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35198B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180017567.4
申请日:2011-03-01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20 , F28D15/0266 , H05K7/20818
Abstract: 公开了电子装置排气用冷却设备(10)和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安装有该冷却设备(10),电子装置排气用冷却设备(10)冷却来自安装在机架上的电子装置的排气。电子装置排气用冷却设备(10)设有蒸发部(201)、流体管道(306)和蒸气管道(305)。多个蒸发部(201)布置在机架(100)的高度方向上且具有2U、3U或4U的高度,1U是44.45mm,并且通过利用排气的热使包含在其中的冷却介质蒸发而冷却来自安装在机架上的电子装置的排气。流体管道(306)是用于向蒸发部(201)供应冷却介质的路径,蒸气管道(305)是用于排出来自蒸发部(201)的冷却介质的路径,两者共同地连接到多个蒸发部(201)。
-
公开(公告)号:CN103597309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280025397.9
申请日:2012-05-21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PC: F28D15/02 , H01L23/4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25 , F28D15/0266 , F28D15/0275 , H01L23/10 , H01L23/4006 , H01L23/427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密封壳体。根据本发明的密封壳体包括:容器,其具有多个开口并且容纳至少一个发热体;以及多个顶板,该多个顶板分别密封所述开口,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中的至少一个被布置在布置发热体的发热区域中,并且,冷却单元被布置在密封发热区域的开口的顶板上。
-
公开(公告)号:CN102473689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80036314.7
申请日:2010-08-20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PC: H01L23/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3/50 , H01L23/49833 , H01L2224/16225
Abstract: 提出了一种半导体器件,所述半导体器件包括:配线衬底;半导体芯片,固定地附着到配线衬底的第一表面;电源焊盘,所述电源焊盘设置在与配线衬底的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并且向配线衬底供电;接地焊盘,所述接地焊盘设置在配线衬底的第二表面上并且将配线衬底接地;电源侧加固部件,所述电源侧加固部件与电源焊盘相连并且由金属构成;接地侧加固部件,所述接地侧加固部件与接地焊盘相连并且由金属构成;以及绝缘部分,所述绝缘部分将电源侧加固部件和接地侧加固部件彼此绝缘。
-
公开(公告)号:CN105746008B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480063265.4
申请日:2014-11-14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PC: H05K7/20 , G06F1/20 , H01L23/4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7/20818 , F28D15/0266 , F28D15/0275 , F28D2015/0216 , F28F2250/06 , G06F1/20
Abstract: 蒸汽管(103)连接多个热量接收部分(102)中的每个和散热部分(200)。液体管(104)连接多个热量接收部分(102)中的每个和散热部分(200)。旁通管(105)将蒸汽管(103)与液体管(104)连接。阀(106)打开和关闭旁通管(105)的管流动路径。第一连接部分(107)连接蒸汽管(103)与旁通管(105)。第二连接部分(108)连接液体管(104)与旁通管(105)。此外,第一连接部分(107)布置在比第二连接部分(108)高的位置处。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传送制冷剂。
-
公开(公告)号:CN104115579B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380009397.4
申请日:2013-02-13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3/00 , F25B39/00 , F25B39/02 , F25B39/04 , F28D15/0266 , G06F1/20 , H05K7/20818
Abstract: 冷却设备包括:N(N为2或更大的整数)个制冷剂储存单元,被设置在竖直方向上以储存制冷剂;冷凝单元,被设置在所述N个制冷剂储存单元的上方;蒸汽管,使流出所述N个制冷剂储存单元的气相制冷剂循环至冷凝单元;液体管,使流出冷凝单元的液相制冷剂循环至最上位置的制冷剂储存单元;和分离配管,使流出上制冷剂储存单元的液相制冷剂循环至下制冷剂储存单元。这里,液相制冷剂通过入口流入每个制冷剂储存单元,并从制冷剂储存单元经由在入口的下方形成的第一连接口流出。
