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30098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310991345.7
申请日:2023-08-08
Applicant: 南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集成光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紧凑型绝热光隔离器。本发明包括第一包层、第二包层、第三包层、第一硅芯及第二硅芯;第一包层的上端分别设置第一硅芯及第二硅芯;第一硅芯及第二硅芯的四周均设置第二包层;第一硅芯及第二硅芯的上端设置第三包层;沿光束传播方向,第一硅芯为宽波导,第二硅芯为窄波导,第一硅芯、第二硅芯均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端、第一绝热耦合器过渡结构、绝热耦合器转换结构、第二绝热耦合器过渡结构及输出端;第一绝热耦合器过渡结构用于实现输入端窄波导中TE0模式的绝热传输;绝热耦合器转换结构将窄波导中的TE0模式转换成宽波导中的TM0模式;第二绝热耦合器过渡结构用于实现宽波导中TM0模式的绝热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17111214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894320.5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南通大学
IPC: G02B6/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集成光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TE0模式演化TE1模式的绝热模式转换分束器。本发明绝热模式转换分束器的输入端包括第一硅芯;第一硅芯的下衬底为二氧化硅;第一硅芯的上方为上包层;第一硅芯的传输模式为基模TE0模;绝热模式转换分束器的输出端包括第二硅芯、第三硅芯;第二硅芯与第三硅芯的下衬底为二氧化硅;第二硅芯与第三硅芯的上方为上包层;第二硅芯与第三硅芯的传输模式均为TE1模式,并且TE1模式在第二硅芯与第三硅芯中功率相等。本发明提出的绝热模式转换分束器的作用就是将输入端的基模TE0模式演化成输出端的两个TE1模式,并且功率在两个输出端均匀输出,同时实现不同模式之间的转换和能量的均匀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17055161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311044784.3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南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集成光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绝热光学循环器。本发明包括下包层、上包层及硅芯;下包层的上端设置硅芯;硅芯的四周设置上包层;沿光束传播方向,硅芯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端、第一绝热锥形波导、第一绝热模式转换器、直波导、第二绝热模式转换器、第二绝热锥形波导及输出端;TE1模式从输入端输入,第一绝热锥形波导传输TE1模式至第一绝热模式转换器,第一绝热模式转换器将TE1模式转换成TM0模式,通过直波导将TM0模式传输至第二绝热模式转换器,第二绝热模式转换器将TM0模式转换成TE1模式并传输至第二绝热锥形波导,第二绝热锥形波导通过输出端将TE1模式输出。本发明实现TE1模式到TM0模式再到TE1模式的循环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1707525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137559.4
申请日:2023-09-05
Applicant: 南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集成光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TE0模式和TE1模式功率均分器。本发明包括下包层、硅芯及上包层;所述硅芯设置在下包层顶端;硅芯的折射率nSi=3.455,高度为h2=220nm,输入端宽度为WI=0.45μm,输出端宽度WO=1.5μm,输入端的中心和输出端的中心之间的偏移宽度为Woffset=315.5nm,输入端的长度为LI,中间锥形波导的长度为L=0,输出端的长度为LO。本发明的功率均分器可以将输入端的TE0模式转换成输出端的TE0模式和TE1模式。本发明提出的TE0模式和TE1模式功率均分器可以实现TE0模式和TE1模式在输出端的功率平均分配。
-
公开(公告)号:CN116794768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310817079.6
申请日:2023-07-05
Applicant: 南通大学
IPC: G02B6/1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集成光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绝热模式耦合器。本发明包括硅芯和包层,硅芯包括平板硅、第一硅脊以及第二硅基;平板硅上端分别设置第一硅脊与第二硅基;包层从下往上依次为起支撑作用的硅衬底、二氧化硅下包层、上包层;硅衬底连接二氧化硅下包层;二氧化硅下包层连接平板硅;平板硅、第一硅脊以及第二硅基均连接上包层。本发明解决目前绝热模式耦合器“尺寸大、集成度低”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尺寸小、损耗低、传输效率高、结构简单、易加工的绝热模式耦合器。
-
