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478077B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510958166.9
申请日:2015-12-17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孔分子筛/磷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目的在于解决现有SBA‑15分子筛对铀酰吸附量不足的问题。该复合材料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75~97%的SBA‑15介孔分子筛、3~25%的磷酰胺基团,磷酰胺基团与SBA‑15之间通过共价键作用相连。本发明实质上为一种SBA‑15介孔分子筛‑磷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介孔分子筛/磷酰胺复合材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以及对铀酰较佳的亲和力,具有优异的铀酰离子吸附性能,能够有效解决现有SBA‑15分子筛对铀酰吸附量不足的问题。同时,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产率高,能够满足工业化大规模应用的需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大规模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478077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10958166.9
申请日:2015-12-17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0/186 , B01J20/3204 , B01J20/3219 , B01J20/325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孔分子筛/磷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目的在于解决现有SBA-15分子筛对铀酰吸附量不足的问题。该复合材料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75~97%的SBA-15介孔分子筛、3~25%的磷酰胺基团,磷酰胺基团与SBA-15之间通过共价键作用相连。本发明实质上为一种SBA-15介孔分子筛-磷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介孔分子筛/磷酰胺复合材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以及对铀酰较佳的亲和力,具有优异的铀酰离子吸附性能,能够有效解决现有SBA-15分子筛对铀酰吸附量不足的问题。同时,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产率高,能够满足工业化大规模应用的需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大规模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304995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011102594.9
申请日:2020-10-15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IPC: G01N23/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WDXRF测定LaNix合金中Ni/La原子比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配置多个Ni/La原子比在(x±0.4):1范围内的La‑Ni标准溶液,La‑Ni标准溶液浓度为20mg/mL,x的为LaNix合金中Ni的原子数;S2、取各个标准溶液制成标样,留待测试;S3、将标样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测量,获得各标样LaLα(4.65keV)和NiKα(7.478keV)净峰强度,对各个标样的Ni/La原子比与其特征峰强度比进行线性拟合,得到工作曲线和拟合系数;S4、取LaNix合金样品置于溶样杯中,加入浓硝酸,加热使其完全溶解,加入柠檬酸加热浓缩定容;S5、取步骤S4的液体制成试样,留待测试;S6、测得试样中的NiKα(7.478keV)和LaLα(4.65keV)线的净峰强度,带入步骤S3中的工作曲线可得试样中Ni/La原子比。本发明相比其他化学分析方法简便、快速、分析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967146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304177.3
申请日:2019-04-16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IPC: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流控层流芯片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微流控层流芯片使用过程中有机相和水相容易混合的问题,包括微流控层流芯片和夹具,微流控层流芯片包括一层亲水性芯片和一层疏水性芯片,两层芯片均设置有微通道,有机相溶剂在疏水性芯片的微通道中流动,水相溶剂亲水性芯片的通道中流动,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一层亲水性和一层疏水性芯片表面各刻蚀一微通道,然后将两层芯片具有微通道的一面对准键合,得到微流控层流芯片,然后选取两块面板作为夹具,上面板设置两组入口和出口,微流控层流芯片放置在两块面板之间进行组装。采用上述结构的微流控层流芯片能够实现有机相和水相的完全分离,同时简化了制作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14481228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54302.9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备铀钛合金的方法。本发明采用三电极体系,以熔融态碱金属卤化物为电解液,以U3O8和TiO2的混合物块体为工作电极进行电解还原,得到所述铀钛合金。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以U3O8和TiO2的混合物为工作电极进行电解还原,在电场作用下,工作电极中的U3O8以及TiO2中的氧会以离子形式进入并溶解在熔融态碱金属卤化物中,通过电子扩散、电子迁移和电子对流的作用在三电极体系中的辅助电极上完成放电,最终制备得到铀钛合金。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采用电解还原U3O8和TiO2的混合物制备铀钛合金,不仅不存在元素偏析,而且合金成分调控范围大、系统安全性高、操作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9390207A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811233932.5
申请日:2018-10-23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永久磁铁的可变质量色散的质量分析器系统,解决了现有磁质量分析器结构复杂的问题。系统包括扇形磁铁、在离子束的聚焦线上排列设置固定的多离子检测器、设置在扇形磁铁与多离子检测器之间的双静电四极杆系统、对不同元素的离子束进行电扫描的宽范围离子加速直流高压电源和对双静电四极杆系统进行供电的直流稳压电源,扇形磁铁为永久磁铁,通过改变双静电四极杆系统中的四极杆电压,调整质量色散使得不同质量数元素的同位素离子束与固定间距的多离子检测器相适应,本发明通过同时去除电磁铁恒流电源和可移动多离子检测器系统,简化了目前应用的电磁铁磁质量分析器系统,提高了质谱峰位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26559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100556.3
申请日:2023-08-2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IPC: C25C3/3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工冶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由锕系氧化物制备锕系金属的方法。一种由锕系氧化物制备锕系金属的方法,包括:将锕系氧化物和硼源混合进行还原反应制得锕系硼化物,再将锕系硼化物作为阳极进行熔盐电解反应。方法简单稳定,对设备要求低,成本低,环保,且可以制备出纯度较高的锕系金属。
-
公开(公告)号:CN109390207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811233932.5
申请日:2018-10-23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永久磁铁的可变质量色散的质量分析器系统,解决了现有磁质量分析器结构复杂的问题。系统包括扇形磁铁、在离子束的聚焦线上排列设置固定的多离子检测器、设置在扇形磁铁与多离子检测器之间的双静电四极杆系统、对不同元素的离子束进行电扫描的宽范围离子加速直流高压电源和对双静电四极杆系统进行供电的直流稳压电源,扇形磁铁为永久磁铁,通过改变双静电四极杆系统中的四极杆电压,调整质量色散使得不同质量数元素的同位素离子束与固定间距的多离子检测器相适应。本发明通过同时去除电磁铁恒流电源和可移动多离子检测器系统,简化了目前应用的电磁铁磁质量分析器系统,提高了质谱峰位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807876B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510275483.0
申请日:2015-05-27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IPC: G01N27/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放射性物质的电喷雾质谱联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目的在于解决对锕系元素进行放射性防护研究时,需要将质谱仪整体封存在手套箱中,而质谱仪体积庞大、连接有多种附件,封装难度较大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分析和研究,提出一种全新的装置,通过该装置能有效避免样品逸散到空气中所产生的潜在危险。本发明可用于以锕系元素为代表的放射性物质的质谱研究,具有较强的应用范围,能避免放射性物质逸散到空气中产生放射性污染的潜在危险。同时,本发明通过毛细管连接件还能引入反应性物质,使得本发明能够用于研究离子-分子反应。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现有装置防护可能的问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大规模推广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807876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275483.0
申请日:2015-05-27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IPC: G01N27/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放射性物质的电喷雾质谱联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目的在于解决对锕系元素进行放射性防护研究时,需要将质谱仪整体封存在手套箱中,而质谱仪体积庞大、连接有多种附件,封装难度较大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分析和研究,提出一种全新的装置,通过该装置能有效避免样品逸散到空气中所产生的潜在危险。本发明可用于以锕系元素为代表的放射性物质的质谱研究,具有较强的应用范围,能避免放射性物质逸散到空气中产生放射性污染的潜在危险。同时,本发明通过毛细管连接件还能引入反应性物质,使得本发明能够用于研究离子-分子反应。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现有装置防护可能的问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大规模推广和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