-
公开(公告)号:CN105009022A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480010595.7
申请日:2014-02-19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7/20818 , B23P19/00 , F28D15/0266 , G06F1/20 , G06F2200/201 , H05K7/20318 , H05K7/20327 , H05K7/20827
Abstract: 提供具有优良的冷却特性的电子装置冷却系统。在集装箱(1)内安装机架(2)。热接收装置(3)布置在机架(2)的侧面上,并且接收通过液相冷却介质气化且变成气相冷却介质在机架(2)内发出的热。气相管(6)布置成输送来自热接收装置(3)的气相冷却介质。热散发装置(4)被布置在集装箱(1)外部在机架(2)的上方,并且通过冷却从气相管(6)流出的气相冷却介质以将所述气相冷却介质制成液相冷却介质来散发热接收装置(3)已接收的热。液相管(7)将液相冷却介质从热散发装置(4)向热接收装置(3)输送。气相管(6)进一步包括气相管弯曲部(6c),在此处收集由于气相管(6)暴露于在集装箱(1)外部的环境而由气相冷却介质的凝结产生的冷却介质液滴。
-
公开(公告)号:CN102834688B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180017673.2
申请日:2011-03-15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PC: F28D1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266 , H01L23/427 , H01L23/467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变冷却器,该相变冷却器包括:多个受热单元,所述多个受热单元通过从发热体接收的热量使制冷剂从液相改变到气相;一个散热单元,所述一个散热单元通过将热量散发到周围区域使制冷剂从气相改变到液相;多个蒸气管,所述多个蒸气管分别将来自每一个受热单元的蒸气状态的制冷剂输送到散热单元;液体管,所述液体管将来自散热单元的液态制冷剂分别循环到每一个受热单元;和旁通管,所述旁通管将每一个受热单元相互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4662656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380048843.2
申请日:2013-07-19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PC: H01L23/427 , H05K7/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9/028 , B23P15/26 , H01L23/427 , H01L2924/0002 , Y10T29/49359 , H01L2924/00
Abstract: 为了即使在发热体产生小量热时仍维持强冷却性能,相变冷却装置中的受热单元的沸腾单元包括梳形结构体和被设置在梳形结构体的鳍片之间的底部处的多孔层。借助于该沸腾单元,即使在液相冷却剂的液膜强制变薄且在气相冷却剂和受热表面之间的温差小时,液相冷却剂仍可转变成气相冷却剂。
-
公开(公告)号:CN103384808A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280010066.8
申请日:2012-02-17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0 , B23P15/26 , F28D15/0266 , F28D15/0275 , F28F3/02 , H01L23/427 , H01L2924/0002 , Y10T29/4935 , H01L2924/00
Abstract: 在使用蒸发冷却方法的冷却装置中,难以不增加制造成本地提高冷却性能,该冷却装置包括:受热部,其接收来自被冷却物体的热;放热部,其通过冷凝/液化由汽化所述受热部中的制冷剂产生的汽相制冷剂来放热;和连接部,其将受热部连接至放热部。受热部设有:与被冷却物体热接触的基底;和与连接部相连的容器。基底设有:作为受热部的外壁的一部分的受热部外壁;和多个突起,所述多个突起被布置在受热部下表面上,所述受热部下表面是接触制冷剂的内壁侧处的下表面。气泡核形成面被设置到由受热部下表面和突起的表面组成的制冷剂接触面。含有汽相制冷剂的汽相制冷剂区域被设置在突起的上端和容器的下表面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5829822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480068292.0
申请日:2014-12-05
Abstract: 为了将制冷剂均匀地分配到多段的受热装置并且节省空间,制冷剂分配装置分配从上游供应的制冷剂,且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侧壁部、上面部和下面部;上游管,该上游管设置在上面部上以便与主体部的内部连通;下游管,该下游管设置为经由设置在下面部中的下面孔被部分地插入主体部的内部的状态;分支流管,该分支流管被设置在侧壁部或下面部中以便与主体部的内部连通;和设置在上游管和下游管之间的制冷剂变向装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