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07230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209637.0
申请日:2018-12-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正极活性材料、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其的二次电池用正极和锂二次电池。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含由以下式1表示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其中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包含具有层状结构的中心部和具有结构与所述中心部不同的第二相的表面部。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具有改善的结构稳定性,由此能够制备高容量且长寿命的电池。[式1]Li1+a(NixCoyM1zM2w)1‑aO2在式1中,0≤a≤0.2,0.6
-
公开(公告)号:CN104685677B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480002134.5
申请日:2014-09-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C01G31/006 , C01G37/006 , C01G45/1228 , C01G45/1242 , C01G51/42 , C01G51/50 , C01G51/52 , C01G53/42 , C01G53/50 , C01P2006/40 , H01M4/0471 ,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25 , H01M4/6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通过上述方法来制备的包括金属氧化物层的正极活性物质及由包含上述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组成的二次电池,上述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制备金属二醇盐;第二步骤,将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粒子和上述金属二醇盐溶液进行混合,并搅拌成糊剂状态;第三步骤,对上述糊剂状态的物进行干燥;以及第四步骤,对干燥的上述混合物进行热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1727032A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910207433.3
申请日:2009-11-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9/0872 , G03G9/0806 , G03G9/08704 , G03G9/08726 , G03G9/08728 , G03G9/08793 , G03G9/08797
Abstract: 提供一种聚合色粉。所述聚合色粉具有含聚偏1,1-二氟乙烯粒子的核心。所述聚偏1,1-二氟乙烯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1至1.5μm,熔融温度(Tm)为140至160℃。所述聚偏1,1-二氟乙烯粒子以高浓度分布在所述核心的表面附近。这种分布提高了核心对作为外部添加剂的二氧化硅的亲和性,从而增加了聚合色粉的表面电荷量并提高了转移效率。还提供一种制造所述聚合色粉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010848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1910113724.X
申请日:2015-0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涂布的正极活性材料、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其的正极和锂二次电池,所述表面涂布的正极活性材料包含:正极活性材料;和涂布在所述正极活性材料表面上的纳米膜,其中所述纳米膜包含聚酰亚胺(PI)和纤维碳材料,以及其中以1:1~1:10的重量比包含所述聚酰亚胺和所述碳纳米管。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当正极活性材料的表面涂布有包含聚酰亚胺和纤维碳材料的纳米膜时,防止所述正极活性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直接接触,从而抑制所述正极活性材料与所述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因此,二次电池的循环寿命特性可以明显提高。特别地,在高温和高电压条件下,循环寿命特性和电导率可以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8701820B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1780013659.2
申请日:2017-03-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36 , H01M4/525 , H01M4/505 , H01M4/58 , H01M10/0525 , H01M50/249 , H01M50/25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表面涂布的正极活性材料粒子和包含所述表面涂布的正极活性材料粒子的二次电池,具体地,本发明提供表面涂布的正极活性材料粒子,所述表面涂布的正极活性材料粒子包含正极活性材料粒子和涂布在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粒子的表面上的涂层,其中所述涂层包含聚酰亚胺,所述聚酰亚胺包括选自如下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结构:吡咯、苯胺和咔唑。根据本发明的表面涂布的正极活性材料粒子包含包括聚酰亚胺和金属离子的涂层;并且因为能够防止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粒子与电解质之间的直接接触,所以能够抑制它们之间的副反应,并且能够表现出优异的锂离子迁移率和优异的电子传导性两者。因此,能够得到在高电压和高温条件下具有改善的电池寿命和循环特性的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4918887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480004521.2
