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头及其中使用的垫圈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09124A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280001181.9

    申请日:2012-02-22

    Inventor: 林延彦 井村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37/091 F16L41/021 F16L2201/10

    Abstract: 内管部(15)和外管部(16)形成塑料管(11)的插入空间(14),并且一体形成在接头主体(13)上。盖部(29)通过凸部—凹部接合而连接至外管部(16)。外管部(16)和盖部(29)之间设有塑料管(11)的限位机构(27)。外管部(16)上形成有切去部(20),并且切去部(20)上形成有膨出接合部(24)。膨出接合部(24)的外周部通过凸部—凹部接合而连接至盖部(29)。切去部(20)与膨出接合部(24)之间形成有限制部。限制部包括第一锥形面(21)和第二锥形面(25)。第一锥形面(21)设在切去部(20)上并且其宽度朝外侧端减小。第二锥形面(25)设在膨出接合部(24)上并且与第一锥形面(21)接合。

    接头及其中使用的垫圈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09124B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280001181.9

    申请日:2012-02-22

    Inventor: 林延彦 井村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37/091 F16L41/021 F16L2201/10

    Abstract: 内管部(15)和外管部(16)形成塑料管(11)的插入空间(14),并且一体形成在接头主体(13)上。盖部(29)通过凸部—凹部接合而连接至外管部(16)。外管部(16)和盖部(29)之间设有塑料管(11)的限位机构(27)。外管部(16)上形成有切去部(20),并且切去部(20)上形成有膨出接合部(24)。膨出接合部(24)的外周部通过凸部—凹部接合而连接至盖部(29)。切去部(20)与膨出接合部(24)之间形成有限制部。限制部包括第一锥形面(21)和第二锥形面(25)。第一锥形面(21)设在切去部(20)上并且其宽度朝外侧端减小。第二锥形面(25)设在膨出接合部(24)上并且与第一锥形面(21)接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