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子失效后楼板的性能检测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655757B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710817352.X

    申请日:2017-0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柱子失效后楼板的性能检测试验系统,包括试验工件、加载试验装置、加载物、传感器和控制及数据采集装置;试验工件包括钢筋混凝土浇注成型为一体的试验柱、试验梁和试验楼板;加载试验装置包括支撑立柱、反力梁、加载液压缸和试验柱端部夹持机构;传感器包括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应变片;控制及数据采集装置包括中央处理器、数据采集仪、千斤顶控制回路。本柱子失效后楼板的性能检测试验系统可以通过对柱子进行失效试验处理来近似模拟柱子失效来研究楼板变形及梁、楼板之间的相互作用,便于研究不同柱子失效后对钢筋混凝土楼板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可以根据试验数据指导柱子的设计位置以提高柱子、梁和楼板的整体性能。

    一种便于控制火情的装配式楼房、装配方法及灭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57001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010941.8

    申请日:2018-08-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控制火情的装配式楼房、装配方法及灭火方法。包括多个堆叠布置的楼房单元,所述楼房单元包括框架体和单元体,框架体的顶板上设有伸缩提升装置,所述伸缩提升装置包括多根可伸出梁,各可伸出梁皆设在顶板中且长度方向与框架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可伸出梁可从框架体的任意一端进出口伸出,且各可伸出梁的下表面沿自身的长度方向设置吊升机构;单元体顶板上表面与吊升机构对应设有多个吊升位;所述单元体从框架体一端的进出口置入框架体围成的容置腔中。本发明可以将发生火灾的单元体快速移动并从高处搬移至地面,快速降低其所在高度,方便从地面实施灭火,减少了人员伤亡,同时可以避免火灾对整栋楼造成危害。

    火灾下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冲切、剪切及疲劳破坏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884262B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711024791.1

    申请日:2017-10-27

    Abstract: 一种火灾下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冲切、剪切及疲劳破坏试验装置,包括钢框架体系、试验板和试验炉,试验板放置于试验炉上面,钢框架体系布置于试验炉外周,在钢框架体系与试验板之间还是设有剪切装置、冲切装置和疲劳荷载装置,剪切装置布置在试验板的水平方向,冲切装置安装在试验板的垂直方向的中部,疲劳荷载装置设置在试验板上部。本发明能够研究真实火灾情况下混凝土楼板所受的冲切,剪切及疲劳破坏。

    一种钢筋混凝土壳抗火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677940B

    公开(公告)日:2017-10-17

    申请号:CN201510049793.0

    申请日:2015-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壳抗火试验系统,包括试验炉装置、加载装置和控制及数据采集装置,加载梁(2.3)梁底布置一个或多个与控制及数据采集装置的应变采集回路电连接的拉压传感器(3.1.2),每个拉压传感器(3.1.2)连接有一个千斤顶(2.4),每个千斤顶固定连接有传力杆(2.5),传力杆(2.5)伸入钢筋混凝土壳(4)内。本钢筋混凝土壳抗火试验系统利用千斤顶进行竖向加载,以模拟现实中的结构应力,能够深入研究钢筋混凝土壳的火灾行为以及竖向均布或集中拉压荷载作用对钢筋混凝土壳抗火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根据试验数据指导钢筋混凝土壳的抗火设计,提高其抗火性能。

    一种地震作用下防火隔震支座装置和防火隔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11927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1910208439.6

    申请日:2019-03-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震作用下防火隔震支座装置和防火隔震方法,隔震支座包括上下间隔层叠设置的橡胶层和夹层钢板,且隔震支座中部从上至下贯穿设有支撑芯,隔震支座外周环绕设有缓震防火保护层,缓震防火保护层为网状结构,包括作为网状结构结点的多个防火球,相邻的防火球通过刚性弹簧连接;防火球包括球壳和设在球壳中心的形状记忆合金块,所述球壳中在形状记忆合金块周围填充防火涂料,且防火球表面分布设有涂料溢出孔;缓震防火保护层与隔震支座之间的空隙填充有防火岩棉。本发明防火性能良好、发生火灾时也能够达到正常的隔震效果,可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且不会由于地震震动导致隔震支座结构破坏和隔震失效,能够对建筑物提供持久的保护。

