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棘孢木霉及其应用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58126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192665.0

    申请日:2017-03-28

    Abstract: 一株棘孢木霉及其应用,本发明涉及一株棘孢木霉及其应用。本发明的一株棘孢木霉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NECC20035,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是2015年11月16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11653。本发明的一株棘孢木霉的应用是指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NECC20035在促进水稻秧苗生长同时防治病害上的应用。

    一株含有刺激植物响应蛋白Epl1基因的大肠杆菌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65866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113769.4

    申请日:2014-03-25

    Abstract: 一株含有刺激植物响应蛋白Epl1基因的大肠杆菌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它涉及一株含有刺激植物响应蛋白Epl1基因的大肠杆菌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本发明一株含有刺激植物响应蛋白Epl1基因的大肠杆菌工程菌BL21-Epl1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兼性厌氧菌,菌落呈圆形、光滑、无色、透明。构建方法为:一、提取深绿木霉的菌丝体cDNA;二、原核表达载体pGEX-Epl1的构建;三、大肠杆菌转化,即完成。本发明的大肠杆菌工程菌在其发酵性能不受影响的情况下,重组蛋白rEpl1诱导后对山新杨的水杨酸、茉莉酸和生长素信号传递途径相关基因表达有明显激发作用,而且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本发明应用于农学领域。

    一种杨树组培苗的生根移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50382B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210074323.6

    申请日:2012-03-20

    Abstract: 一种杨树组培苗的生根移栽方法,涉及一种杨树组培苗的生根移栽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生根移栽方法使杨树组培苗的成活率低的问题。方法:一、将杨树组培苗放入装有液体生根培养基的试管中,使组培苗直立,试管口盖上封瓶膜,生根得生根苗;二、将根长达到12~14mm的生根苗从试管中移到装有蒸馏水的容器中,在生根苗上扣上透明容器保湿,水培;三、将水培后的生根苗移栽到土壤中,在生根苗上扣上透明容器保湿16天,然后移去透明容器,将土壤中的生根苗带土移栽到大棚,即完成杨树组培苗的生根移栽。本发明方法安全可靠,移栽到大棚后移栽成活率达到95%以上。

    一种小规模木霉菌固态发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55949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756577.X

    申请日:2015-11-09

    Abstract: 一种小规模木霉菌固态发酵方法,它涉及一种固态发酵方法。它要解决现有小规模发酵木霉菌存在产孢量少,发酵后期出现自溶现象的问题。方法:一、制备PDA斜面培养基并接种木霉菌,培养后制备菌液;二、制备发酵料并灭菌;三、发酵料接菌,进行发酵,待孢子全部散出即完成。本发明无需严格控制生产条件,操作简单,且无需大型设备,无需设立单独的生产空间,适合于在实验室进行小规模生产,占地面积小,成本低;同时木霉菌产孢量少,发酵周期短,仅用10天左右即可完成,并且发酵后期不会出现自溶现象。

    一种收集液体培养真菌菌丝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05429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260156.9

    申请日:2013-06-26

    Abstract: 一种收集液体培养真菌菌丝体的方法,它涉及一种收集液体培养真菌菌丝体的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高速离心法和减压抽滤法对某些液体培养菌丝体收集的效果差,以及操作步骤多、收集速度慢、耗电、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进行的:将6~10层纱布置于容器开口上,然后将真菌菌丝培养液的混合物平摊于纱布上,再将纱布卷起,然后反向拧紧纱布,待无液体流下时,展开纱布,分别收集纱布上的真菌菌丝体和容器中真菌的培养液,即完成收集液体培养真菌菌丝体的方法。本发明广泛适用于收集真菌液体培养的菌丝体;具有操作简单、分离速度快,节能,成本低的优点;获得的菌丝体含水量低。本发明应用于微生物领域。

    一种杨树组培苗的生根移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50382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74323.6

