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3203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904095.X
申请日:2024-12-23
IPC: G06T7/33 , G06V10/82 , G06V10/774 , G06V10/44 , G06N3/045 , G06N3/0495
Abstract: 一种任意尺寸核磁影像配准方法,所述方法包含扫描脑部磁共振数据集,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构造基于稀疏注意力的核磁影像配准模型,将成对的图像分别作为浮动图像和固定图像,图像输入设计的核磁影像配准模型进行训练;将浮动图像和上采样后的变形场输入空间变换网络生成配准后图像;使用设计的目标函数计算固定图像和配准后图像之间的差异;对所述核磁影像配准模型进行迭代优化训练,直至模型训练收敛,之后,保存最优权重参数;将测试数据输入所述核磁影像配准模型,加载训练阶段获得的最优权重参数得到配准结果。本申请对注意力机制进行了算法复杂度的优化,算法整体的时间复杂度较低,同时需要的计算内存也更少,轻量化。
-
公开(公告)号:CN117959082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50307.3
申请日:2024-02-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耳蜗入路钻制机器人工作安全性监测方法及相关装置。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时,首先可以监测耳蜗入路钻制机器人的实时状态信息和患者的实时状态信息,并基于以上两个实时状态信息判断实时工作的安全性,其中,实时工作的安全性为耳蜗入路钻制机器人实时工作状态下的安全性。当耳蜗入路钻制机器人的实时工作安全性为不安全时,停止实时工作,并重新规划耳蜗入路钻制机器人的工作。本申请通过实时监测设备和患者状态信息,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或风险。若实时耳蜗入路钻制机器人工作的安全性不足,则可以停止工作,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保护患者和设备的安全。同时当监测到设备或患者状态异常时,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1981834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924861.9
申请日:2024-12-25
Abstract: 一种柔性驱动的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系统及运动控制方法,所述机器人系统包含外框架、主动减重单元和全向移动单元;所述控制方法为上位机发出期望的力轨迹驱动机器人动作,驱动电机启动带动人运动,角度编码器一和角度编码器二与力传感器检测到牵引绳角度变化信息和拉力信息,拉力信息作为反馈输入到PID控制器中,角度信息和拉力信息均输入到扰动观测器中估计人机交互扰动以及系统的未建模误差,并作为PID控制器的修正量再次输入到机器人系统,迭代循环,实现机器人实际输出的人机交互力准确跟随期望轨迹。本申请能够满足患者主动参与的需求,并提供量化的、针对性的步行训练策略,实现对患者进行步行康复功能训练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60671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940172.7
申请日:2024-12-26
Abstract: 一种面向本体感觉训练的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它包含减重支架、步态轨迹发生单元、踝关节角度发生单元、VR眼镜、无线脑电采集仪和无线表面肌电采集仪;所述步态轨迹发生单元为双轴并联定位系统,以输出模拟人正常行走时的步态轨迹,所述踝关节角度发生单元设置于每个所述步态轨迹发生单元,并可相对步态轨迹发生单元滑动;所述VR眼镜通过头戴的方式与人体耦合,为使用者提供虚拟场景;所述无线脑电采集仪通过头戴的方式与人体耦合,所述无线表面肌电采集仪通过粘贴的方式与人体耦合。本申请能满足使用者在进行多关节、多肌群参与的整体运动,同步对使用者的本体感觉进行康复训练。
-
公开(公告)号:CN115153531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210708345.7
申请日:2022-06-22
IPC: A61B5/1455 , G06F18/10 , G06F18/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脑状态稳定特征的检测方法,其技术特点是:建立检测脑状态稳定特征的测试范式;测试人员佩戴功能近红外探头并按照测试范式进行测试,收集测试人员在进行步态任务时的脑信号,并对收集的脑信号进行预处理;利用滑动窗对预处理的信号进行划分,对每个滑动窗内的信号进行功能连通性的构建,得到连通性矩阵:对所有连通性矩阵进行聚类;计算得到脑状态稳定特征,该脑状态稳定特征包括步行任务中状态的方差和变异系数。本发明设计合理,能够准确检测得到脑状态稳定特征,有效地揭示了大脑的运行机制,具有快速准确、使用方便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驾驶员疲劳检测、脑机接口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693882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111026227.X