    一种抗火空心叠合板及楼层板

    公开(公告)号:CN108643431B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810499570.8

    申请日:2018-05-23

    Abstract: 一种抗火空心叠合板,包括预制件与叠合层,所述的叠合层由最后浇筑混凝土形成,所述的预制板包括底板,在底板中布置横向受力钢筋,还在所述底板的上部由外向内依次浇筑形成长条框形混凝土实心肋、环形混凝土实心肋和圆柱体混凝土实心肋,圆柱体混凝土实心肋位于底板的中心,长条框形混凝土实心肋布置在底板的外周,环形混凝土实心肋的外圈与长条框形混凝土实心肋内切,相邻混凝土实心肋之间布置导热系数小于0.04w/mk的填充件,圆柱体实心肋和环形实心肋的上端之间通过铁链连接,圆柱体实心肋上表面布置若干个叠合面孔洞。本发明自重轻,跨度大,抗火性能和吸音性能好,拼接施工简单,可减少工期,安全可靠。

    一种地震作用下防火隔震支座装置和防火隔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11927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910208439.6

    申请日:2019-03-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震作用下防火隔震支座装置和防火隔震方法,隔震支座包括上下间隔层叠设置的橡胶层和夹层钢板,且隔震支座中部从上至下贯穿设有支撑芯,隔震支座外周环绕设有缓震防火保护层,缓震防火保护层为网状结构,包括作为网状结构结点的多个防火球,相邻的防火球通过刚性弹簧连接;防火球包括球壳和设在球壳中心的形状记忆合金块,所述球壳中在形状记忆合金块周围填充防火涂料,且防火球表面分布设有涂料溢出孔;缓震防火保护层与隔震支座之间的空隙填充有防火岩棉。本发明防火性能良好、发生火灾时也能够达到正常的隔震效果,可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且不会由于地震震动导致隔震支座结构破坏和隔震失效,能够对建筑物提供持久的保护。

    一种钢结构节点的抗火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557132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910036524.9

    申请日:2019-0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钢结构节点的抗火试验装置,包括反力体、加热机构、加载机构、调节机构和导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部和控制部,所述加载机构一端固定在反力体上,所述加热部与所述加载机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加热部与导热机构间隙配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滑动调节件与紧固调节件,所述滑动调节件安装在反力体与导热机构之间,所述紧固调节件安装在导热机构与加载机构之间;本发明可应用于研究多种钢结构节点抗火实验,可以完成钢结构节点不同位置在受热情况下的抗火实验。

    一种倾斜的钢筋混凝土板抗火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727681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710791148.5

    申请日:2017-09-05

    Abstract: 一种倾斜的钢筋混凝土板抗火试验装置,包括试验炉、边界约束装置、加载装置和反力架,钢筋混凝土板放置在试验炉上,反力架布置在试验炉四周及上方,边界约束装置设在反力架与钢筋混凝土板之间,所述钢筋混凝土板置于试验炉的倾斜上端口之上呈倾斜状态,反力架的反力梁所在面与试验炉的上端口倾斜一致,加载装置布置在钢筋混凝土板与倾斜的反力梁之间;试验炉的燃烧器安装孔也是倾斜的,并且连线平行于钢筋混凝土板。本发明研究了倾斜的钢筋混凝土板在受火时的行为规律,通过收集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指导在实际建造建筑时的抗火设计,提高其抗火性能。

    一种便于控制火情的装配式楼房、装配方法及灭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57001B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811010941.8

    申请日:2018-08-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控制火情的装配式楼房、装配方法及灭火方法。包括多个堆叠布置的楼房单元,所述楼房单元包括框架体和单元体,框架体的顶板上设有伸缩提升装置,所述伸缩提升装置包括多根可伸出梁,各可伸出梁皆设在顶板中且长度方向与框架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可伸出梁可从框架体的任意一端进出口伸出,且各可伸出梁的下表面沿自身的长度方向设置吊升机构;单元体顶板上表面与吊升机构对应设有多个吊升位;所述单元体从框架体一端的进出口置入框架体围成的容置腔中。本发明可以将发生火灾的单元体快速移动并从高处搬移至地面,快速降低其所在高度,方便从地面实施灭火,减少了人员伤亡,同时可以避免火灾对整栋楼造成危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