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8386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40761.8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01G51/00 , C01F17/32 , C01F17/10 , C01G37/00 , C01B32/9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在MXene表面生长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通过在其制备方法中引入了低温热处理的预处理步骤,从而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中制备得到3D花球状结构的层状复合材料。其中MXene的质量分数为5%‑70%,并且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贴附在MXene表面并且形成3D花球状结构。此外,通过调节制备过程和加工温度,能够准确的调控层状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同时能够同步地精确控制其比表面积。这种结构的调控对于其在分离吸附、催化及催化剂载体、生物传感、光化学、电磁屏蔽、电池能源、航空航天、军事国防、船舶舰艇、信息通讯领域中的应用十分重要。
-
公开(公告)号:CN115772258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211507833.8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本征型可降解生物活性聚酯的制备方法,属于新材料技术领域。香草醛通过催化合成联香草醛(二聚体),然后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在碱性溶液中还原为联香草醇;将得到的联香草醇和丁二醇、二元酸进行缩聚,合成制备可降解生物活性聚酯。本发明的可降解的本征型的生物活性聚酯,所述聚酯无需添加任何功能填料,由于聚酯链内含有多个酚羟基,因此具有本征生物活性,例如:紫外屏蔽性能、自由基清除性能、抗菌性能;另外,所述聚酯具有生物可降解的优势,对生态环境友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
公开(公告)号:CN11753486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487348.3
申请日:2023-11-0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08J9/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电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导电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微球包括可膨胀微球和两层低维纳米材料层,且低维纳米材料包覆在可膨胀微球表面。多种低维纳米材料依次吸附在可膨胀微球表面,所形成的导电层与可膨胀微球间的软连接能够在其形变过程中提供稳定的导电通路。所得的可膨胀复合微球在加热过程中体积能够可控的增加5‑200倍,并在此过程中一直保持稳定的导电性。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可膨胀复合微球具有优异的弹性和稳定的导电性等优点,可作为导电或抗静电复合材料的导电填料。
-
公开(公告)号:CN117447760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482315.X
申请日:2023-11-0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电可膨胀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导电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导电的可膨胀复合微球。复合微球具有可膨胀的特点,在膨胀过程中,其表面的氧化石墨烯(GO)层和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层不仅能够随其扩大,在此过程中亦能够保持有效的导电网络结构,从而为所制备的可膨胀复合微球提供高效的、稳定的抗静电或导电功能。不仅如此,复合微球的导电性和尺寸可通过改变GO与PEDOT的含量和膨胀温度进行调控,而且膨胀后的复合微球具有轻质、弹性优异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340682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210925813.6
申请日:2022-08-03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08H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纳米木质素(LNP)为原料制备胺化改性高生物活性木质素的方法。所述原料中纳米木质素10~50份,胺基化合物10~50份,醛基化合物10~50份,二氧化钛(TiO2)0.1~2份。该方法将木质素和胺基化合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常温下磁力搅拌,然后将醛基化合物与TiO2/水分散以滴加的方式混合均匀,在60~100℃和惰性气体保护等条件下进行曼尼希反应;本方法工艺简单、制备周期短、产率高。本发明使用木质素制备得到的胺化改性高活性木质素,与商业抗氧化剂相比,其清除自由基性能得到显著提升,且兼具优异的协同紫外屏蔽性能和抗菌活性,可应用于在化妆品、个人护理用品、生物制药、聚合物复合材料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6376246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91309.7
申请日:2023-04-1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热稳定复合聚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学领域。本发明通过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2‑亚甲基‑1,3‑二氧环戊烷在溶剂中聚合反应得到可生物降解性聚酯专用扩链剂,基于该完全可生物降解、热稳定性高、增容效果好、制备过程简单的可降解反应型增容剂制得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提高,接枝反应使熔体流动速率减小,热稳定更好的聚酯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4656766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382935.5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08L67/04 , C08L67/02 , C08L51/10 , C08L69/00 , C08L67/08 , C08F292/00 , C08F220/32 , C08F21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阻隔绿色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高阻隔绿色包装材料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组成:生物降解聚酯A 60‑85份,生物降解聚酯B 15‑40份,反应性膨润土1‑10份;相应制备过程包括:首先利用硅烷偶联剂反应性膨润土得到偶联改性膨润土,其次将偶联改性膨润土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及苯乙烯在自由基引发剂作用下共聚得到反应性膨润土,最后将反应性膨润土与生物降解聚酯A和B按照一定比例熔融共混得到高阻隔绿色包装材料。本发明高阻隔绿色包装材料具有气体阻隔性好、强度高、韧性好、绿色环保等特点,可用于食品、日用品、建材、化工和医药的包装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004543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110218878.2
申请日:2021-02-2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08J3/075 , C08J3/24 , A61L27/14 , A61L27/16 , A61L27/50 , A61L27/52 , A61L27/54 , C08L29/04 , C08L9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木质素/聚乙烯醇复合医用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领域。本发明将纳米木质素与水溶性银盐溶液混合搅拌,制备得到负载Ag的本征抗菌纳米木质素颗粒;随后将其与PVA共混,再利用化学交联剂进行交联,得到纳米木质素/聚乙烯醇复合抗菌抗氧化医用水凝胶。该复合水凝胶具备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粘附性与循环回弹性能,同时赋予PVA水凝胶本征抗菌、抗氧化属性,抗菌效率几乎达到100%,抗氧化效率提升90%以上。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水凝胶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有效期长、环境友好等特点,可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用于伤口辅料、药物缓释、软组织修复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2920799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0148591.7
申请日:2021-02-03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DBD技术制备稀土掺杂氧化钇荧光纳米颗粒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基底金属有机物与掺杂金属有机物按质量之比为10~40:1进行混合,混合物进行研磨后作为反应前驱体;(2)将步骤(1)所得前驱体置于容器中,容器置于等离子体反应器的正负极之间;(3)之后在氧气气氛下,向等离子体反应器的阴阳极之间施加交流电,对前驱体处理一段时间,且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产物研磨,得到含有稀土掺杂氧化钇纳米颗粒的粉末。本发明通过DBD技术,利用高活性氧化组分一步法制备稀土掺杂氧化钇荧光纳米颗粒的粉末。该方法简单易行,绿色高效,无需通过高温高压进一步反应,有效降低能耗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185810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0404194.1
申请日:2021-04-1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08L67/02 , C08L67/04 , C08L23/08 , C08L69/00 , C08L33/10 , C08K5/1515 , C08K3/34 , C08K3/38 , C08K3/04 , C08J5/18 , B29D7/01 , B29C55/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再生的高阻隔聚酯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聚合物加工与改性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首先对聚酯A与聚合物B进行增容改性,解决了两种组分相容性导致阻隔性差的技术问题,并配合控制特定双向拉伸工艺使分散相的聚合物B原位形成巨量二维片状结构,大大增加了气体小分子在薄膜中的扩散路径,使其气体渗透系数可以降低1~2个数量级,而且二维填料与原位形成的二维聚合物B之间桥接形成阻隔网络,制得可再生的具有宏观单层、微观多层且多组分的特殊微观结构的高阻隔包装材料,而且在成型后还可通过本发明方法熔融加工并再次得到高阻隔包装材料,易于回收利用,与传统的多层复合薄膜有本质区别和显著的进步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