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145648B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0710166674.9

    申请日:2003-05-23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其适用于与柔性印刷电路板可拆卸地装配在一起,该连接器包括:所需数量的触头,每个触头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接触部分,用于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以及壳体,其将所述触头保持和固定在其中,而且壳体具有插口,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可以通过该插口插入所述壳体中,所述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个锁定件,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并且包含咬合部分,用于咬合设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中的锚固部分,以防止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从所述壳体中移出。

    连接器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45647A

    公开(公告)日:2008-03-19

    申请号:CN200710166673.4

    申请日:2003-05-23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与柔性印刷电路板可拆卸地装配在一起的连接器,包括:所需数量的触头,每个触头具有至少一个接触部分,用于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壳体,其将所述触头保持和固定在其中,壳体具有插口,柔性印刷电路板可以通过该插口插入壳体中,在柔性印刷电路板在其两侧表面具有接触部分的情况下,所述触头包含两种触头,其中一种触头从壳体的所述插口的相反侧插入并安置在所述壳体中,以使所述一种触头的所述接触部分被带到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侧表面上的接触部分接触的状态,另一种触头从壳体的所述插口一侧插入并安置在壳体中,以使所述另一种触头的所述接触部分被带到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另一侧表面上的接触部分接触的状态。

    连接器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090182B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0710136811.4

    申请日:2003-05-23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包含:触头,每个触头分别具有接触部分、位于接触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的弹性部分和支点部分、压力接收部分;以及滑块,其具有推压部分,推压部分可在触头的连接部分与压力接收部分之间转动,用于将接触部分推压在电路板上。壳体在其电路板插口一侧形成有用于引导电路板的凹入部分。触头包括上下部接触部分,它们彼此上下交错布置,从而不会出现连接缺陷,即使电路板在插入时被错误地上下颠倒。连接器还包含锁定件,其具有咬合部分,用于咬合设在所述电路板中的锚固部分。两种触头分别从相反侧插入壳体中,以使这两种触头接触电路板相反侧上的接触部分。此外,面对着触头的接触部分设置了板状件,用以防止壳体变形。

    连接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45646A

    公开(公告)日:2008-03-19

    申请号:CN200710166672.X

    申请日:2003-05-23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与柔性印刷电路板可拆卸地装配在一起的连接器,包括:所需数量的触头,每个触头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接触部分,用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以及壳体,其将所述触头保持和固定在其中,而且壳体具有插口,柔性印刷电路板可以通过该插口插入壳体中,在柔性印刷电路板在其两侧表面具有接触部分的情况下,所述触头包含两种触头,其中一种触头从壳体的所述插口的相反侧插入并安置在所述壳体中,以使所述一种触头的所述接触部分被带到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侧表面上的接触部分接触的状态,另一种触头从壳体的所述插口一侧插入并安置在壳体中,以使所述另一种触头的所述接触部分被带到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另一侧表面上的接触部分接触的状态。

    连接器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55754C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710166671.5

    申请日:2003-05-23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包含:触头,每个触头分别具有接触部分、位于接触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的弹性部分和支点部分、压力接收部分;以及滑块,其具有推压部分,推压部分可在触头的连接部分与压力接收部分之间转动,用于将接触部分推压在电路板上。壳体在其电路板插口一侧形成有用于引导电路板的凹入部分。触头包括上下部接触部分,它们彼此上下交错布置,从而不会出现连接缺陷,即使电路板在插入时被错误地上下颠倒。连接器还包含锁定件,其具有咬合部分,用于咬合设在所述电路板中的锚固部分。两种触头分别从相反侧插入壳体中,以使这两种触头接触电路板相反侧上的接触部分。此外,面对着触头的接触部分设置了板状件,用以防止壳体变形。

    连接器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68625C

    公开(公告)日:2009-12-09

    申请号:CN200710166672.X

    申请日:2003-05-23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与柔性印刷电路板可拆卸地装配在一起的连接器,包括:所需数量的触头,每个触头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接触部分,用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以及壳体,其将所述触头保持和固定在其中,而且壳体具有插口,柔性印刷电路板可以通过该插口插入壳体中,在柔性印刷电路板在其两侧表面具有接触部分的情况下,所述触头包含两种触头,其中一种触头从壳体的所述插口的相反侧插入并安置在所述壳体中,以使所述一种触头的所述接触部分被带到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侧表面上的接触部分接触的状态,另一种触头从壳体的所述插口一侧插入并安置在壳体中,以使所述另一种触头的所述接触部分被带到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另一侧表面上的接触部分接触的状态。

    连接器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55755C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710166673.4

    申请日:2003-05-23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与柔性印刷电路板可拆卸地装配在一起的连接器,包括:所需数量的触头,每个触头具有至少一个接触部分,用于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壳体,其将所述触头保持和固定在其中,壳体具有插口,柔性印刷电路板可以通过该插口插入壳体中,在柔性印刷电路板在其两侧表面具有接触部分的情况下,所述触头包含两种触头,其中一种触头从壳体的所述插口的相反侧插入并安置在所述壳体中,以使所述一种触头的所述接触部分被带到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侧表面上的接触部分接触的状态,另一种触头从壳体的所述插口一侧插入并安置在壳体中,以使所述另一种触头的所述接触部分被带到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另一侧表面上的接触部分接触的状态。

    连接器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45342C

    公开(公告)日:2007-10-24

    申请号:CN03136522.1

    申请日:2003-05-23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包含:触头,每个触头分别具有接触部分、位于接触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的弹性部分和支点部分、压力接收部分;以及滑块,其具有推压部分,推压部分可在触头的连接部分与压力接收部分之间转动,用于将接触部分推压在电路板上。壳体在其电路板插口一侧形成有用于引导电路板的凹入部分。触头包括上下部接触部分,它们彼此上下交错布置,从而不会出现连接缺陷,即使电路板在插入时被错误地上下颠倒。连接器还包含锁定件,其具有咬合部分,用于咬合设在所述电路板中的锚固部分。两种触头分别从相反侧插入壳体中,以使这两种触头接触电路板相反侧上的接触部分。此外,面对着触头的接触部分设置了板状件,用以防止壳体变形。

    连接器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45648A

    公开(公告)日:2008-03-19

    申请号:CN200710166674.9

    申请日:2003-05-23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其适用于与柔性印刷电路板可拆卸地装配在一起,该连接器包括:所需数量的触头,每个触头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接触部分,用于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以及壳体,其将所述触头保持和固定在其中,而且壳体具有插口,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可以通过该插口插入所述壳体中,所述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个锁定件,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并且包含咬合部分,用于咬合设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中的锚固部分,以防止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从所述壳体中移出。

    连接器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45645A

    公开(公告)日:2008-03-19

    申请号:CN200710166671.5

    申请日:2003-05-23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包含:触头,每个触头分别具有接触部分、位于接触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的弹性部分和支点部分、压力接收部分;以及滑块,其具有推压部分,推压部分可在触头的连接部分与压力接收部分之间转动,用于将接触部分推压在电路板上。壳体在其电路板插口一侧形成有用于引导电路板的凹入部分。触头包括上下部接触部分,它们彼此上下交错布置,从而不会出现连接缺陷,即使电路板在插入时被错误地上下颠倒。连接器还包含锁定件,其具有咬合部分,用于咬合设在所述电路板中的锚固部分。两种触头分别从相反侧插入壳体中,以使这两种触头接触电路板相反侧上的接触部分。此外,面对着触头的接触部分设置了板状件,用以防止壳体变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