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效仿自然地貌的内排土场全生命周期地形重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20766B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911105736.4

    申请日:2019-11-13

    Abstract: 一种效仿自然地貌的内排土场全生命周期地形重塑方法,获取矿区及周边自然地貌精细数字高程模型,提取并学习自然地貌整体水系及边坡细节特征参数,内排土场重塑区进行近自然地貌整体设计,利用自然地貌整体水系参数,在剥离土方的堆存过程中进行整体配置规划,利用自然地貌边坡细节参数,在边坡堆存过程中对坡体进行细节形态塑造。本发明基于河流地貌学原理、内排土场下沉系数、可用土方量动态变化、周边自然地貌景观融合度及自然水系衔接度等限制条件,在不改变现有排土工艺的前提下进行土方堆存最优配置,将重塑区尽可能恢复到采矿前地貌状态,形成全生命周期的内排场近自然重塑地貌参选方案,为排土场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演替提供一个稳定的基础。

    露天矿排土场形变和水土流失监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030969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110275910.0

    申请日:2021-03-1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露天矿排土场形变和水土流失监测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获取排土场多时相合成孔径雷达影像数据,得到排土场总沉降分布;根据排土场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将排土场按堆存高度分割为若干区域;结合排土场总沉降分布与分割区域,统计出每个堆存高度所对应区域的沉降分布,取每个区域内最小值即获得到对应区域固结沉降量;建立排土场堆存高度与固结沉降量的回归关系;根据回归关系反演得到排土场的固结沉降量分布;根据排土场总沉降分布和固结沉降量分布,得到排土场水土流失导致的地表剥蚀量分布。本申请中的方案能分别监测并掌握露天矿排土场的非均匀形变规律和水土流失发育规律,准确评估其环境影响程度、范围及其长期环境污染风险。

    小气候要素同步采集装置、采集方法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3064219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110290509.4

    申请日:2021-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小气候要素同步采集装置、采集方法及电子设备。小气候要素同步采集装置,包括:无人机承载模块、监测网框架、以及监测模块,监测网框架顶部与无人机承载模块连接,监测网框架沿顶部至底部方向设置有多个监测模块层,每个监测模块层包括多个固定在监测网框架上的监测模块。本发明通过监测网框架固定多个监测模块层,每个监测模块层设置多个监测模块,从而实现同时监测垂直多层、多点的小气象要素,可有效降低监测成本,提高监测效率,且保障数据间的可比性。本发明通过对小气候要素的同步网状扫描式监测实现小气候要素的自动采集与存储。

    小气候要素同步采集装置、采集方法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3064219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290509.4

    申请日:2021-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小气候要素同步采集装置、采集方法及电子设备。小气候要素同步采集装置,包括:无人机承载模块、监测网框架、以及监测模块,监测网框架顶部与无人机承载模块连接,监测网框架沿顶部至底部方向设置有多个监测模块层,每个监测模块层包括多个固定在监测网框架上的监测模块。本发明通过监测网框架固定多个监测模块层,每个监测模块层设置多个监测模块,从而实现同时监测垂直多层、多点的小气象要素,可有效降低监测成本,提高监测效率,且保障数据间的可比性。本发明通过对小气候要素的同步网状扫描式监测实现小气候要素的自动采集与存储。

    一种效仿自然地貌的内排土场全生命周期地形重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20766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105736.4

    申请日:2019-11-13

    Abstract: 一种效仿自然地貌的内排土场全生命周期地形重塑方法,获取矿区及周边自然地貌精细数字高程模型,提取并学习自然地貌整体水系及边坡细节特征参数,内排土场重塑区进行近自然地貌整体设计,利用自然地貌整体水系参数,在剥离土方的堆存过程中进行整体配置规划,利用自然地貌边坡细节参数,在边坡堆存过程中对坡体进行细节形态塑造。本发明基于河流地貌学原理、内排土场下沉系数、可用土方量动态变化、周边自然地貌景观融合度及自然水系衔接度等限制条件,在不改变现有排土工艺的前提下进行土方堆存最优配置,将重塑区尽可能恢复到采矿前地貌状态,形成全生命周期的内排场近自然重塑地貌参选方案,为排土场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演替提供一个稳定的基础。

    露天矿排土场形变和水土流失监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030969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75910.0

    申请日:2021-03-1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露天矿排土场形变和水土流失监测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获取排土场多时相合成孔径雷达影像数据,得到排土场总沉降分布;根据排土场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将排土场按堆存高度分割为若干区域;结合排土场总沉降分布与分割区域,统计出每个堆存高度所对应区域的沉降分布,取每个区域内最小值即获得到对应区域固结沉降量;建立排土场堆存高度与固结沉降量的回归关系;根据回归关系反演得到排土场的固结沉降量分布;根据排土场总沉降分布和固结沉降量分布,得到排土场水土流失导致的地表剥蚀量分布。本申请中的方案能分别监测并掌握露天矿排土场的非均匀形变规律和水土流失发育规律,准确评估其环境影响程度、范围及其长期环境污染风险。

    一种北方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失稳与水土流失的防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74118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658998.7

    申请日:2019-07-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矿山安全建设、环境治理、水土保持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北方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失稳与水土流失的防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排弃到位排土场顶部平台及边坡的精细地形、水文网及汇水区;(2)统计排土场所在地区降雨数据;计算汇水区潜在储水/持水能力及所在微流域面积;(3)在排土场顶部平台内部汇水区布置储水植物塘;在排土场顶部平台外围汇水区和边坡平台汇水区布置持水潜流湿地;储水植物塘与持水潜流湿地由导水植物沟相连通;(4)分别在储水植物塘、持水潜流湿地和导水植物沟内种植适生植物,保持水土、防止径流冲刷、提升景观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