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限理性的共乘出行流量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88565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68535.0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限理性的共乘出行流量预测方法及系统,涉及流量预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构建共乘网络的网络拓扑结构、交通流量约束与广义出行成本函数,并假设共乘网络中的出行者均具有有限理性,进行出行决策时追求可接受的而非最优的出行方案,为预测城市交通网络在有限理性共乘用户均衡状态下的路径流量集合与可接受出行方案集合,本发明建立带均衡约束的数学规划模型并将其转化为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应用商业软件、结合并行计算进行求解。相比于过去的交通流量预测方法,本发明同时考虑了共乘出行的新兴出行方式和有限理性的出行决策过程。

    一种高导热率高延性地聚合物复合材料与能源桩

    公开(公告)号:CN117865564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669891.5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导热率高延性地聚合物复合材料与能源桩,该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细骨料20~30份、胶凝材料70份、铜粉0~10份、PVA纤维和碱激发液,其中,所述PVA纤维的体积掺量为0~2%,细骨料、胶凝材料和铜粉的总质量与碱激发液的添加量配比为1kg:250‑360mL。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聚合物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简单,具备高延性和环保性,同时保持高强度。此外,还能够增大导热系数,以提高能源桩的传热效率。该发明中的双W型交换液管道被牢固固定在螺旋箍筋的内部,使其与螺旋箍筋相连,从而增强了高导热率高延性能源桩的稳定性。液体通过双W型交换液管道更广泛地接触高延性聚合物复合材料桩身,进一步提高了传热效率。

    一种高导热率低碳能源桩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84392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075382.3

    申请日:2023-02-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导热率低碳能源桩及其制造方法,其中高导热率低碳能源桩包括桩体,桩体采用高导热率低碳地聚合物混凝土浇筑而成,桩体内部设置有螺旋箍筋及若干根U型交换液管道,若干根U型交换液管道均固定连接在螺旋箍筋的内侧壁上。本发明制造的高导热率低碳能源桩在降低水泥使用率的同时,通过在高导热率低碳地聚合物混凝土中添加铜粉,在高导热率低碳地聚合物混凝土内部形成有效的铜导热通道,提高了高导热率低碳地聚合物混凝土的有效导热系数,从而保证高导热率低碳能源桩的换热效率,制备工艺简单,低碳环保,且保持高强度,还可增大导热系数,提高导热率。

    一种高导热率低碳能源桩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84392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075382.3

    申请日:2023-02-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导热率低碳能源桩及其制造方法,其中高导热率低碳能源桩包括桩体,桩体采用高导热率低碳地聚合物混凝土浇筑而成,桩体内部设置有螺旋箍筋及若干根U型交换液管道,若干根U型交换液管道均固定连接在螺旋箍筋的内侧壁上。本发明制造的高导热率低碳能源桩在降低水泥使用率的同时,通过在高导热率低碳地聚合物混凝土中添加铜粉,在高导热率低碳地聚合物混凝土内部形成有效的铜导热通道,提高了高导热率低碳地聚合物混凝土的有效导热系数,从而保证高导热率低碳能源桩的换热效率,制备工艺简单,低碳环保,且保持高强度,还可增大导热系数,提高导热率。

    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拼车流量及碳排放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885658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68442.8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拼车流量及碳排放预测方法及系统,涉及车流量预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接收城市交通网络相关数据,基于城市交通网络相关数据生成连通网络,基于连通网络生成流量守恒约束和拼车匹配约束;基于广义出行效用函数和流量守恒约束和拼车匹配约束,生成变分不等式模型,其中,所述广义出行效用函数基于累积前景理论计算得出的出行时间前景进行建立;基于并行自适应投影梯度下降算法对变分不等式模型进行求解,得出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拼车用户均衡流量;通过预先建立的环境成本函数,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拼车用户均衡流量计算拼车出行方式对于城市交通碳排放的影响作用。

    一种角度可调的图像识别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7208684U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20327443.1

    申请日:2022-02-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郭冠初 张林锋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角度可调的图像识别装置,包括底座,底座顶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顶端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顶部一端固定有竖向安装板,竖向安装板上安装有往复升降机构;支撑板顶部另一端固定有竖向铰接板,竖向铰接板上铰接有摄像头;往复升降机构顶部铰接有连接杆,摄像头与连接杆的末端铰接,摄像头通过连接杆与往复升降机构传动配合;底座顶端安装有驱动件,驱动件用于驱动支撑柱转动。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件的设置,可以实现摄像头在水平面内的方向调节,通过往复升降机构设置,往复升降机构通过连接杆对摄像头进行驱动,实现摄像头在竖向平面内的方向调节,灵活性好,能够更好的满足图像采集的需要,方便使用者使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