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591114B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510752236.5
申请日:2015-11-0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膜电极接合体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电极催化剂层的中毒的膜电极接合体。电解质膜的表面上形成有电极催化剂层的膜电极接合体的制造方法具备:(a)将含有负载有催化剂金属的催化剂负载粒子、溶剂和离聚物的催化剂油墨干燥而制作电极催化剂层的工序;以及(b)选择所制作的电极催化剂层中含有的硫酸根离子的量为预先确定的既定值以下的电极催化剂层而制作所述膜电极接合体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5514448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0657562.8
申请日:2015-10-1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9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828 , H01M4/881 , H01M4/8882 , H01M4/9083 , H01M2008/1095 , H01M4/90 , H01M4/90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用电极催化剂层的制造方法及燃料电池用电极催化剂层。本发明抑制电极催化剂层的制造的干燥工序中的离聚物的分解所引起的硫酸根离子的产生。本发明为一种燃料电池用电极催化剂层的制造方法,其具备(a)将离聚物溶液通过离心分离而分离成仅含有离聚物溶液中的低分子量成分的离聚物的上清液和含有比上清液中含有的低分子量成分大的高分子量成分的离聚物的沉降液的工序、(b)使用沉降液中含有的离聚物作为电极催化剂层用离聚物而制作含有负载有催化剂金属的催化剂负载粒子、溶剂和电极催化剂层用离聚物的催化剂油墨的工序、以及(c)使用催化剂油墨来形成电极催化剂层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1897068A
公开(公告)日:2010-11-24
申请号:CN200880120856.5
申请日:2008-12-0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104 , H01M8/04388 , H01M8/04395 , H01M8/0475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具有:燃料电池、调节向所述燃料电池供给的阳极气体的压力的阳极气体压力调节单元、及调节向所述燃料电池供给的阴极气体的压力的阴极气体压力调节单元,其中,具备压力控制单元,该压力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阳极气体压力调节单元和所述阴极气体压力调节单元,以将所述燃料电池起动时供给的阳极气体的压力设定得高于所述燃料电池发电时供给的阳极气体的压力,并且,在使阳极气体的压力上升到设定的压力时,与阳极气体的压力上升的开始对应地开始阴极气体的压力上升。
-
公开(公告)号:CN113745611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577348.7
申请日:2021-05-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8/1004 , H01M4/8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维持发电性能的同时提高了耐久性的膜电极接合体和具备该膜电极接合体的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所述膜电极接合体是具有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接合于所述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的一面的阳极催化剂层以及接合于所述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的另一面的阴极催化剂层的燃料电池用的膜电极接合体,所述膜电极接合体含有铈离子,并具有发电区域和非发电区域,所述发电区域在中心部的所述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的两面具备催化剂层,所述非发电区域在外周部的所述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的至少一面没有催化剂层,所述发电区域的单位面积的铈离子的含量比所述非发电区域的单位面积的铈离子的含量多。
-
公开(公告)号:CN105609845B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510770770.9
申请日:2015-11-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8/10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004 , H01M4/8636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膜电极接合体及燃料电池,能够防止膜电极接合体整体的厚度增大。本发明的膜电极接合体具备:电解质膜;催化剂层,形成于上述电解质膜的面上,并包含催化剂和离聚物;及气体扩散层,形成于上述催化剂层的与上述电解质膜相反一侧的面上。上述催化剂层具有与上述电解质膜相接的第一层和与上述气体扩散层相接的第二层。上述第一层中与上述电解质膜相接的第一部分的离聚物量多于上述第一层中与上述第二层相接的第二部分的离聚物量。上述第二层中与上述气体扩散层相接的第三部分的离聚物量多于上述第一部分的离聚物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939677A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080067412.7
