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了旋转阻尼器的缓冲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948780A

    公开(公告)日:2007-04-18

    申请号:CN200610132208.4

    申请日:2006-10-11

    Inventor: 织田信寿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旋转阻尼器的缓冲装置,在使用了具备吸收冲击用臂部的旋转阻尼器的缓冲装置中,做成作为恢复用弹簧可以采用压缩螺旋弹簧的结构,解决臂部恢复弹簧的耐久性的问题。使用了使立起倒下部件从起立位置慢慢向基座侧的承受面倒下的旋转阻尼器的缓冲装置具备:连接板;枢轴支撑在该连接板上的臂部;在臂部上滑动自如地嵌合配置的滑块;使臂部的摆动运动和沿着滑块的筒状部的直线运动相互连动地连接的连杆;被滑块的沿着筒状部的一个方向的移动而压缩且该压缩反弹力作用于滑块上地配置在筒状部内的压缩螺旋弹簧;以及,对臂部的摆动运动给与制动力的旋转阻尼器,压缩螺旋弹簧的反弹力对于臂部作用于规定的恢复方向上。

    使用了旋转阻尼器的缓冲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0432478C

    公开(公告)日:2008-11-12

    申请号:CN200610132208.4

    申请日:2006-10-11

    Inventor: 织田信寿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旋转阻尼器的缓冲装置,在使用了具备吸收冲击用臂部的旋转阻尼器的缓冲装置中,做成作为恢复用弹簧可以采用压缩螺旋弹簧的结构,解决臂部恢复弹簧的耐久性的问题。使用了使立起倒下部件从起立位置慢慢向基座侧的承受面倒下的旋转阻尼器的缓冲装置具备:连接板;枢轴支撑在该连接板上的臂部;在臂部上滑动自如地嵌合配置的滑块;使臂部的摆动运动和沿着滑块的筒状部的直线运动相互连动地连接的连杆;被滑块的沿着筒状部的一个方向的移动而压缩且该压缩反弹力作用于滑块上地配置在筒状部内的压缩螺旋弹簧;以及,对臂部的摆动运动给与制动力的旋转阻尼器,压缩螺旋弹簧的反弹力对于臂部作用于规定的恢复方向上。

    多轴旋转阻尼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31192A

    公开(公告)日:2008-02-27

    申请号:CN200710152418.4

    申请日:2003-07-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轴旋转阻尼器。本发明提供的多轴旋转阻尼器,可使组装工序简化,零部件数减少,制造成本降低。该旋转阻尼器的结构包括:外壳,其轴向的一端为底部,另一端为开口部,形成在内部装有粘性液体的流体室;旋转部件,由装在上述流体室内的基部和突出于上述流体室外的轴部构成,并相对上述外壳可相对自由地转动;流体转矩控制装置,与上述旋转部件的基部连动而控制随着该旋转部件的旋转所产生的转矩的有无和大小,其特征在于:具有配置在上述外壳内、划分上述流体室为多个流体分室、与上述外壳分体设置的一个或多个隔壁,将基部装在上述多个流体分室的各个中的多个旋转部件的轴部构成相互同心的多轴结构。

    旋转减震器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59512C

    公开(公告)日:2006-06-14

    申请号:CN02107395.3

    申请日:2002-03-20

    Inventor: 织田信寿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具有结构极简单的阀体的无空行程旋转减震器,该减震器由有充填流体的流体室的壳体,收容在上述流体室内的旋转件,在该旋转件的外圆周面上形成的齿,在该齿第1侧面和第2侧面侧之间允许流体移动的流体通路和开闭流体通路的阀体组成,该阀体由配置在能闭塞上述流体通路的位置的阀部和能将该阀部向闭塞上述流体通路方向弹性推压的弹簧部一体制成,上述阀部,当旋转件作第1方向旋转时,由上述齿的第1侧面的流体压力作用克服上述弹簧部的弹力,打开上述流体通路,当上述旋转件的旋转停止时,因上述弹簧部的弹力作用,使上述流体通路瞬间关闭,当沿第2方向旋转时,上述弹簧部的弹力和第2侧面侧的流体压力使上述流体通路闭塞。

    旋转阻尼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146978A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1010600845.6

    申请日:2010-12-17

    Inventor: 织田信寿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相应于负荷变化而自动调整制动力、且具备不易损结构的旋转阻尼器。设置形成于筒状的外壳(1)和具有桨叶(6)的转子(2)之间并使高压侧压力室和低压侧压力室连通的控制间隙(11、12);和导入高压侧压力的推力室(13)。而且,还形成一结构:相应于一体设于转子(2)上的法兰体(9)的压力室侧受压面与推力室侧受压面之间的压力差,转子(2)移动,从而控制控制间隙(11、12)的大小。

