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28119B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011326142.9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8/04029 , H01M8/04298 , H01M8/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组件。燃料电池组件包括:燃料电池组,在内部具备冷却液在一个方向上流动的冷却液流路,具有与所述冷却液流路的延长方向平行的第1表面;升压转换器,从所述第1表面不用隔热部件隔开而空开间隙地配置,其中,所述升压转换器包括沿着所述第1表面配置的电流传感器和电容器;以及壳体,将所述燃料电池组和所述升压转换器收纳于同一空间,其中,所述电流传感器和所述电容器的至少一方在所述冷却液流路的延长方向上被配置在比所述冷却液流路的中央靠上游侧。
-
公开(公告)号:CN111204230B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1910958448.7
申请日:2019-10-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力传动系统。所述动力传动系统包括:电动机,其用于驱动车辆;电池;内燃机;发电机;电机逆变器,其被并联连接到电池并且将电池的DC电力转换成AC电力并将该AC电力供应给电动机;发电机逆变器,其被并联连接到电池,并且将由发电机生成的AC电力转换成DC电力并且将该DC电力供应给电池;以及控制装置。其被配置成在电池的充电率不大于第一阈值并且与电机逆变器的操作相关联地生成的并且流入电池的纹波电流不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不为使用发电机进行发电而启动内燃机。
-
公开(公告)号:CN101484670A
公开(公告)日:2009-07-15
申请号:CN200780025002.4
申请日:2007-06-2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9409 , B01D53/90 , B01D53/9495 , B01D2251/208 , B01D2257/302 , F01N3/0814 , F01N3/0842 , F01N3/085 , F01N3/0871 , F01N3/0885 , F01N3/106 , F01N9/002 , F01N13/009 , F01N2610/03 , F01N2900/1612 , F02B37/00 , F02D41/0285 , F02D41/405 , Y02A50/2348 , Y02T10/44 , Y02T10/4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当规定的条件成立时,进行在SOx捕集材料(11)的上游向废气中供应HC的HC供应控制。当SOx捕集量少于规定量时,作为HC供应控制,进行以规定的模式在SOx捕集材料的上游向废气中供应HC的第一HC供应控制。当SOx捕集量多于规定量时,作为HC供应控制,进行以与规定的模式不同的模式,并以对局部的SOx捕集材料的温度高于规定温度进行抑制、或者对流入SOx捕集材料的废气中形成空燃比局部浓厚的区域进行抑制的模式,在SOx捕集材料的上游向废气中供应HC的第二HC供应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1395349A
公开(公告)日:2009-03-25
申请号:CN200780007681.2
申请日:2007-03-0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3/085 , B01D53/9481 , B01D53/949 , B01J23/58 , B01J23/63 , B01J37/0215 , F01N3/0231 , F01N3/035 , F01N3/0821 , F01N3/0871 , F01N3/206 , F01N13/009 , F01N2560/027 , F01N2610/02 , F01N2900/1612 , F02B37/00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其中SOX捕集催化剂(12)和颗粒过滤器(13)被布置在内燃机排气通道中,并且其中再循环废气出口(17)形成于颗粒过滤器(13)下游的所述内燃机排气通道内。NOX存储催化剂(15)和还原剂供给阀(21)被布置在再循环废气出口(17)下游的所述内燃机排气通道内。在NOX应当从NOX存储催化剂(15)中被释放出时,还原剂从还原剂供给阀(21)被供应到所述排气通道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291719A
公开(公告)日:2008-10-22
申请号:CN200680038925.9
申请日:2006-10-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3/0222 , B01D53/944 , B01D2255/908 , B01J23/58 , B01J23/63 , B01J37/0244 , F01N3/033 , F01N2250/02 , Y02T10/20 , Y10T29/493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以防止PM粒子过度堆积在过滤器上的PM净化装置。该PM净化装置包括通过废气的多孔过滤基材(10)和负载在所述过滤基材(10)上的催化剂成分(11)。该装置可以捕集包含在废气中的PM粒子并通过氧化除去所捕集的PM粒子。在该装置中,在过滤基材(10)表面上的催化剂成分(11)之间负载产生活性氧的微细粒子(12)。PM粒子被产生活性氧的微细粒子(12)产生的活性氧部分氧化以在其中引起缺陷,由此PM粒子变得对氧化敏感。结果,促进了PM粒子的氧化,由此防止或降低了PM粒子的堆积。
-
-
公开(公告)号:CN112054233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494565.5
申请日:2020-06-0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8/2475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单元包括:燃料电池堆,该燃料电池堆包括电池堆、相应地设置在电池堆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部处的第一端子和设置在电池堆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部处的第二端子;端板,该端板相对于第一端子设置在与电池堆相反的一侧处;电力转换器,该电力转换器对燃料电池堆的输出电力进行转换;堆壳体,该堆壳体容纳燃料电池堆;电力转换器壳体,该电力转换器壳体容纳电力转换器并固定至堆壳体;第一汇流条,该第一汇流条在堆壳体和电力转换器壳体中电连接第一端子和电力转换器;以及第二汇流条,该第二汇流条在堆壳体和电力转换器壳体中电连接第二端子和电力转换器。
-
公开(公告)号:CN116031433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1294626.9
申请日:2022-10-2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林笃史
IPC: H01M8/04007 , H01M8/04029 , H01M8/24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单元。该燃料电池单元包括燃料电池堆、构成为转换燃料电池堆的电力的电力转换器、以及构成为将燃料电池堆和电力转换器收容在同一空间内的壳体。所述电力转换器构成为配置于所述燃料电池堆的下方。
-
公开(公告)号:CN106103962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580013275.1
申请日:2015-03-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林笃史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35/10222 , F02B37/127 , F02B37/168 , F02D41/0007 , F02D41/0055 , F02D41/0065 , F02D41/068 , F02M26/04 , F02M26/06 , F02M26/14 , F02M26/20 , F02M26/36 , F02M26/50 , F02M35/10157 , F02M35/10255 , Y02T10/144 , Y02T10/47
Abstract: 提供EGR通道和EGR阀以将EGR气体引入到位于对进气增压的压缩机上游的进气通道中。提供了进气旁通通道和旁通阀,所述进气旁通通道连接位于压缩机下游的进气通道和沿着EGR气体的流动方向紧接在EGR阀下游的EGR通道,所述旁通阀能够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中选择进气流动通道的构造,在所述第一通道中,已经通过压缩机的进气经过进气通道并流入到气缸中,在所述第二通道中,在EGR阀关闭的状态下,已经通过压缩机的进气的一部分经过进气旁通通道和EGR通道并且被再循环到压缩机的上游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1291719B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0680038925.9
申请日:2006-10-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3/0222 , B01D53/944 , B01D2255/908 , B01J23/58 , B01J23/63 , B01J37/0244 , F01N3/033 , F01N2250/02 , Y02T10/20 , Y10T29/493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以防止PM粒子过度堆积在过滤器上的PM净化装置。该PM净化装置包括通过废气的多孔过滤基材(10)和负载在所述过滤基材(10)上的催化剂成分(11)。该装置可以捕集包含在废气中的PM粒子并通过氧化除去所捕集的PM粒子。在该装置中,在过滤基材(10)表面上的催化剂成分(11)之间负载产生活性氧的微细粒子(12)。PM粒子被产生活性氧的微细粒子(12)产生的活性氧部分氧化以在其中引起缺陷,由此PM粒子变得对氧化敏感。结果,促进了PM粒子的氧化,由此防止或降低了PM粒子的堆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