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563161A
公开(公告)日:2009-10-21
申请号:CN200780046135.X
申请日:2007-12-10
Applicant: DIC株式会社 , 财团法人川村理化学研究所
IPC: B01J35/02 , B01J27/20 , C01G23/04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23/047 , B01J21/063 , B01J23/06 , B01J23/26 , B01J23/34 , B01J23/72 , B01J23/745 , B01J23/75 , B01J23/755 , B01J35/002 , B01J35/004 , B01J35/006 , B01J37/0018 , B01J37/031 , B01J37/08 , B01J37/084 , B82Y30/00 , C01G23/04 , C01P2002/01 , C01P2002/22 , C01P2002/52 , C01P2002/54 , C01P2002/72 , C01P2002/82 , C01P2002/84 , C01P2002/86 , C01P2002/88 , C01P2004/04 , C01P2004/64 , C09C1/367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具有可见光响应性、结构等被限定的掺杂氧化钛及其简便的制备方法。通过将使用具有氨基的碱性聚合物和水溶性钛化合物获得的、聚合物与二氧化钛交替层叠的聚合物/二氧化钛的层状结构复合体热烧成,从而在氧化钛晶体表面上掺杂该聚合物中的碳原子和氮原子。通过使该聚合物预先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还可以将金属离子掺杂到氧化钛中。
-
公开(公告)号:CN117957672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280060031.9
申请日:2022-08-25
Applicant: DIC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负极活性物质的初始库仑效率及容量维持率得到改良的二次电池用复合活性物质及使用前述二次电池用复合活性物质的二次电池。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用复合活性物质具有平均粒径为150nm以下的硅粒子,分散有前述硅粒子的基质相,及选自由Li、K、Na、Ca、Mg及Al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金属的硅酸盐化合物;且在前述硅粒子的表面附近具有前述硅酸盐化合物。优选前述硅粒子的表面附近的硅酸盐浓度相比于前述基质相中的硅酸盐浓度为高浓度。优选在前述硅粒子的表面附近进一步具有二氧化硅。
-
公开(公告)号:CN105189347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480011553.5
申请日:2014-01-14
Applicant: DIC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C01B32/05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1393 , H01M4/1395 , H01M4/362 , H01M4/387 , H01M4/583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Abstract: 提供各种用途特性优异的金属锡-碳复合体、和用于廉价且简便地得到该金属锡-碳复合体的制造方法、该复合体的非水系性锂二次电池的用途。金属锡-碳复合体、使用特定前体的适合的制造方法、包含该复合体的非水系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使用该负极活性物质的非水系锂二次电池负极和非水系性锂二次电池,所述金属锡-碳复合体的特征在于,其为在由碳构成的片状基质(A)中内含有金属锡纳米颗粒(B)的金属锡-碳复合体,该金属锡-碳复合体具有前述金属锡纳米颗粒(B)的粒径为0.2nm~5nm的范围的金属锡纳米颗粒,且不含1μm以上的粗大的金属锡颗粒。
-
公开(公告)号:CN102712496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180006732.6
申请日:2011-03-31
Applicant: DIC株式会社 , 一般财团法人川村理化学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23/047 , B82Y30/00 , C01G45/02 , C01G51/02 , C01P2002/50 , C01P2002/52 , C01P2002/72 , C01P2002/82 , C01P2006/60 , C04B35/46 , C04B35/6325 , C04B2235/3234 , C04B2235/3265 , C04B2235/3275 , C04B2235/3279 , C04B2235/441 , C04B2235/443 , C04B2235/5454 , C04B2235/80 , F24S70/25 , H01G9/20 , H01M14/00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通过控制氧化钛的红外线区域的吸收强度而有效吸收红外线、通用性也优异的红外线吸收薄膜及其制造方法。通过以下工序可以制造含有金红石型氧化钛晶体的红外线吸收薄膜,所述工序为:将具有氨基的碱性聚合物与过渡金属离子的络合物分散或溶解到水性介质中的工序;在水性介质中混合由此得到的水性分散体和水溶性钛化合物,从而获得具有氨基的碱性聚合物与过渡金属离子的络合物被夹在二氧化钛中的聚合物/二氧化钛的层状结构复合体的工序;在空气气氛下、650℃以上的温度下将其加热焙烧,形成粉体的工序;将该粉体与金属醇盐的溶胶液混合,制备流动性液态组合物,将其涂布到基材表面后进行熟化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2448887A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080024134.7
