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056857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310112380.3
申请日:2013-03-22
IPC: B09C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污染土壤电动辅助微生物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向油污染土壤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溶液;(2)向步骤(1)处理后的土壤中添加N、P营养溶液;(3)向步骤(2)处理后的土壤中添加6-8%的石油降解菌群,混合均匀;(4)向步骤(3)处理后的土壤中添加2%的有机添加剂(W/W);(5)将电阻丝按蛇形往返编织在钢丝网上,制成电阻丝加热板,同时并联温度控制器,外接电源插头;(6)将步骤(4)处理的油污土壤放入反应池,并将电阻丝加热板放置在油污染土壤的底端和顶端,将控温器探头插入油污染土壤底部,接通电源即可。本发明可修复高含油量的土壤,且具有修复时间短、污油去除率高、适于低温环境等优点。图为油污染土攘电动辅助微生物修复方法的流程图。
-
公开(公告)号:CN102919128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456955.9
申请日:2012-11-14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欧美杂种山杨组培苗瓶外袋生根方法,涉及一种欧美杂种山杨组培苗生根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欧美杂种山杨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培养成本高、生产周期长,组培苗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方法:一、将聚丙烯塑料袋的底部用封口机塑封,制作成生根培养袋;二、将泥炭土和沙混合,高温灭菌得培养料,将培养料分装于生根培养袋中;三、将培养袋中的培养料挖穴,用生根培养液将每个穴润湿;四、将欧美杂种山杨组培苗从培养基中取出,栽入培养袋的穴中,将培养袋顶部用封口机封好,置于温室大棚内培养5~7天后,将培养袋顶部划开,再培养8~10天,即得欧美杂种山杨生根苗。本发明方法用于欧美杂种山杨无性繁殖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4056857B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310112380.3
申请日:2013-03-22
IPC: B09C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污染土壤电动辅助微生物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向油污染土壤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溶液;(2)向步骤(1)处理后的土壤中添加N、P营养溶液;(3)向步骤(2)处理后的土壤中添加6‑8%的石油降解菌群,混合均匀;(4)向步骤(3)处理后的土壤中添加2%的有机添加剂(W/W);(5)将电阻丝按蛇形往返编织在钢丝网上,制成电阻丝加热板,同时并联温度控制器,外接电源插头;(6)将步骤(4)处理的油污土壤放入反应池,并将电阻丝加热板放置在油污染土壤的底端和顶端,将控温器探头插入油污染土壤底部,接通电源即可。本发明可修复高含油量的土壤,且具有修复时间短、污油去除率高、适于低温环境等优点。图1油污染土攘电动辅助微生物修复方法的流程图。
-
公开(公告)号:CN101897296B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010230886.0
申请日:2010-07-15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欧美山杨杂种(Populus tremula×P.tremuloides)组织培养的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欧美山杨杂种的外植体消毒后接种在启动培养基上培养,得到无菌试管苗;(2)将步骤(1)所得到试管苗截段,插入分化培养基中培养;(3)将步骤(2)所得到幼苗截段,插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4)将生根后的幼苗截段后转接至生根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5)炼苗、移栽,即得。本发明欧美山杨杂种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具有幼苗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幼苗健壮,叶色嫩绿,不易玻璃化,生产成本低、可工厂化生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836577B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010187327.6
申请日:2010-05-27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A01G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欧美山杨杂种苗木的扦插繁育方法,包括:准备插床,制备插穗,处理插穗,扦插,插后管理,移栽定植;其中,所述的制备插穗包括:每年3-5月采集欧美山杨杂种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枝为插条,从插条中剪取单节单叶茎段作为插穗。采用本发明方法扦插繁育欧美山杨杂种苗木,扦插后1周插条就长出愈伤组织,12天后开始生根,18天后平均根长达到6.5cm,根平均直径达到0.18cm,生根率达到80%以上,本发明方法较大程度的提高了欧美山杨杂种扦插成活率。此外,本发明方法还具有出苗时间短,生根率高,技术简单易于掌握,繁殖成本低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836577A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1010187327.6
