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732553B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710606163.8

    申请日:2017-07-24

    Inventor: 小野直行 林攻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藉由不需要使用高度的技术将金属套罩的接缝防水,可将制造成本减少且便宜,并且可确实地防水。电连接器(1)具有:设有从前端至后端为止延设的接缝(32)的筒状的金属套罩(30)、及与外壳(10)及金属套罩(30)抵接将外壳(10)及金属套罩(30)之间密闭的内部密封构件(60)。接缝(32)藉由:从金属套罩(30)的外周面(30a)朝向金属套罩(30)的内周面(30b)至中途处为止形成的外周侧接合部(36)、及在内部密封构件(60)的抵接部从内周面(30b)至外周侧接合部(36)为止形成的内周侧接合部(37)被塞住,而阻止液体从前端侧朝后端侧流动。

    电连接器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703139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510881560.7

    申请日:2015-12-03

    Inventor: 林攻 小野直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516 H01R2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在防止不能插入对象侧连接器的状态的同时,能够防止损坏屏蔽壳体或对象侧连接器。电连接器(1)的内侧屏蔽壳体(40)具备:插入孔(50);以及突出部(60),其通过以缩小插入孔(50)的上下方向的间隔的方式突出而在插入孔(50)上形成相互相邻的嵌合部(61)与嵌合部(62),能将左右宽度不同的多个对象侧连接器从前方插入插入孔(50)中。突出部(60)具备与嵌合于嵌合部(61)的比插入孔(50)的左右宽度窄的对象侧连接器抵接的倾斜面(60a)、从倾斜面(60a)鼓出并限制宽度狭窄的对象侧连接器向宽度方向移动的移动限制部(70)。

    连接器的连接构造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352659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580003883.4

    申请日:2015-09-29

    Inventor: 小野直之 林攻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2/71 H01R13/6471 H01R13/6473

    Abstract: 将一对差动信号端子的差动端子脚部焊接于布线基板的信号图案,所述布线基板的信号图案在绝缘壳体的背面的突出位置与差动端子脚部对置,将屏蔽接地连接部配设于关于一对差动端子脚部的各突出位置对称的接地连接位置,并焊接于形成为关于一对差动端子脚部的各突出位置对称的形状的布线基板的接地图案。由于一对的各差动信号端子与接地的屏蔽接地连接部或者接地图案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几乎相等,因此即使在一对差动信号端子中流过高频率的差动信号,也不会产生由寄生电容的差分引起的共模电流。

    插座连接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730762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310435273.4

    申请日:2013-09-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插座连接器。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不变更以防水为目的将触头与绝缘壳体一体成形的结构、能将触头向安装面高度不同的印制布线基板的图形连接的插座连接器。壳体本体覆盖从前方插入对方侧插头的嵌合筒部的后方开口,使得触头插入穿通到所述壳体本体一体成形,在壳体本体的后方连续设置使得辅助触头定位的连结支持部。使得朝壳体本体后方突出的触头的脚部,通过根据与印制布线基板的相对位置形成的辅助触头,向印制布线基板的图形连接。

    电气接插件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078432B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1680002243.6

    申请日:2016-07-07

    Inventor: 林攻 小野直之

    Abstract: 通过在各类型共用一部分零件,当制造不同类型时,能提高通用性,抑制零件数量增加,抑制制造成本上升,减少所管理的零件数量,能使得制造工序简单,为此,电气接插件(1)包括一个副壳体(40)和另一副壳体(40),上述一个副壳体(40)在保持端子(30)之中一部分端子(30)的状态下从后方插入到保持孔(23),上述另一副壳体(40)在保持一部分端子(30)以外的残存端子(30)的状态下从后方插入到保持孔(23)。

    电连接器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004991B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580003632.6

    申请日:2015-12-07

    Inventor: 林攻 小野直之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1),具有:端子(20),其排列于嵌合部(50)的一个面且具备与对象侧连接器连接的连接部(21);端子(30),其排列于嵌合部(50)的一个面的相反面且具备与对象侧连接器连接的连接部(31);板状的屏蔽板(10),其设在嵌合部(50)的连接部(21)与连接部(31)之间;以及壳体(40),该壳体(40)由一次成型部(41)和二次成型部(42)构成,一次成型部(41)是通过嵌入成形使端子(30)及屏蔽板(10)设成一体而形成的,二次成型部(42)是通过嵌入成形使一次成型部(41)及端子(20)设成一体而形成的。

    基板连接用连接器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305167B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410541703.5

    申请日:2014-1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板连接用连接器,在将屏蔽部件设置在壳体内部的情况下,抑制来自触点整体的无用辐射。屏蔽部件(30)具有:连结部(34)以及突出部(32),在比触点(20)更靠上方的位置从筒状部(31)向后方延伸设置,并且向壳体(10)的外部后方突出,并在比端子部(22)更从壳体(10)远离的位置与FPC(50)的接地部连接;以及下部遮蔽部(33),在比触点(20)更靠下方的位置从筒状部(31)向后方延伸设置。

    电连接器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219612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310018790.1

    申请日:2013-01-18

    Inventor: 小野直之 林攻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安装在电路板上电信号的高频性能也不会劣化的电连接器。在电连接器(101)的安装部(102)安装配对连接器。罩(105)通过对绝缘性树脂进行成形而形成,并具有与安装于安装部的状态下的配对连接器的嵌合孔部嵌合的延伸部。触点部件(103)的接触部(103b)在安装于安装部时与配置在配对连接器的嵌合孔部内的配对侧触点部件接触,并在延伸部(105b)的下表面并排成列状。金属件(151)固定于罩,并通过接地部(151c)接地。设置于金属件上的平坦部(151a)设置于延伸部的上表面,并与上述触点部件的接触部(103b)所排成的列平行。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732553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0606163.8

    申请日:2017-07-24

    Inventor: 小野直行 林攻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藉由不需要使用高度的技术将金属套罩的接缝防水,可将制造成本减少且便宜,并且可确实地防水。电连接器(1)具有:设有从前端至后端为止延设的接缝(32)的筒状的金属套罩(30)、及与外壳(10)及金属套罩(30)抵接将外壳(10)及金属套罩(30)之间密闭的内部密封构件(60)。接缝(32)藉由:从金属套罩(30)的外周面(30a)朝向金属套罩(30)的内周面(30b)至中途处为止形成的外周侧接合部(36)、及在内部密封构件(60)的抵接部从内周面(30b)至外周侧接合部(36)为止形成的内周侧接合部(37)被塞住,而阻止液体从前端侧朝后端侧流动。

    电连接器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04991A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580003632.6

    申请日:2015-12-07

    Inventor: 林攻 小野直之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1),具有:端子(20),其排列于嵌合部(50)的一个面且具备与对象侧连接器连接的连接部(21);端子(30),其排列于嵌合部(50)的一个面的相反面且具备与对象侧连接器连接的连接部(31);板状的屏蔽板(10),其设在嵌合部(50)的连接部(21)与连接部(31)之间;以及壳体(40),该壳体(40)由一次成型部(41)和二次成型部(42)构成,一次成型部(41)是通过嵌入成形使端子(30)及屏蔽板(10)设成一体而形成的,二次成型部(42)是通过嵌入成形使一次成型部(41)及端子(20)设成一体而形成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