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418636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291439.6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海南省电力学校(海南省电力技工学校) ,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千贯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领域的虚拟电厂自组织聚合运行调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负荷跟踪模型;构建自组织聚合响应流程及假定个体基础智能和建立虚拟电厂自组织聚合模型与进化机制,具体为针对分布式能源联合运行问题,考虑分布式能源间的互补作用,通过自底向上方法寻求了分布式能源的组合优化运行,本专利方法能够克服集中式优化过程中数据收集的困难以及模型求解的困难,减轻计算压力;能够驱动虚拟电厂根据自然资源分布规律合理的组合;其总体调控量较个体独立调度模式显著下降;其模型计算效率较整体统一调度模式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418636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011291439.6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海南省电力学校(海南省电力技工学校) ,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千贯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N20/00 , H02J3/00 , H02J3/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领域的虚拟电厂自组织聚合运行调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负荷跟踪模型;构建自组织聚合响应流程及假定个体基础智能和建立虚拟电厂自组织聚合模型与进化机制,具体为针对分布式能源联合运行问题,考虑分布式能源间的互补作用,通过自底向上方法寻求了分布式能源的组合优化运行,本专利方法能够克服集中式优化过程中数据收集的困难以及模型求解的困难,减轻计算压力;能够驱动虚拟电厂根据自然资源分布规律合理的组合;其总体调控量较个体独立调度模式显著下降;其模型计算效率较整体统一调度模式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969596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764337.5
申请日:2020-08-02
Applicant: 上海千贯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力控制系统技术领域的一种电器级负荷频率控制系统的负荷自适应校正响应方法,主要通过校正三个关键的系统频率响应参数来实现频率控制偏差的感知,面对频率恢复过程中的源荷等不确定性影响,能够通过具备电器级控制功能的智能插座感知频率控制偏差,从而进行频率响应参数的自适应校正,最终实现秒级的电器级负荷自适应校正响应,本发明方法能够在插座级别上感知并完成自适应校正响应,能够提升负荷频率控制的精度,能够应对不确定性给负荷频率控制带来的影响,具备较强的鲁棒性,能够适用于一般性的频率控制场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509142B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610036468.5
申请日:2016-01-20
Applicant: 上海千贯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F24D1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云端控制的智能电采暖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属于供暖技术领域。智能电采暖系统包括分设于作用于各个工作区上的电暖器、各个工作区上设置的温度传感器和用于供电且负责采集电暖器负荷数据和接收控制指令的能效插座、由云端服务器集群构成的智能电采暖云平台以及通过所述的智能电采暖云平台可实时监控电采暖运行情况的用户客户端,多个相邻或靠近的所述工作区形成工作组,每个工作组上设置独立的网关,所有网关通过网络与所述的智能电采暖云平台进行信息互联,实现采集数据上送和控制指令下达。
-
公开(公告)号:CN105509142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610036468.5
申请日:2016-01-20
Applicant: 上海千贯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F24D19/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D19/1096 , F24D220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云端控制的智能电采暖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属于供暖技术领域。智能电采暖系统包括分设于作用于各个工作区上的电暖器、各个工作区上设置的温度传感器和用于供电且负责采集电暖器负荷数据和接收控制指令的能效插座、由云端服务器集群构成的智能电采暖云平台以及通过所述的智能电采暖云平台可实时监控电采暖运行情况的用户客户端,多个相邻或靠近的所述工作区形成工作组,每个工作组上设置独立的网关,所有网关通过网络与所述的智能电采暖云平台进行信息互联,实现采集数据上送和控制指令下达。
-
公开(公告)号:CN205536115U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20053524.1
申请日:2016-01-20
Applicant: 上海千贯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F24D19/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云端控制的智能电采暖系统,属于供暖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分设于作用于各个工作区上的电暖器、温度传感器和能效插座、由云端服务器集群构成的智能电采暖云平台以及通过智能电采暖云平台可实时监控电采暖运行情况的用户客户端,多个相邻或靠近的工作区形成工作组,每个工作组上设置网关,所有网关通过网络与智能电采暖云平台进行信息互联,实现采集数据上送和控制指令下达。本实用新型通过个性化、优化设定不同房间的温度曲线,提升用户舒适度,提高电暖器能效水平。智能电采暖云平台可实现不同房间、不同楼宇、不同社区电采暖的协调控制,参与需求响应,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211653560U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20227366.3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上海千贯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1/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楼宇的监测终端设备,包括终端设备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本体内设置有计算机,且终端设备本体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显示屏,所述终端设备本体远离显示屏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其连通的矩形罩体,所述矩形罩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矩形凹槽,且矩形凹槽内插接有电源安装面板,所述矩形凹槽内壁上设置有与电源安装面板连接的辅助导向机构,所述电源安装面板的侧壁上设置有计算机终端电源和显示终端电源。本实用新型采用抽拉的方式对电源安装面板进行安装,方便了电源安装面板与矩形罩体的拆装,保证电源安装面板连接时的稳定性,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211649953U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20227365.9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上海千贯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F21S8/00 , F21V23/04 , G01J5/02 , F21V21/02 , F21V19/00 , F21V17/16 , F21V29/83 , F21V29/50 , F21V5/04 , F21Y115/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楼宇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楼宇的红外感应设备,包括安装底座和灯具,所述灯具固定在安装底座上,所述灯具为圆环形基板,且基板上环形设有LED灯珠,所述安装底座上还设有红外感应设备,所述红外感应设备安装在灯具的圆环内侧,所述安装底座上设置有具有隔绝温度传递的隔热环,本实用新型灯具与红外感应设备分别进行固定,可进行模块化安装和检修,不需要将整个灯罩拆开,红外感应设备中内置有四个对不同方向进行探测的红外传感器,探测的区域更大,使得灯具在较为广阔的区域更加灵敏,通过通风孔和隔热环的设置,尽量避免灯具对红外传感器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096847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0263595.9
申请日:2023-03-1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上塔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电量价格机制评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互替电量价格机制的节点定价方法。本发明实现了互替电量价格机制下对于不同节点负荷需求的节互替电量价格和节点调节电量价格的差异化定价,该定价过程综合考虑了互替电力与调节电量所代表的市场价值以及实际电网的物理潮流贡献关系,能够准确、充分地反映了不同区域的互替电力商品和调节电量商品的市场供需关系和市场价值。本发明所提出的节点定价方法兼顾了对于发电商和储能商的市场公平性、1维度的高效价格形式、电量和调量供需关系的反映、节点负荷供电成本组成的反映、电网结构和网络阻塞的反映,使得节点定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可解释性和激励相容性,能够准确、充分地发挥价格信号的激励引导作用。同时,出清模型综合考虑了节点调节能力约束和网络约束,使得互替电量市场和调节电量市场二者相互协调,实现协同出清,保证了出清结果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最优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170182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784352.5
申请日:2022-07-0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上塔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互替电量价格交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准确量化新型电力系统中客观需求的市场价值,包括互替电量与调节电量;步骤二:建立调节电量的新型供需关系,从而反映系统功率调节的成本因果律和市场公平性;步骤三:实现向量级电量互替品交易,高度符合电力系统连续功率平衡的本质要求,并且所设计的交易机制使得市场中个体利益与系统运行目标完全一致,具备良好的激励相容特性。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LMP机制对于新型电力系统的不适应问题,进而建立一种能够良好地适应含有广义储能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新市场机制,促进现代电力系统向未来碳中和电力系统转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