申请日:2014-01-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C01B25/45 , C01G49/009 , H01M4/0404 , H01M4/043 , H01M4/0471 , H01M4/049 , H01M4/133 , H01M4/136 , H01M4/1393 , H01M4/1397 , H01M4/58 , H01M4/5825 , H01M4/583 , H01M4/587 , H01M4/625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10/0568 , H01M10/058 , H01M2004/028 , H01M222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备经碳涂布的磷酸铁锂纳米粉末的方法和通过该方法制备的经碳涂布的磷酸铁锂纳米粉末,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将锂前体、铁前体和磷前体添加到反应溶剂中制备混合物溶液;(b)将所述混合物溶液置于反应器中并且进行反应,从而制备非晶质磷酸铁锂纳米种粒子;和(c)对磷酸铁锂纳米种粒子进行热处理,由此制备在粒子的一部分或全部表面上涂布有碳的磷酸铁锂纳米粉末。通过实施两个简单的步骤可以在短时间内制备具有受控制的粒度和粒度分布的经碳涂布的磷酸铁锂纳米粉末。包含由此制备的经碳涂布的磷酸铁锂纳米粉末作为正极活性材料的锂二次电池具有良好的容量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619643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480002313.9
申请日:2014-01-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C01B25/45 , C01G49/009 , H01M4/0404 , H01M4/043 , H01M4/0471 , H01M4/049 , H01M4/133 , H01M4/136 , H01M4/1393 , H01M4/1397 , H01M4/58 , H01M4/5825 , H01M4/583 , H01M4/587 , H01M4/625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10/0568 , H01M10/058 , H01M2004/028 , H01M222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涂敷磷酸铁锂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及根据上述方法制备的磷酸铁锂纳米粉末,上述碳涂敷磷酸铁锂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a),在三乙醇胺溶剂中放入锂前体、铁前体及磷前体来制备混合溶液;步骤(b),向反应器内投入上述混合溶液并进行反应来制备非晶质的磷酸铁锂纳米种子;以及步骤(c),对所制备的上述磷酸铁锂纳米种子进行热处理来制备粒子的一部分表面或整个表面涂敷有碳的磷酸铁锂纳米粉末。通过两个步骤的简单工序,能够在短时间内制备出既使粒子大小及粒度分布得到控制,又在粒子上形成有碳涂敷层的磷酸铁锂纳米粉末,并且,包含所制备的上述碳涂敷磷酸铁锂纳米粉末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锂二次电池在容量及稳定性方面优良。
-
公开(公告)号:CN104603057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480002312.4
申请日:2014-01-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C01B25/45 , C01G49/009 , H01M4/0404 , H01M4/043 , H01M4/0471 , H01M4/049 , H01M4/133 , H01M4/136 , H01M4/1393 , H01M4/1397 , H01M4/58 , H01M4/5825 , H01M4/583 , H01M4/587 , H01M4/625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10/0568 , H01M10/058 , H01M2004/028 , H01M222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涂敷磷酸铁锂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及根据上述方法制备的磷酸铁锂纳米粉末,上述碳涂敷磷酸铁锂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a),在甘油溶剂中放入锂前体、铁前体及磷前体来制备混合溶液;步骤(b),向反应器内投入上述混合溶液并进行反应来制备非晶质的磷酸铁锂纳米种子;以及步骤(c),对所制备的上述磷酸铁锂纳米种子进行热处理来制备粒子的一部分表面或整个表面涂敷有碳的磷酸铁锂纳米粉末。通过两个步骤的简单工序,能够在短时间内制备出既使粒子大小及粒度分布得到控制,又在粒子上形成有碳涂敷层的磷酸铁锂纳米粉末,并且,包含所制备的上述碳涂敷磷酸铁锂纳米粉末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锂二次电池在容量及稳定性方面优良。
-
-
公开(公告)号:CN102934032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180020538.3
申请日:2011-02-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9/08795 , G03G9/0806 , G03G9/08704 , G03G9/08708 , G03G9/08711 , G03G9/08728 , G03G9/08793 , G03G9/0879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合物墨粉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墨粉包括重均分子量为3,000至30,000的低分子量聚合物组合物。当施用聚合物墨粉时,可以实现良好的光泽和胶印性能,并且当用于高速复印、转印照片的显影等领域时,可获得有利的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