申请日:2010-06-1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71 , H01M8/0247 , H01M8/0276 , H01M8/028 , H01M8/0284 , H01M8/0286 , H01M8/1065 , H01M2008/1095 , Y02E60/521 , Y02P70/56
Abstract: 燃料电池将至少具备电解质膜的发电体与隔板层叠而构成。该燃料电池将向层叠的方向突出而形成在发电体及隔板的一方的凸部与向层叠的方向凹陷而形成在发电体及隔板的另一方的凹部嵌合,在燃料电池的外周部,在发电体与隔板之间,具备对供燃料电池的电化学反应的反应气体进行密封的密封部。该凸部及凹部的至少一方通过因吸湿而膨胀的高分子材料形成。密封部由于凸部及凹部的至少一方的吸湿而膨胀从而密封性提高,因此能够减少燃料电池的紧固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13745611B
公开(公告)日:2024-04-23
申请号:CN202110577348.7
申请日:2021-05-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8/1004 , H01M4/8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维持发电性能的同时提高了耐久性的膜电极接合体和具备该膜电极接合体的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所述膜电极接合体是具有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接合于所述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的一面的阳极催化剂层以及接合于所述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的另一面的阴极催化剂层的燃料电池用的膜电极接合体,所述膜电极接合体含有铈离子,并具有发电区域和非发电区域,所述发电区域在中心部的所述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的两面具备催化剂层,所述非发电区域在外周部的所述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的至少一面没有催化剂层,所述发电区域的单位面积的铈离子的含量比所述非发电区域的单位面积的铈离子的含量多。
-
公开(公告)号:CN105514452B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510651333.5
申请日:2015-10-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96 , H01M8/1004 , H01M8/24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004 , H01M8/04201 , H01M8/04291 , H01M8/1062 , H01M8/1067 , H01M8/12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膜电极组件和燃料电池。用在燃料电池组中的膜电极组件包括:电解质膜;形成在电解质膜的第一表面上的阳极催化剂层;形成在电解质膜的第二表面上的阴极催化剂层;堆叠在阳极催化剂层上的阳极气体扩散层;和堆叠在阴极催化剂层上的阴极气体扩散层。阳极催化剂层、阴极催化剂层、阳极气体扩散层和阴极气体扩散层具有每单位厚度相同的绝热性能。膜电极组件满足T1+T3 T4中的所有关系,其中阳极催化剂层在堆叠方向上的厚度定义为T1,阴极催化剂层在堆叠方向上的厚度定义为T2,阳极气体扩散层在堆叠方向上的厚度定义为T3,并且阴极气体扩散层在堆叠方向上的厚度定义为T4。
-
公开(公告)号:CN105609845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510770770.9
申请日:2015-11-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8/10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004 , H01M4/8636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膜电极接合体及燃料电池,能够防止膜电极接合体整体的厚度增大。本发明的膜电极接合体具备:电解质膜;催化剂层,形成于上述电解质膜的面上,并包含催化剂和离聚物;及气体扩散层,形成于上述催化剂层的与上述电解质膜相反一侧的面上。上述催化剂层具有与上述电解质膜相接的第一层和与上述气体扩散层相接的第二层。上述第一层中与上述电解质膜相接的第一部分的离聚物量多于上述第一层中与上述第二层相接的第二部分的离聚物量。上述第二层中与上述气体扩散层相接的第三部分的离聚物量多于上述第一部分的离聚物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138117A
公开(公告)日:2008-03-05
申请号:CN200680008109.3
申请日:2006-03-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2483 , H01M8/0228 , H01M8/0258 , H01M8/0267 , H01M8/0271 , H01M8/0276 , H01M2008/1095 , Y02E60/50
Abstract: 为了提高制冷剂的冷却效率,在包括形成有冷却水主流路(32)的隔板(14a)、叠置在该隔板(14a)的冷却水流路形成面一侧上的另一单格电池(2)的隔板(14b)、位于隔板(14a)、(14b)之间并对流过冷却水主流路(32)的制冷剂进行密封的第2密封部件(101c)的燃料电池中,在比第2密封部件(101c)更靠隔板面方向的内侧上,设置了对冷却水向第2密封部件(101c)侧的流动进行限制的外周筋(15)。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