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213217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1811081047.X
申请日:2018-09-1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5D1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途径协同控制超临界二氧化碳稳压装置,包括稳压器,所述稳压器内容纳有超临界二氧化碳,稳压器的上半部接触罩设有冷却壳罩;冷却壳罩的上部设有冷却介质输入管,冷却壳罩的下部设有冷却介质输出管;稳压器内还设有电加热元件,所述电加热元件用于加热超临界二氧化碳。本发明实现了稳压器内超临界二氧化碳状态稳定且可控,显著提高了超临界二氧化碳稳压器的性能,消除了稳压器内异种稳压气体进入实验回路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2285011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346682.3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N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温高压超临界二氧化碳流动加速腐蚀试验系统及方法,所述试验系统包括闭合循环回路和供气系统;所述闭合循环回路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脉冲阻尼器、二氧化碳质量流量计、电动调节阀V6、加热装置、高温高压反应釜和冷却器,所述冷却器设置在高温高压反应釜后端,所述脉冲阻尼器、二氧化碳质量流量计和电动调节阀V6、加热装置设置在高温高压反应釜前端,所述闭合循环回路上设置有质谱仪和背压阀;所述供气系统包括二氧化碳储罐和高压液相色谱泵,所述供气系统用于为闭合循环回路提供二氧化碳气流。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问题中高流速超临界二氧化碳工况难以实现、超临界二氧化碳流动加速腐蚀试验无法开展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595478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483552.8
申请日:2020-06-0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出口温度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出口温度测量装置,包括热侧热电偶,还包括热侧总管和若干热侧连接管;所述热侧总管一端封闭,所述热侧连接管一端和热侧总管封闭端相连,所述热侧连接管另一端用于连接热侧出口联箱,所述热侧连接管沿热侧总管封闭端周向均布;所述热侧热电偶设在热侧总管内,所述热侧热电偶用于检测热侧总管内流体的温度。本发明通过在出口联箱设置总管和若干连接管,以使流体在出口联箱进行充分混合,能够稳定、精确的获得微通道紧凑式换热器出口处的流体平均温度,以精确获得微通道紧凑式换热器的总体换热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213217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081047.X
申请日:2018-09-1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5D1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途径协同控制超临界二氧化碳稳压装置,包括稳压器,所述稳压器内容纳有超临界二氧化碳,稳压器的上半部接触罩设有冷却壳罩;冷却壳罩的上部设有冷却介质输入管,冷却壳罩的下部设有冷却介质输出管;稳压器内还设有电加热元件,所述电加热元件用于加热超临界二氧化碳。本发明实现了稳压器内超临界二氧化碳状态稳定且可控,显著提高了超临界二氧化碳稳压器的性能,消除了稳压器内异种稳压气体进入实验回路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6123656B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0636285.7
申请日:2016-08-0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立交式微通道高效紧凑型换热器,包括至少2个叠在一起的流板,相邻2个流板分别为上流板和下流板,还包括至少2个流体通道,上流板和下流板内均设置有换热流道,上流板的换热流道包括至少1个第一类流道,第一类流道包括第一类流道进口段、第一类流道中间段、第一类流道出口段,下流板的换热流道包括至少1个第二类流道,第二类流道包括第二类流道进口段、第二类流道中间段、第二类流道出口段,第一类流道进口段通过第二类流道中间段与第一类流道出口段连通,第二类流道进口段通过第一类流道中间段与第二类流道出口段连通。通过换热器进出口流道设计打通上下两层板的部分流道以达到实现印刷电路板中冷热流道立体流体布置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6123656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636285.7
申请日:2016-08-0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立交式微通道高效紧凑型换热器,包括至少2个叠在一起的流板,相邻2个流板分别为上流板和下流板,还包括至少2个流体通道,上流板和下流板内均设置有换热流道,上流板的换热流道包括至少1个第一类流道,第一类流道包括第一类流道进口段、第一类流道中间段、第一类流道出口段,下流板的换热流道包括至少1个第二类流道,第二类流道包括第二类流道进口段、第二类流道中间段、第二类流道出口段,第一类流道进口段通过第二类流道中间段与第一类流道出口段连通,第二类流道进口段通过第一类流道中间段与第二类流道出口段连通。通过换热器进出口流道设计打通上下两层板的部分流道以达到实现印刷电路板中冷热流道立体流体布置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0414174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1910724262.5
申请日:2019-08-0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建模方法和系统,本发明通过引入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获得与压力和超临界流体类别无关的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间简单的数学关系式,突破了拟临界区超临界流体物性畸变给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理论建模带来的障碍,首次建立了解析形式的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理论分析模型,为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系统设计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2285011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011346682.3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N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温高压超临界二氧化碳流动加速腐蚀试验系统及方法,所述试验系统包括闭合循环回路和供气系统;所述闭合循环回路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脉冲阻尼器、二氧化碳质量流量计、电动调节阀V6、加热装置、高温高压反应釜和冷却器,所述冷却器设置在高温高压反应釜后端,所述脉冲阻尼器、二氧化碳质量流量计和电动调节阀V6、加热装置设置在高温高压反应釜前端,所述闭合循环回路上设置有质谱仪和背压阀;所述供气系统包括二氧化碳储罐和高压液相色谱泵,所述供气系统用于为闭合循环回路提供二氧化碳气流。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问题中高流速超临界二氧化碳工况难以实现、超临界二氧化碳流动加速腐蚀试验无法开展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179172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0909596.2
申请日:2020-09-0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热流体同层布置的盘板式扩散焊紧凑换热器,包括盘板换热区,安装于盘板换热区两端的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进出口接管,盘板换热区由若干换热盘板平行叠加,并通过扩散焊焊接而成;换热盘板的表面交替缠绕布置有两个螺旋形流道;进出口接管的位置分别与两个螺旋形流道的进口以及出口处相对应。本发明采用沿同一方向回旋布置的螺旋形流道,通过离心力发生纵向涡,增强了传热,流动阻力较低;螺旋形流道内不存在回流区或死区,杂质不容易沉积,减少了维护成本;螺旋形流道由于采用回旋式设计,容易实现长流道设计,且工质进出口布置灵活,便于实现多台换热器串并联协同工作;还具有加工简单、结构牢固、综合效益好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297340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063643.5
申请日:2018-09-1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21/0003 , F28F1/022 , F28F1/40 , F28F9/02 , F28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通道交叉布置的紧凑型换热器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紧凑式换热器无法直接用于工业废气,垃圾焚烧烟气等夹带颗粒杂质的流体换热领域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换热芯体模块;所述换热芯体模块包括芯本体,设置在芯本体上的常规尺寸通道,以及设置在芯本体上的微尺寸通道;所述常规尺寸通道为一个以上,沿着相同方向交错布置在芯本体上;所述微尺寸通道由从芯本体一侧穿过平行交错布置的常规尺寸通道之间的间隙达到芯本体另一侧的孔隙构成;所述微尺寸通道沿着常规尺寸通道的轴向层叠布置。本发明能够有效适用于传热系数低、换热面积需求大的低粘度流体与粘度高或存在颗粒夹带流体间的高效换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