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层式柔性伸缩电磁振动能量采集器

    公开(公告)号:CN115276364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211033432.3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磁式振动发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叠层式柔性伸缩电磁振动能量采集器,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其包括顶盖、模块化拾振结构和底盖;模块化拾振结构包括多个螺纹连接的非磁性可折叠单元,非磁性可折叠单元包括两个大小相等的圆台壳体,两个圆台壳体的大径端相连形成柔性空腔结构,柔性空腔结构中安装有柔性发电线圈,两个圆台壳体的小径端分别连接有硬质内螺纹环和硬质外螺纹柱,硬质外螺纹柱上开有通孔,硬质内螺纹环的内壁上沿环向开有用于安装固定磁铁的环形凹槽,相邻固定磁铁同极相对放置。“波浪管”式外观的结构加上同极相对摆放的固定磁铁,外界环境中一个微弱的振动就会产生比较持久有效的电流输出。

    一种基于磁柱的仿生柔性力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772317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758631.5

    申请日:2023-12-20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磁体、磁性材料的选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磁柱的仿生柔性力传感器,解决现有电磁式柔性传感器由于受限的磁微粒数量及磁化强度再加上部分机械能被弹性衬底吸收,导致线圈内的磁场强度减小的技术缺陷;其包括柔性顶部罩层、柔性支撑层、磁体组件和至少一组相导通的堆叠线圈,柔性顶部罩层罩设在柔性支撑层上表面且与柔性支撑层固定连接,二者之间形成空腔结构;磁体组件位于空腔结构的中间区域且与柔性顶部罩层的顶部固定连接,磁体组件包括至少一根位于竖直方向的磁柱;柔性支撑层的中间开有通孔,当磁体组件在柔性顶部罩层的带动下向下运动时通孔用于避让磁体组件;堆叠线圈相堆叠后粘接至柔性支撑层的下表面。

    一种高密度柔性微纳线圈的可控剥离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12541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64390.9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感、线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密度柔性微纳线圈的可控剥离制备方法,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其包括准备刚性硅基底并在上表面粘贴聚酰亚胺胶带,在聚酰亚胺胶带上制作单层MEMS微纳线圈,之后旋涂光敏性聚酰亚胺膜;重复制作线圈以及旋涂光敏性聚酰亚胺膜,直至线圈的总层数达到要求;最终在最顶层旋涂作为应力绝缘层的光敏性聚酰亚胺膜进行封装;将成品整体浸泡于丙酮溶液,一定时间后将多层微纳线圈整体从刚性硅基底上剥离,得到柔性微纳线圈。聚酰亚胺胶带下表面的聚氨酯胶与有机溶剂丙酮发生反应,减少胶带的粘附力,应力绝缘层的张应力驱动膜层结构产生

    一种d11工作模式驱动的PMUT单元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4400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1203223.3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d11工作模式驱动的PMUT单元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PMUT性能较低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在SOI片上表面制备压电层;在压电层上制作上电极;在SOI片下表面沉积二氧化硅层,在二氧化硅层的下表面向上刻蚀漏出SOI片的埋层;对二氧化硅层和SOI片中的埋层进行腐蚀,得到PMUT单元的空腔结构。本发明提供的PMUT单元采用压电材料表面横向伸缩工作模式膜薄压电层与振动层产生位移差,实现弯曲振动,可用于超声成像,同时可提高输出电压及相应灵敏度;该方法避免了压电层图形化过程中刻蚀工艺复杂、困难问题,该方法简单,可应用于医疗、工业、生物特征识别等领域。

