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甲基-3,4,5-三硝基吡唑MTNP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19882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489633.7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含能材料合成技术领域,为解决硝硫混酸作为硝化剂,在高温下反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1‑甲基‑3,4,5‑三硝基吡唑MTNP的合成方法,实现简单且安全的操作过程、提高产率。以1‑甲基‑4‑氨基‑3,5‑二硝基吡唑为原料,采用过氧化氢或过二硫酸铵/酸氧化的方法,酸性、冰水浴下,1‑甲基‑4‑氨基‑3,5‑二硝基吡唑中逐滴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控制体系温度≤5℃;滴加完毕后,保持25℃反应5‑24h;结束后,将反应液缓慢倒入碎冰中,乙醚萃取3次,干燥,即为MTNP。无中间产物碘化物,符合环保要求;合成方法在室温下即可进行,相比较于现有一步硝化法在高温下进行,操作过程简单安全且酸利用率高。

    一种挤注含能材料装药工艺的安全评估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130281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311469064.1

    申请日:2023-11-06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挤注含能材料装药工艺的安全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待评估含能材料样品在不同冲击力下,分别受到的压应力和剪应力,得到待评估含能材料样品不会发生爆炸下所承受的最大压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将待评估含能材料样品装入装药模具中按预定压力进行挤注,检测装药模具内待评估含能材料样品的应力;将检测到的应力与最大压应力和最大剪应力进行对比,评估挤注工艺的安全性。本发明根据此挤注含能材料装药工艺的安全评估方法,消除挤注装药工艺隐患,提高了挤注装药的安全性。

    含能材料撞击感度的力电耦合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73252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988364.4

    申请日:2023-08-08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是一种含能材料撞击感度的力电耦合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为了测试含能材料在力‑电耦合作用下的撞击感度。一种含能材料撞击感度的力电耦合试验装置,包括撞击感度测试仪,撞击感度测试仪包括撞击机构和装样组件;撞击机构包括落锤;还包括电耦合系统;所述装样组件包括安装槽体,安装槽体的内腔设置有绝缘套筒,绝缘套筒的内腔设置有上击柱和下击柱,且上击柱和下击柱之间留设有装药腔;上击柱和下击柱均穿设于绝缘套筒的内腔,且上击柱、下击柱的材料均为导电材料;所述电耦合系统包括电源、上导电线和下导电线。本发明能够测得一定落高条件下含能材料试样在不同电压条件下的撞击感度以及爆炸概率。

    一种反无人机的软毁伤弹药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251872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273542.6

    申请日:2021-03-15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nventor: 张会锁 王建华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反无人机的软毁伤弹药结构,该结构包括发射药筒、底火、可燃固药板、弹体、延期药管、分离药包、捕捉网、弹带和紧箍环;底火压置于发射药筒底部中心位置,发射药筒顶端设可燃固药板;弹体置于可燃固药板上方,弹体分为对称五瓣,由弹带和紧箍环从外围固定;分离药包装填在药腔内;延期药管下端贯通弹体底部并与底部平齐,上端放置于弹体内部并与分离药包相交;捕捉网叠放于弹体内腔中后部,五角引出五根牵引丝分别与弹体五瓣结构尾部相连;该弹药属于软毁伤反制装置,可以最大限度保留目标无人软硬件信息,且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捕获概率大,对环境无影响,可靠性高,无自由破片,附带损伤极低,提高安全性。

    炸药熔铸成型过程内部温度分布测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487165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432117.2

    申请日:2013-09-22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炸药熔铸成型过程内部温度分布测试系统,由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阵列、信号检测与解调装置、服务与监控装置和炸药熔铸装置四部分组成,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阵列由其上设置若干个光栅传感器的光纤呈“S”形排列构成,固定于炸药熔铸装置内的1/2中轴面上,其中光栅传感器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并呈阵列分布,信号检测与解调装置位于炸药熔铸装置外,与光纤连接,服务与监控装置电路连接信号检测与解调装置。本发明有效屏蔽了Bragg光栅对热应力响应的弹光效应,可以单一地进行温度信号的感知和测量,以对炸药熔铸过程的内部温度场变化情况进行连续、多点监测。

    硝酸铵的超临界流体技术包覆改性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1585744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0910074537.1

    申请日:2009-06-23

    Applicant: 中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临界流体技术包覆应用技术,具体为一种硝酸铵的超临界流体技术包覆改性工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超细硝酸铵包覆的问题。方法是将硝酸铵与丙酮混合研磨使硝酸铵粒径为2-10μm,将研磨好的硝酸铵与10%的丙酮硝化棉溶液制成悬浮液置于高压沉积釜中;然后通入二氧化碳作为反溶剂与丙酮互溶,硝化棉重结晶析出并沉淀于硝酸铵颗粒表面,最后得到粒径为2-15μm的颗粒,高压釜萃取温度30-32℃,恒压萃取压力9-11Mpa。该技术制备的产品不团聚、不结块、吸湿性显著降低。

    一种基于甲醇催化裂解还原气氛的纳米锌粉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79744B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0910074555.X

    申请日:2009-06-24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基于甲醇催化裂解还原气氛的纳米锌粉制备方法,是将纳米氧化锌置于还原炉中,密封后通入由甲醇催化裂解产生的CO和H2还原气氛,升温至350~400℃反应20~40min,冷却后得到纳米锌粉。本发明的纳米锌粉制备方法具有制备路线简单,工艺过程易于控制,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高温高压设备,效率高,成本低,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等优点,还原率可以达到90%以上,还原率较高,同时得到的锌粉粒度小、纯度高,不产生三废污染,可以达到零排放,满足绿色制造的要求。本发明采用价格相对较低的纳米氧化锌为原材料,制备价格昂贵的纳米锌粉,开辟了一条简单易行的间接制备纳米锌粉的方法。

    一种纳米铜粉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07313B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0910074878.9

    申请日:2009-07-11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纳米铜粉的制备方法,是将5%~20%的粗颗粒铜粉与75%~92%炸药充分混合后置于水中制成水悬浮液,以3%~5%的氟橡胶溶解在乙酸乙酯中,添加到水悬浮液中将炸药和铜粉包覆成药粒,压制成药柱,置于球形密封容器内水介质中,引爆药柱,收集爆轰产物得到纳米铜粉。本发明利用炸药爆轰法制备纳米铜粉的方法具有制备过程短、效率高的优点。通过对爆轰后收集到的产物进行物相测试和尺寸标定,证明微米级的铜粉在经炸药爆轰后可以变化为40~60nm范围内的纳米级铜粉,且纳米铜粉的粒径分布窄,证明本发明采用炸药爆轰合成纳米铜粉的方法可行。

    一种防腐蚀防堵连续排盐超临界水氧化反应釜

    公开(公告)号:CN11977126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26972.3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防腐蚀防堵连续排盐超临界水氧化反应釜,属于超临界水氧化反应装置技术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结构上既耐高压又耐腐蚀,且可以将盐及时排出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釜。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隔离套管和锥形漏斗套管均位于立式釜体的内部,隔离套管的上端固定在立式釜体的顶部,锥形漏斗套管位于隔离套管下方,锥形漏斗套管的漏斗管部分插入立式釜体底部的出盐口中;进料管从立式釜体的顶部插入隔离套管内部,进料管的上部设有废水入口和氧化剂入口;套管冷却器位于立式釜体的下方,锥形漏斗套管的漏斗管出口通入套管冷却器内部,套管冷却器的底部具有排盐口,排盐口与排盐阀连接。本发明用于处理高盐有机废水,实现防腐连续排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