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内透镜插入器具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665620B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0980162060.0

    申请日:2009-1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新颖构造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它能够更精确地将眼内透镜的前后表面布置在适当的方向上。该眼内透镜插入器具适于使得眼内透镜(12)被水平安置在载台(30)上,一对支撑部(20a,20b)在眼内透镜通过柱塞(16)而移动的方向上向前、后侧延伸。此外,在插入筒部(46)上设置有干涉作用部(70),该干涉作用部(70)干涉在眼内透镜(12)通过柱塞(16)而移动的移动方向上向前侧延伸的支撑部(20a),以在移动方向的反方向上对支撑部(20a)施加向后的外力。因此,干涉作用部(70)使支撑部(20a)向接近光学部(18)的一侧弯曲变形。

    眼内透镜插入器具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647958B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0980162482.8

    申请日:2009-11-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F2/167 A61F2002/169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新颖结构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10),其中,支持部(20b)朝可呈弯曲形状变形的光学部(18)的凸起侧的移位被设置于推压部件(16)的前端部(84)的接合部(86)约束,该支持部(20B)沿着支持部(20b)接近光学部(18)的方向变形为弯曲形状。当眼内透镜(12)被推压部件(16)推出时,该结构允许支持部(20b)进入在已变形为弯曲形状的光学部(18)的凹侧形成的间隙。

    眼内透镜插入器具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231970B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0880132178.4

    申请日:2008-12-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F2/16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眼内透镜插入器具(10)。插入筒部(66)中的导入部(80)在底面(84)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分处设有中央突出体(90),该中央突出体沿工具体部(12)的轴向延伸并朝上表面(86)突出以与眼内透镜(16)的光学区(24)的后表面的中央部分相接触。上表面(86)在其宽度方向两端处设有一对侧向突出体(92),该对侧向突出体沿工具体部(12)的轴向延伸并朝底面(84)突出以与所述眼内透镜(16)的光学区(22)的前表面的两端相接触。推插部件(14)的透镜迫压面(112)以在插入筒部(66)的末端部(78)处从底面(84)跨越到上表面(86)的尺寸形成。

    眼内透镜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277659B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申请号:CN200680036074.4

    申请日:2006-09-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F2/1635 A61F2/1648 A61F2250/0018

    Abstract: 一种表现良好聚焦调节光焦度的新型结构眼内透镜。中空的膜腔结构内填充有透明的液体状或者凝胶状填料(32)。膜腔结构的前壁由弹性前膜(16)组成,而膜腔结构的后壁由直径大于弹性透镜前膜(16)的光学透镜(18)组成。在插入以及连至囊晶状体的状态下,玻璃体的压力变化对光学透镜(18)作用以可通过利用透镜前膜(16)的膨胀形变调节聚焦折射光焦度。

    眼内透镜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77659A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申请号:CN200680036074.4

    申请日:2006-09-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F2/1635 A61F2/1648 A61F2250/0018

    Abstract: 一种表现良好聚焦调节光焦度的新型结构眼内透镜。中空的膜腔结构内填充有透明的液体状或者凝胶状填料(32)。膜腔结构的前壁由弹性前膜(16)组成,而膜腔结构的后壁由直径大于弹性透镜前膜(16)的光学透镜(18)组成。在插入以及连至囊晶状体的状态下,玻璃体的压力变化对光学透镜(18)作用以可通过利用透镜前膜(16)的膨胀形变调节聚焦折射光焦度。

    人工晶体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180009B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申请号:CN200580049849.7

    申请日:2005-05-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F2/1613 A61F2002/1683

    Abstract: 一种结构新颖的人工晶体,其中,佩戴时光学部的外圆周部分可以稳定地压靠在后囊上,并且更有利于抑制继发性白内障的发病。形成有一对连结部(14,14)以将两连结部之间的光学部(12)保持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其中,连结部(14,14)的外缘部分比光学部(12)的外缘部分厚,一对支持部(16,16)形成为从连结部(14,14)的外缘部分伸出,并且在光学部(12)的外缘部分和连结部(14,14)的相应后表面(20,24)上连续形成沿着整个圆周平滑延伸的边缘轮廓(32)。

    人工晶体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80009A

    公开(公告)日:2008-05-14

    申请号:CN200580049849.7

    申请日:2005-05-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F2/1613 A61F2002/1683

    Abstract: 一种结构新颖的人工晶体,其中,佩戴时光学部的外圆周部分可以稳定地压靠在后囊上,并且更有利于抑制继发性白内障的发病。形成有一对连结部(14,14)以将两连结部之间的光学部(12)保持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其中,连结部(14,14)的外缘部分比光学部(12)的外缘部分厚,一对支持部(16,16)形成为从连结部(14,14)的外缘部分伸出,并且在光学部(12)的外缘部分和连结部(14,14)的相应后表面(20,24)上连续形成沿着整个圆周平滑延伸的边缘轮廓(32)。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