    多轴旋转阻尼器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46086C

    公开(公告)日:2007-10-31

    申请号:CN03146076.3

    申请日:2003-07-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轴旋转阻尼器。本发明提供的多轴旋转阻尼器,可使组装工序简化,零部件数减少,制造成本降低。该旋转阻尼器的结构包括:外壳,其轴向的一端为底部,另一端为开口部,形成在内部装有粘性液体的流体室;旋转部件,由装在上述流体室内的基部和突出于上述流体室外的轴部构成,并相对上述外壳可相对自由地转动;流体转矩控制装置,与上述旋转部件的基部连动而控制随着该旋转部件的旋转所产生的转矩的有无和大小,其特征在于:具有配置在上述外壳内、划分上述流体室为多个流体分室、与上述外壳分体设置的一个或多个隔壁,将基部装在上述多个流体分室的各个中的多个旋转部件的轴部构成相互同心的多轴结构。

    多轴旋转阻碍尼器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479024A

    公开(公告)日:2004-03-03

    申请号:CN03146076.3

    申请日:2003-07-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轴旋转阻尼器。本发明提供的多轴旋转阻尼器,可使组装工序简化,零部件数减少,制造成本降低。该旋转阻尼器的结构包括:外壳,其轴向的一端为底部,另一端为开口部,形成在内部装有粘性液体的流体室;旋转部件,由装在上述流体室内的基部和突出于上述流体室外的轴部构成,并相对上述外壳可相对自由地转动;流体转矩控制装置,与上述旋转部件的基部连动而控制随着该旋转部件的旋转所产生的转矩的有无和大小,其特征在于:具有配置在上述外壳内、划分上述流体室为多个流体分室、与上述外壳分体设置的一个或多个隔壁,将基部装在上述多个流体分室的各个中的多个旋转部件的轴部构成相互同心的多轴结构。

    旋转阻尼器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402257B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610596957.6

    申请日:2016-07-26

    Inventor: 织田信寿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阻尼器,其不会因残留的气泡而阻碍动作,能够提高旋转阻尼器对被驱动体的制动稳定性,而且能够延长产品寿命和运转时间。在与隔壁(10)的内周接触的部分的转子(3)形成有排出气泡(14)的通路(3f)。通路(3f)在垂直于转子(3)的轴心的方向上贯通形成为圆筒状,从而使形成于转子(3)的第二空洞(3b)和形成于壳体(2)的第一空洞(2b)连通。在转子(3)的外周开口的通路(3f)的圆形状开口部的直径比隔壁(10)的厚度小,通路(3f)的开口部的面积设定为比与该开口部接触的隔壁(10)的内周的面积相对小。因此,通过在转子的外周安装隔壁,通路的开口部在隔壁的内周被完全覆盖。

    简易自立机构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266704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10290108.3

    申请日:2015-05-29

    Inventor: 织田信寿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简易自立机构,其不追加旋转缓冲部件地具有自立机构,与旋转缓冲器为相同尺寸。填充了粘性流体的旋转缓冲器形成流道(F1)、流道(F2)、流道(F3),在轴(2)的轴部(22)设置凹空间表面(24)而形成流道(F4),利用流道(F1)与流道(F2)及流道(F3)发挥缓冲功能,利用流道(F4)的封闭与来自压力室(P3)的按压力发挥自立功能。

    旋转阻尼器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402257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596957.6

    申请日:2016-07-26

    Inventor: 织田信寿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阻尼器,其不会因残留的气泡而阻碍动作,能够提高旋转阻尼器对被驱动体的制动稳定性,而且能够延长产品寿命和运转时间。在与隔壁(10)的内周接触的部分的转子在垂直于转子(3)的轴心的方向上贯通形成为圆筒状,从而使形成于转子(3)的第二空洞(3b)和形成于壳体(2)的第一空洞(2b)连通。在转子(3)的外周开口的通路(3f)的圆形状开口部的直径比隔壁(10)的厚度小,通路(3f)的开口部的面积设定为比与该开口部接触的隔壁(10)的内周的面积相对小。因此,通过在转子的外周安装隔壁,通路的开口部在隔壁的内周被完全覆盖。(3)形成有排出气泡(14)的通路(3f)。通路(3f)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