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073853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492687.8
申请日:2019-06-06
Applicant: 滨州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滩涂湿地环境保护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滨海滩涂退化湿地灌草种子捕获及促发芽生长的构建体系及其应用。该滨海滩涂退化湿地灌草种子捕获及促发芽生长的构建体系,其特征在于:在裸露地段合理构建若干捕获体,捕获体以10-20m2的方形面积为一个单元体,该单元体由内向外分别设置有中央蓄水槽、内部收集体和外围穴体;其中,中央蓄水槽为位于单元体中央位置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蓄水槽,内部收集体为在单元体的“┼”线型上均匀分布的四个“ㄇ”收集体,外围穴体为在单元体对角线上设置的对称分布的四个“∩”穴体。本发明通过调节地表粗糙度,改变微地形条件,调控水盐运移规律,捕获灌草植被种子,为湿地种子库带入新个体。
-
公开(公告)号:CN107114097A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710350296.3
申请日:2017-05-18
Applicant: 滨州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苗木培养技术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贝壳砂原生境杠柳苗木培育体系及其培育方法。该贝壳砂原生境杠柳苗木高效培育体系,以在贝壳砂原生境中的育苗地为处理对象,其特征在于:育苗地的四周构建有防风蚀栅栏,育苗地内挖掘有60cm深的贝壳砂穴,贝壳砂穴底部铺设有厚度为12cm的原生境粒径大于2.0mm以及海岸带表面未分解的贝壳,贝壳上层铺设有厚度为8cm的可分解无纺布做成的填充砖,填充砖上层铺设有40cm后的混合贝壳砂土。本发明技术可操作性强,成本低,适宜在广大贝壳砂生境实施;本着简单、有效、易操作的原则,特发明适合贝壳砂生境杠柳苗木高效培育促根生长抗旱炼苗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01884262A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申请号:CN201010211705.X
申请日:2010-06-21
Applicant: 滨州学院
IPC: A01B79/00 , C09K17/40 , C09K101/00 , C09K10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造纸废弃物改良滨海盐碱湿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包含草末和污泥的造纸废弃物施入待改良的所述滨海盐碱湿地中,并与待改良的所述滨海盐碱湿地土壤混匀;所述造纸废弃物选自草末和污泥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方法中,所述草末造纸废弃物的施用量为不大于1500kg/亩;所述污泥造纸废弃物的施用量为不大于2000kg/亩;所述施入步骤中,施入所述待改良的所述滨海盐碱湿地的深度为20cm。该方法,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中有效养分和有机质的含量,降低土壤的含盐量,促进湿地植被恢复。
-
公开(公告)号:CN110603996B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811212805.7
申请日:2018-10-18
Applicant: 滨州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贝壳滩脊生境杠柳繁殖栽培方法,包括:采集贝壳滩脊生境下的杠柳种子播种;当杠柳种子播种满2年后,开始对由杠柳种子生成的杠柳苗木进行间苗;在杠柳种子播种后的第3年2月底至3月初,截干处理杠柳苗木;在杠柳种子播种后的第3年至第5年间,采集1年‑2年生萌蘖植株的主干切成13cm~15cm的插穗;在扦插容器内用插穗以贝壳沙为基质进行扦插育苗;在扦插育苗后的第2年的2月底至3月初,截干处理对应的杠柳苗木;当扦插育苗达到2年‑3年时,在3月份在指定贝壳滩脊地段进行造林。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升了杠柳扦插育苗成活率,并提高了贝壳滩脊生境下杠柳的造林成活率,有利于贝壳滩脊生境的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01884263B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010211702.6
申请日:2010-06-21
Applicant: 滨州学院
IPC: A01B7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滨海盐碱湿地复壮的方法。该方法,是对待复壮的滨海盐碱湿地进行深翻。上述方法的所述深翻步骤中,划犁深度为15-30厘米,优选25厘米犁距为50-80厘米,优选50厘米。在所述深翻步骤之后,还对所述滨海盐碱湿地浇灌造纸废水。所述造纸废水的COD值为200-800mg/L,优选600mg/L。所述浇灌步骤中,所述造纸废水的灌溉深度为5-30cm,优选30cm,浇灌的次数为每月1-4次,优选2次,每次见干。该方法适用于各种退化程度的滨海盐碱湿地,如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的滨海盐碱湿地。利用该方法对湿地复壮之后,可使复壮湿地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获得极大改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282725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1057110.2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滨州学院