公开(公告)号:CN117075257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311137559.4
申请日:2023-09-05
Applicant: 南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集成光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TE0模式和TE1模式功率均分器。本发明包括下包层、硅芯及上包层;所述硅芯设置在下包层顶端;硅芯的折射率nSi=3.455,高度为h2=220nm,输入端宽度为WI=0.45μm,输出端宽度WO=1.5μm,输入端的中心和输出端的中心之间的偏移宽度为Woffset=315.5nm,输入端的长度为LI,中间锥形波导的长度为L=0,输出端的长度为LO。本发明的功率均分器可以将输入端的TE0模式转换成输出端的TE0模式和TE1模式。本发明提出的TE0模式和TE1模式功率均分器可以实现TE0模式和TE1模式在输出端的功率平均分配。
-
公开(公告)号:CN117055161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044784.3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南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集成光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绝热光学循环器。本发明包括下包层、上包层及硅芯;下包层的上端设置硅芯;硅芯的四周设置上包层;沿光束传播方向,硅芯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端、第一绝热锥形波导、第一绝热模式转换器、直波导、第二绝热模式转换器、第二绝热锥形波导及输出端;TE1模式从输入端输入,第一绝热锥形波导传输TE1模式至第一绝热模式转换器,第一绝热模式转换器将TE1模式转换成TM0模式,通过直波导将TM0模式传输至第二绝热模式转换器,第二绝热模式转换器将TM0模式转换成TE1模式并传输至第二绝热锥形波导,第二绝热锥形波导通过输出端将TE1模式输出。本发明实现TE1模式到TM0模式再到TE1模式的循环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17111214B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310894320.5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南通大学
IPC: G02B6/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集成光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TE0模式演化TE1模式的绝热模式转换分束器。本发明绝热模式转换分束器的输入端包括第一硅芯;第一硅芯的下衬底为二氧化硅;第一硅芯的上方为上包层;第一硅芯的传输模式为基模TE0模;绝热模式转换分束器的输出端包括第二硅芯、第三硅芯;第二硅芯与第三硅芯的下衬底为二氧化硅;第二硅芯与第三硅芯的上方为上包层;第二硅芯与第三硅芯的传输模式均为TE1模式,并且TE1模式在第二硅芯与第三硅芯中功率相等。本发明提出的绝热模式转换分束器的作用就是将输入端的基模TE0模式演化成输出端的两个TE1模式,并且功率在两个输出端均匀输出,同时实现不同模式之间的转换和能量的均匀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17130098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0991345.7
申请日:2023-08-08
Applicant: 南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集成光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紧凑型绝热光隔离器。本发明包括第一包层、第二包层、第三包层、第一硅芯及第二硅芯;第一包层的上端分别设置第一硅芯及第二硅芯;第一硅芯及第二硅芯的四周均设置第二包层;第一硅芯及第二硅芯的上端设置第三包层;沿光束传播方向,第一硅芯为宽波导,第二硅芯为窄波导,第一硅芯、第二硅芯均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端、第一绝热耦合器过渡结构、绝热耦合器转换结构、第二绝热耦合器过渡结构及输出端;第一绝热耦合器过渡结构用于实现输入端窄波导中TE0模式的绝热传输;绝热耦合器转换结构将窄波导中的TE0模式转换成宽波导中的TM0模式;第二绝热耦合器过渡结构用于实现宽波导中TM0模式的绝热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16794768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817079.6
申请日:2023-07-05
Applicant: 南通大学
IPC: G02B6/1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集成光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绝热模式耦合器。本发明包括硅芯和包层,硅芯包括平板硅、第一硅脊以及第二硅基;平板硅上端分别设置第一硅脊与第二硅基;包层从下往上依次为起支撑作用的硅衬底、二氧化硅下包层、上包层;硅衬底连接二氧化硅下包层;二氧化硅下包层连接平板硅;平板硅、第一硅脊以及第二硅基均连接上包层。本发明解决目前绝热模式耦合器“尺寸大、集成度低”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尺寸小、损耗低、传输效率高、结构简单、易加工的绝热模式耦合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