申请日:2010-05-27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A01G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欧美山杨杂种苗木的扦插繁育方法,包括:准备插床,制备插穗,处理插穗,扦插,插后管理,移栽定植;其中,所述的制备插穗包括:每年3-5月采集欧美山杨杂种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枝为插条,从插条中剪取单节单叶茎段作为插穗。采用本发明方法扦插繁育欧美山杨杂种苗木,扦插后1周插条就长出愈伤组织,12天后开始生根,18天后平均根长达到6.5cm,根平均直径达到0.18cm,生根率达到80%以上,本发明方法较大程度的提高了欧美山杨杂种扦插成活率。此外,本发明方法还具有出苗时间短,生根率高,技术简单易于掌握,繁殖成本低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897296A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1010230886.0
申请日:2010-07-15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欧美山杨杂种(Populus tremula×P.tremuloides)组织培养的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欧美山杨杂种的外植体消毒后接种在启动培养基上培养,得到无菌试管苗;(2)将步骤(1)所得到试管苗截段,插入分化培养基中培养;(3)将步骤(2)所得到幼苗截段,插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4)将生根后的幼苗截段后转接至生根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5)炼苗、移栽,即得。本发明欧美山杨杂种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具有幼苗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幼苗健壮,叶色嫩绿,不易玻璃化,生产成本低、可工厂化生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08639364U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821078630.0
申请日:2018-07-11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果蝇培养装置。目前现有的转移方法是直接将果蝇引入或施加外力将果蝇倒入新的瓶体中,但是直接引入或施加外力容易将旧的培养基导入新瓶造成污染。本实用新型组成包括:外瓶体(13),所述的外瓶体上部与封盖(7)螺纹连接,所述的封盖上部塞有棉塞(5),所述的外瓶体内部设置上下分布的两个圆形板(1),所述的圆形板上具有出蝇口(12),立管(9)下部穿过位于上部所述的圆形板与位于下部所述的圆形板通过轴承连接,位于上部所述的圆形板的出蝇口上部与收集器(3)固定连接,所述的立管上部设置有一圈LED灯(8)。本实用新型用于果蝇培养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212414387U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20616434.5
申请日:2020-04-22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A01K67/033 , A01M1/02 , A01M1/10
Abstract: 处女蝇收集装置。经常因为学生有课、实验室使用时限等因素导致挑选超时。本实用新型组成包括:培养瓶(2),培养瓶上塞有柱状瓶塞(3),柱状瓶塞右侧面与放大器(6)的进虫孔(12)之间通过连接管(4)连通,放大器上的两个出虫孔(14)分别连通有带螺纹端头的L形管(7),带螺纹端头的L形管底部螺纹连接在收集瓶(8)上,放大器包括盒体(11),盒体顶部固定有放大镜(9),盒体内部右端底面上粘接有隔板(13),盒体左端的挑选孔(19)与螺纹堵头(10)螺纹连接,柱状瓶塞的轴向上开设多个圆形通孔(15),柱状瓶塞顶部具有内腔(16)。本实用新型用于处女蝇收集。
-
公开(公告)号:CN208387669U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21093856.8
申请日:2018-07-11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果蝇移瓶装置。目前现有的转移方法是直接将果蝇引入或施加外力将果蝇倒入新的瓶体中,但是直接引入或施加外力对果蝇移瓶均无法保证转移果蝇数量,而且容易将旧的培养基导入新瓶造成污染,同时还会对果蝇造成伤害。本实用新型组成包括:培养瓶(7),所述的培养瓶上部与上座(5)通过连接架(4)连接,所述的上座外部与收口瓶(6)螺纹连接,所述的收口瓶内部设置有水平布置的底板(2),所述的底板四周分别与所述的收口瓶通过弹簧(9)连接,所述的收口瓶底部四周分别布置有镜片(10),所述的收口瓶底部设置有开口,所述的开口处塞有胶塞(8),所述的底板底部固定有一组LED灯(1)。本实用新型用于果蝇移瓶装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