申请日:2021-09-02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步态和平衡康复训练的串并混联系统,包括外框架、步态轨迹发生单元和平衡控制单元;步态轨迹发生单元的个数为2个,关于矢状面对称安装在外框架两侧内壁上,包括复合连杆机构和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复合连杆机构输出模拟人正常行走时的步态轨迹,提高了步态拟合的精准性;平衡控制单元的个数为2个,其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包括固定平台、活动平台和伸缩推杆,固定平台固定在复合连杆机构的输出端,脚踏固定装置固定在活动平台上,伸缩推杆的个数至少为3个,分别支撑前脚掌两侧及足部的脚跟,伸缩推杆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平台及活动平台铰接,通过调节各个伸缩推杆的长度,实现踝关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和旋转等训练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717468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410064373.9
申请日:2024-01-16
Applicant: 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部康复外骨骼,包括:刚柔混合式的动作模块,动作模块用于固定在手部上,并驱动手部动作;鲍登线驱动系统,鲍登线驱动系统置于人体外,且与动作模块通过鲍登线传动连接。本发明提供的手部康复外骨骼,通过鲍登线驱动系统来驱动动作模块带动手部动作,避免了使用液压驱动或者气压驱动所带来的泄露或者驱动效率低等问题。此外,通过将鲍登线驱动系统外置,避免了安装至手部带来的重量及体积大等问题。本发明降低了手部康复外骨骼作用到手部的重量及体积,提高了手部康复外骨骼的传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587796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011451690.4
申请日:2020-12-10
IPC: A61N1/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脑深部电刺激促醒效果量化方法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患者在接受脑深部电刺激促醒术之前和之后的多个脑区的近红外信号,其中所述近红外信号是在患者接受视/听觉刺激时所采集的信号;根据术前和术后的近红外信号计算术前和术后的分析数据,所述分析数据包括对应于所述多个脑区的氧合血红蛋白浓度信息、脑区信息交流强度信息和功能分化程度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626936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104458.2
申请日:2022-09-09
IPC: A61B5/1455 , A61B5/1459 , A61B5/00 , A61N1/05 , A61N1/36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脑深部电刺激参数对步态障碍影响的评估方法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S1:分别在脑深部神经刺激器工作于不同刺激参数、患者进行相同步态任务过程中,通过fNIRS设备对大脑皮层血红蛋白浓度进行采集,所述刺激参数包括刺激频率;S2:对采集到的原始血红蛋白浓度数据进行过滤和处理,得到目标氧合血红蛋白数据;S3:利用所述目标氧合血红蛋白数据计算大脑皮层功能连通性数据;S4:根据所述大脑皮层功能连通性数据,确定适合患者的刺激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4732358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251070.9
申请日:2022-03-15
IPC: A61B5/00 , A61B5/1455 , A61B5/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状态转换特征的脑信号检测方法,其技术特点是:建立基于功能近红外的测量范式;收集测量人员在进行步态任务时的脑信号;对测量的脑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含氧血红蛋白和去氧血红蛋白随时间的浓度变化;判断脑状态;根据脑状态建立脑状态转换因子;根据脑状态转换因子以及含氧血红蛋白和去氧血红蛋白随时间的浓度变化计算脑状态转换特征。本发明设计合理,其采用功能近红外方式测量步态任务时的脑信号并进行预处理及分析,根据状态转换因子及含氧血红蛋白和去氧血红蛋白随时间的浓度变化,准确计算出脑状态转换特征,有效地描绘大脑的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可广泛用于机动车驾驶员疲劳检测、大脑状态预警以及人机交互等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