    一种叠层滑轨式振动能量采集器

    公开(公告)号:CN11656615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840865.8

    申请日:2023-07-11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层滑轨式振动能量采集器,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其包括多个相连的能量采集单元;能量采集单元包括第一半圆筒、第二半圆筒、第三半圆筒、上端盖和下端盖,第一半圆筒、第二半圆筒拼接成圆筒结构;第二半圆筒开有滑槽,第三半圆筒设有与滑槽滑动配合的限位卡块,第一半圆筒上设置有多个线圈插槽,第三半圆筒上设置有多个磁铁插槽,相邻滑动磁铁的同极相对,上、下端盖连接至圆筒结构的两端,第一半圆筒底部设有卡环,卡环与下端盖间设有固定磁铁。该结构叠层式集成化设计,形成多个滑动磁铁‑线圈发电单元,提升了输出功率,变频调整可使能量采集单元与外部工作环境发生共振以达到最大输出。

    电子束诱导石墨烯纳米条带原位生长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21206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110611308.X

    申请日:2021-06-02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型碳材料微纳制造领域,涉及聚焦电子束高分辨图形加工、碳基新材料元素结构分析、微纳结构形貌观测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束诱导石墨烯纳米条带原位生长制造技术,即,使用高能电子束(30μm光阑、30kV牵引电压、280 pA电子束流)对铜基底表面有机高分子薄膜进行辐照以获得石墨烯的方法。一方面,电子束与有机分子碰撞过程中会驱动碳原子重新排布形成石墨烯晶体结构,且电子束1~3nm尺寸光斑有助于高分辨石墨烯结构的制备;另一方面,电子束轰击有机高分子薄膜将在局部产生数百度高温,铜金属在高温环境下会对有机高分子中的碳原子产生解析作用,电子束真空曝光系统有助于铜基底对石墨烯的高温催化作用,提升石墨烯纳米条带品质。

    一种基于驻波模式的SAW陀螺仪

    公开(公告)号:CN109781087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1811482396.2

    申请日:2018-12-05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驻波模式的SAW陀螺仪,本申请通过采用压电耦合系数高、SAW传播速度高且声光耦合系数较大的128°Y‑X切LiNbO3压电基片,通过在收发天线触发的双端口谐振器的谐振腔之间放置材料为金的金属点阵和声光读出模式SAW接收端来实现一种新型的驻波模式的陀螺仪。收发天线的设计能够有效减少SAW陀螺仪需要的电子电路模块,即减少外电路的使用;所述SAW接收端采用高精度声光耦合模式读出角速率的变化,从而提高了SAW陀螺仪的准确度与灵敏度。

    一种摩擦磁电复合微能源采集器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82601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570103.6

    申请日:2022-05-24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摩擦磁电复合微能源采集器,包括:用于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风能捕获装置以及与所述风能捕获装置组装的发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包括:摩擦‑电磁发电单元、外壳以及密封盖,所述摩擦‑电磁发电单元安装在所述外壳内并由所述密封盖密封。本申请将摩擦和电磁发电单元集成在同一器件上,实现对不同频率风能的高效采集,相对于传统的能源采集器件,具有更高的能源采集效率,解决了电子设备的自供电问题,特别是在无人值守环境中的监测、物联网等领域的供电和传感。

    一种基于化学机械抛光的多层陶瓷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46661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111477532.0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化学机械抛光的多层陶瓷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基板上生长SiO2牺牲层与陶瓷薄膜层,分别对陶瓷薄膜层进行化学机械抛光并溅射电极,将两块陶瓷薄膜层键合,再腐蚀SiO2牺牲层释放陶瓷薄膜层,对释放后的陶瓷薄膜层两端溅射电极,多次重复后浸封陶瓷薄膜层两端的电极后高温煅烧,得到多层陶瓷电容器。本申请结合化学机械抛光与间接键合的方法实现了多层陶瓷电容器的制造,避免了在流延法工艺流程中的温度控制,可以在常温中实现陶瓷薄膜的制备,减少了高温、冷却和干燥过程对薄膜品质和性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获得了高品质,低应力,高致密度的压电陶瓷薄膜;无需高温烧结过程,具有更低的操作温度,保障了陶瓷薄膜的成品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