    申请日:2012-03-20

    Abstract: 一种杨树组培苗的生根移栽方法,涉及一种杨树组培苗的生根移栽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生根移栽方法使杨树组培苗的成活率低的问题。方法:一、将杨树组培苗放入装有液体生根培养基的试管中,使组培苗直立,试管口盖上封瓶膜,生根得生根苗;二、将根长达到12~14mm的生根苗从试管中移到装有蒸馏水的容器中,在生根苗上扣上透明容器保湿,水培;三、将水培后的生根苗移栽到土壤中,在生根苗上扣上透明容器保湿16天,然后移去透明容器,将土壤中的生根苗带土移栽到大棚,即完成杨树组培苗的生根移栽。本发明方法安全可靠,移栽到大棚后移栽成活率达到95%以上。

    一种小规模木霉菌固态发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55949B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510756577.X

    申请日:2015-11-09

    Abstract: 一种小规模木霉菌固态发酵方法,它涉及一种固态发酵方法。它要解决现有小规模发酵木霉菌存在产孢量少,发酵后期出现自溶现象的问题。方法:一、制备PDA斜面培养基并接种木霉菌,培养后制备菌液;二、制备发酵料并灭菌;三、发酵料接菌,进行发酵,待孢子全部散出即完成。本发明无需严格控制生产条件,操作简单,且无需大型设备,无需设立单独的生产空间,适合于在实验室进行小规模生产,占地面积小,成本低;同时木霉菌产孢量少,发酵周期短,仅用10天左右即可完成,并且发酵后期不会出现自溶现象。

    一种植物根际木霉菌分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46543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354447.3

    申请日:2015-06-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14

    Abstract: 一种植物根际木霉菌分离方法,它涉及一种木霉菌分离方法。它要解决现有木霉菌分离存在分离速度慢、效率低,被分离的木霉菌多样性差的问题。方法:一、样品采集及处理;二、制备样品原液及其稀释液;三、样品原液及其稀释液,利用灭过菌的涂布涂在孟加拉红固体培养基表面,培养后获得木霉菌落;四、观察并挑取木霉菌落,分别转接到PDA斜面培养基中,培养后获得木霉菌纯培养物,即完成植物根际木霉菌的分离。本发明可在所有植物根系及根际土壤中分离出多种木霉菌,木霉菌落可在24~48h内被获得,单次分离20株以上,保证多样性鉴定的需求,免去单孢分离的步骤。

    欧美杂种山杨组培苗瓶外袋生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19128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456955.9

    申请日:2012-11-14

    Abstract: 欧美杂种山杨组培苗瓶外袋生根方法,涉及一种欧美杂种山杨组培苗生根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欧美杂种山杨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培养成本高、生产周期长,组培苗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方法:一、将聚丙烯塑料袋的底部用封口机塑封,制作成生根培养袋;二、将泥炭土和沙混合,高温灭菌得培养料,将培养料分装于生根培养袋中;三、将培养袋中的培养料挖穴,用生根培养液将每个穴润湿;四、将欧美杂种山杨组培苗从培养基中取出,栽入培养袋的穴中,将培养袋顶部用封口机封好,置于温室大棚内培养5~7天后,将培养袋顶部划开,再培养8~10天,即得欧美杂种山杨生根苗。本发明方法用于欧美杂种山杨无性繁殖领域。

    一株哈茨木霉及其应用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480147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402041.8

    申请日:2022-04-18

    Abstract: 一株哈茨木霉及其应用,它涉及农业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植株扦插,尤其是红瑞木扦插繁殖成活率低的问题。本发明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NECC10059,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为2015年7月16日,保藏号为CGMCC NO.11122。它用于促进扦插后植株的生长。本发明的哈茨木霉有利于红瑞木硬枝扦插繁殖、哈茨木霉对红瑞木扦插成活率、成活后植株健康的促进作用,对利用操作简便的木霉诱导方法促进红瑞木高效、经济的扦插扩繁有重要意义。本发明应用于红瑞木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