0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等离子爆破实验系统的多功能替换式爆破电极,包括可替换电极组件和基座组件;可替换电极组件包括聚乙烯绝缘杆和铜棒电极,绝缘杆表面设有两条电极安装凹槽,铜棒电极位于凹槽且对称分布;基座组件包括酚醛塑料材质基体和铜质导电部件,基体顶部设有电极组件插孔,基体腰部设有两条导电部件安装凹槽,可替换电极组件与电极组件插孔插装配合;铜质导电部件的电极导线一端位于电极组件插孔内且与铜棒电极插接配合,另一端与盘形接头相固连,转接螺杆固连在盘形接头上,转接螺母套装在转接螺杆上;导电部件安装凹槽配装有绝缘盖板。本发明具有尺寸小、制备工艺简单及重复利用率高的特点,既能模拟柱状药包又能模拟球状药包,制作成本更低。
-
公开(公告)号:CN102345983B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110003308.8
申请日:2011-01-10
Applicant: 沈阳东大工业炉有限公司 , 东北大学
Inventor: 张卫军 , 仝永娟 , 张效鹏 , 杨强大 , 黄喜洙 , 马美秀 , 靳倩 , 姚彤辉 , 齐国超 , 王敏 , 杨晓辉 , 于娜 , 李鹏 , 赵文婧 , 于宏超 , 王帅 , 吴东旭 , 蒋小萌 , 白羽 , 杨义平 , 英杰 , 李军
IPC: F27D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65
Abstract: 一种电熔镁熔砣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及装置。其特征是将电熔镁砂生产工艺中熔炼后的高温镁熔砣,经在隧道式热交换室内进行整体冷却后,使之快速完成镁砂晶体结晶和凝固,同时获得被预热至200~300℃的中低温热风。凝固后的镁熔砣在高温状态进行脱皮破碎产生高温块料。采用循环风冷却方式将冷风和来自隧道式热交换室的中低温热风送入高温热交换塔内与高温块料进行热交换,产生1000℃以上的高温热风送至矿料预热塔,将菱镁矿预热至500℃以上,实现热料入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