申请日:2010-05-24
Applicant: DIC株式会社 , 一般财团法人川村理化学研究所
IPC: C01G23/053 , C01G41/00 , C01G45/00 , C01G49/00 , G02B5/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23/047 , C01G23/053 , C01P2002/54 , C01P2002/72 , C01P2002/82 , C09C1/3653 , G02B1/02 , G02B5/208
Abstract: 本课题通过精密控制氧化钛在红外线区域的吸收强度而提供通用性优异的中红外线滤波器用的材料。通过以下工序制造出金红石型氧化钛晶体,且由此得到的晶体可作为中红外线滤波器使用。所述工序包括:(I)将具有氨基的碱性聚合物与过渡金属离子的络合物分散或溶解到水性介质中的工序;(II)在水性介质中使(I)中得到的水性分散体或水性溶液与水溶性钛化合物进行水解反应,由此获得具有氨基的碱性聚合物与过渡金属离子的络合物被夹在二氧化钛中的、聚合物/二氧化钛的层状结构复合体的工序;(III)在空气气氛下、650℃以上的温度下加热焙烧前述层状结构复合体,由此在使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在氧化钛晶体表面的同时生长成金红石型晶相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18266103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280076915.3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DIC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负极活性物质,其形成初次放电容量、容量保持率及充放电容量高、且这些特性的平衡性优异的二次电池。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极活性物质,其具有:在表面具有凹凸部且主要由石墨所构成的粒状结构体;及位于上述粒状结构体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由平均粒径为20nm至200nm的硅粒子分散于基质相中而成的表面层。另外,优选为上述硅粒子为薄片状且为结晶质,X射线衍射中2θ为28.4°的微晶尺寸为40nm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7882213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280056090.9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DIC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中所使用的二次电池用材料、以及包含该二次电池用材料的负极活性物质、包含该负极活性物质的二次电池;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用材料,其所获得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容量、初始效率及容量维持率整体高,并且提供在平衡这些特性的方面优异的二次电池。一种二次电池用材料,其含有Si(硅)、O(氧)、C(碳),O相对于Si的含有比x为0.1≤x≤2,并且C相对于Si的含有比y为0.3≤y≤11。
-
公开(公告)号:CN113196527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1980083575.5
申请日:2019-11-12
Applicant: DIC株式会社
Abstract: 作为能提供明显有助于提高负极活性物质的性能的硅纳米粒子和兼具优异的充放电容量、优异的首次库伦效率、优异的反复充放电时的容量维持率的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活性物质用硅纳米粒子和在内部包含该硅纳米粒子的硅系无机化合物,前述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活性物质用硅纳米粒29子的特征在于,Si‑NMR的峰以‑80ppm为中心具有20ppm~50ppm的半值宽度且在50ppm~‑150ppm的范围内变宽,并且长轴方向的长度为70~300nm且厚度为15~70nm以下。(56)对比文件Wilamowska-Zawlocka, M等.A review ofsilicon oxycarbide ceramics as nextgeneration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and other electrochemicalapplications《.RSC Advances》.2016,第卷6期卷(第第106期期),第104597-104607页.
-
公开(公告)号:CN114902446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180007787.2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DIC株式会社
IPC: H01M4/1391 , H01G11/30 , H01G11/86 , H01M4/48 , H01G11/24
Abstract: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含低氧型纳米硅粒子的浆料,其能够抑制与硅粒子的纳米尺寸化相伴随的增稠,能够用于制造具有优异的充放电特性(充放电容量、首次库仑效率及充放电循环特性)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通过提供含低氧型纳米硅粒子的浆料来解决上述课题,该含低氧型纳米硅粒子的浆料含有低氧型纳米硅粒子、非水溶剂和添加剂,前述低氧型纳米硅粒子在29Si‑NMR中处于‑100~‑110ppm的范围的峰面积(ii)相对于处于‑75~‑85ppm的范围的峰面积(i)之比[(ii)/(i)比]为1.0以下。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