IPC: B01D53/02 , B01D53/86 , B01D53/72 , B01D53/54 , B01D53/58 , B01J20/20 , B01J20/28 , B01J21/18 , B01J23/50 , B01J35/02 , B01J35/10 , A01N59/00 , A01N59/16 , A01P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空气净化的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领域。本发明所述复合纳米材料由占复合材料15‑55重量份的氧化石墨烯、30‑50重量份的碳气凝胶、5‑10重量份纳米TiO2以及1‑3重量份纳米银颗粒制备得到,所述碳气凝胶、纳米TiO2以及纳米银颗粒负载在氧化石墨烯纳米片的表面,本发明材料利用纳米层间结构和纳米颗粒尺寸所产生的纳米尺寸效应,使空气净化材料兼具有吸附和氧化净化、杀菌功能;氧化石墨烯和碳气凝胶二者相结合,丰富了材料的孔道结构和表面官能团性质,不仅对甲醛,对其它如:苯、甲苯、氨类等有机污染物也体现出良好的吸附选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029214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676521.3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滨州学院
IPC: C12M1/02 , C12M1/00 , B01F31/445 , B01F101/44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微生物培养液智能调配装置包括底板(101),配液桶(103),第一搅动板(308),搅动机构(300),所述搅动机构(300)通过电机(201)驱动摆动机构实现所述第一搅动板(308)在所述配液桶(103)内的来回摆动,完成对所述配液桶(103)内微生物培养液的搅拌混合。
-
公开(公告)号:CN101884262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010211705.X
申请日:2010-06-21
Applicant: 滨州学院
IPC: A01B79/00 , C09K17/40 , C09K101/00 , C09K10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造纸废弃物改良滨海盐碱湿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包含草末和污泥的造纸废弃物施入待改良的所述滨海盐碱湿地中,并与待改良的所述滨海盐碱湿地土壤混匀;所述造纸废弃物选自草末和污泥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方法中,所述草末造纸废弃物的施用量为不大于1500kg/亩;所述污泥造纸废弃物的施用量为不大于2000kg/亩;所述施入步骤中,施入所述待改良的所述滨海盐碱湿地的深度为20cm。该方法,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中有效养分和有机质的含量,降低土壤的含盐量,促进湿地植被恢复。
-
公开(公告)号:CN101462798A
公开(公告)日:2009-06-24
申请号:CN200910067717.7
申请日:2009-01-16
Applicant: 滨州学院
IPC: C02F3/32 , C02F10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28 ,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造纸废水灌溉修复滩涂湿地的方法,步骤:在地面上设置第一端墙和第二端墙,在第一端墙和第二端墙之间设置有导水纵墙,奇数序号导水纵墙的一端与第一端墙的内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为游离端,偶数序号导水纵墙的一端与第二端墙的内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为游离端,在造纸废水流经导水纵墙游离端折流处的地面下设置滤料整流布水区,造纸废水从第一导水纵墙和第二导水纵墙处导入,灌溉深度h=8cm-15cm,水力负荷2-4cm/d,采用每进水灌溉6-10d,然后排水落干2-4d的间歇灌溉方式灌溉,本发明用废水灌溉后降低土壤Cl-、Na+含量;总氮、总磷、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呼吸强度提高,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大幅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603996A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811212805.7
申请日:2018-10-18
Applicant: 滨州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贝壳滩脊生境杠柳繁殖栽培方法,包括:采集贝壳滩脊生境下的杠柳种子播种;当杠柳种子播种满2年后,开始对由杠柳种子生成的杠柳苗木进行间苗;在杠柳种子播种后的第3年2月底至3月初,截干处理杠柳苗木;在杠柳种子播种后的第3年至第5年间,采集1年-2年生萌蘖植株的主干切成13cm~15cm的插穗;在扦插容器内用插穗以贝壳沙为基质进行扦插育苗;在扦插育苗后的第2年的2月底至3月初,截干处理对应的杠柳苗木;当扦插育苗达到2年-3年时,在3月份在指定贝壳滩脊地段进行造林。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升了杠柳扦插育苗成活率,并提高了贝壳滩脊生境下杠柳的造林成活率,有利于贝壳滩脊生境的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