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91641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1780056267.4
申请日:2017-09-05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525 , H01M4/131 , H01M10/0525 , C01G51/00
Abstract: 提供了用于锂二次电池的钴氧化物(Co3O4),其平均粒径(D50)为约14μm至约19μm并且堆积密度为约2.1g/cc至约2.9g/cc;制备钴氧化物的方法;由钴氧化物制备的用于锂二次电池的锂钴氧化物;和包括包含锂钴氧化物的阴极的锂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0892564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880046627.7
申请日:2018-07-10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485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二次电池,该锂二次电池包括正电极、包括负极活性物质的负电极以及电解质,其中正电极包括化学式1中的锂锰钴氧化物的第一正极活性物质,以及吸收和释放锂离子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第二正极活性物质;第一正极活性物质的平均颗粒直径(D50)小于第二正极活性物质的平均颗粒直径(D50);并且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具有比负极活性物质的第1次充电/放电效率更低的第1次充电/放电效率,并且在第1次充电/放电期间具有的不可逆容量大于负极活性物质在第1次充电/放电期间的不可逆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892564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1880046627.7
申请日:2018-07-10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485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二次电池,该锂二次电池包括正电极、包括负极活性物质的负电极以及电解质,其中正电极包括化学式1中的锂锰钴氧化物的第一正极活性物质,以及吸收和释放锂离子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第二正极活性物质;第一正极活性物质的平均颗粒直径(D50)小于第二正极活性物质的平均颗粒直径(D50);并且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具有比负极活性物质的第1次充电/放电效率更低的第1次充电/放电效率,并且在第1次充电/放电期间具有的不可逆容量大于负极活性物质在第1次充电/放电期间的不可逆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891641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780056267.4
申请日:2017-09-05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525 , H01M4/131 , H01M10/0525 , C01G51/00
Abstract: 提供了用于锂二次电池的钴氧化物(Co3O4),其平均粒径(D50)为约14μm至约19μm并且堆积密度为约2.1g/cc至约2.9g/cc;制备钴氧化物的方法;由钴氧化物制备的用于锂二次电池的锂钴氧化物;和包括包含锂钴氧化物的阴极的锂二次电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