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湖泊底泥制备的沉积物/沸石控氮材料及方法、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006814B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510771749.0

    申请日:2015-1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利用湖泊底泥制备的沉积物/沸石控氮材料及方法、应用,通过采集湖泊底泥为原料,经冷冻干燥,研磨过筛,得到沉积物粉体,备用;取沸石,研磨过筛,得到沸石粉体,备用;然后取处理后的沉积物粉体进行恒温加热处理,然后冷却,备用;向沉积物粉体中按比例加入沸石粉体,混合均匀,然后向混合的原料中加水浸润,挤压成型,焙烧,即得沉积物/沸石控氮材料;本发明以湖泊底泥为原材料,结合沸石材料,使得沉积物/沸石控氮材料对氨氮吸附性能显著提高,氨氮解吸能力显著降低;材料取材廉价,安全性高,社会经济效益好,对湖泊水体没有生态风险,节能环保;在应用过程中显著削减沉积物间隙水氨氮浓度,达到湖泊底泥氨氮释放阻控目的。

    一种沉积物-水界面磷释放控制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277672B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610797808.6

    申请日:2016-08-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沉积物‑水界面磷释放控制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材料首创性地以湖泊沉积物与高岭土混合物为基本原料,经氧化、铁盐改性、造粒和焙烧等处理过程,显著降低了材料对磷酸盐的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值,提高了其线性分配系数Kd值,使得本发明的材料可有效削减沉积物间隙水磷酸盐浓度,抑制沉积物‑水界面磷酸盐释放,由于材料本身磷酸盐的解吸能力较弱,吸附能力和缓冲能力均较强,因此本发明所述材料能够真正实现对沉积物‑水界面磷释放的有效阻控。并且本发明的材料取材廉价,社会经济效益好,安全性高,对湖泊水体没有生态风险,节能环保,在应用过程中对滇池不同湖区沉积物‑水界面磷释放控制效果显著。

    用于沉水植物培育和根际微区DGT测试的根箱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58995B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610118396.9

    申请日:2016-0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沉水植物培育和根际微区DGT测试的根箱及其使用方法,所述根箱采用两个滤网将其箱体内腔分隔成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层腔室、中层腔室和上层腔室,并将沉水植物的根部培育在中层腔室中,有效地将根际微区的沉积物与无根沉积物明显区分开,同时本发明的根箱装置在其中层腔室的侧壁上设置有供DGT、沉积物取样器通过的检测口,实现了DGT对磷等元素在植物根际/沉积物界面迁移过程的原位、准确测定,同时还能获得完整的植物根部特征,并且本发明的根箱具有结构简单、植物成活率高及能用于磷等元素生物有效性评估的优点。本发明的根箱使用方法能够同步实现对沉水植物的培育和根际微区DGT的原位测试,其操作简便、易于大规模推广。

    一种湖泊内源控制砖体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45627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410705452.X

    申请日:2014-1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湖泊内源控制砖体及其使用方法,该砖体由以下步骤制成:(1)取湖泊底泥,对底泥中的铁和磷的含量进行测定;(2)向该底泥中添加铁盐并混合;(3)对步骤(2)的混合物进行晾晒,当晾晒至含水率为50-60wt%时将该混合物制成砖坯;(4)将该砖坯阴干2-3天后煅烧;(5)在煅烧后的砖体上表面打出多个种植孔;该湖泊内源控制砖体。本发明的湖泊内源控制砖体放入湖泊后,可降低底层水体的应切力及水体流动对沉积物的扰动,从而降低沉积物再悬浮的营养盐释放,可以调节沉积物水界面铁磷比以有效改善泥-水界面的化学性状,增加沉积物中磷的稳定性,增强沉水植物的定植和扩增能力。(6)在每个所述种植孔内种植上沉水植物,即得

    沉积物内源磷负荷控制底泥改性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277673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797810.3

    申请日:2016-08-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1/00 C02F11/12 C02F11/18 C02F2103/0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沉积物内源磷负荷控制底泥改性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材料首创性地以湖泊沉积物为基本原料,利用沸石和聚合氯化铝改性、造粒和焙烧等过程,显著降低了材料对磷酸盐的吸附-解吸平衡浓度,增强了其最大吸附量。通过原位模拟沉积物-水界面磷释放过程,证明了本发明的材料可有效抑制沉积物-水界面磷酸盐释放,由于材料本身磷酸盐的解吸能力较弱,且吸附容量较大,因此本发明所述材料能够真正实现沉积物内源磷负荷控制,达到改善湖泊/水库水质的目的。并且本发明的材料取材廉价,社会经济效益好,安全性高,对湖泊水体没有生态风险,节能环保,在应用过程中对滇池不同湖区沉积物-水界面磷释放控制效果显著。

    用于沉积物营养盐释放阻控技术研究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74057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285878.3

    申请日:2016-05-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沉积物营养盐释放阻控技术研究的实验装置,包括:阻控实验容器,在阻控实验容器的侧壁上设置有可密封闭合的通道开口;分离片,适宜于从通道开口插入并与阻控实验容器的内壁相贴合;在阻控实验容器的侧壁上设置有抬升机构,抬升机构适宜于带动分离片上升至阻控实验容器的顶部。本发明中用于沉积物营养盐释放阻控技术研究的实验装置,能严格模拟实地环境条件,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能够有效模拟改性材料对沉积物中营养盐释放阻控过程的实验装置和方法的技术问题,并能得到较为完整的阻控实验后的改性材料和沉积物,对研究各种改性材料对沉积物的阻控过程和机理,以及实验后的改性材料和沉积物变化情况具有较好的效果。

    湖泊厌氧表层沉积物磷释放特征的DGT-DIFS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60025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674481.4

    申请日:2014-11-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湖泊厌氧表层沉积物磷释放特征的DGT-DIFS测定方法,该测定方法通过对整个湖泊的多个表层沉积物样点进行磷的DGT-DIFS测定,并将第(I)、(II)提取相中磷的浓度之和作为表层沉积物中的磷贮库,使得根据本发明所述测定方法所确定的磷的固液分配系数才真正符合磷释放原理并能保证DIFS运算的准确度,进而使得本发明所述测定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完成对整个湖泊的沉积物中磷的吸附/解吸/扩散过程的评价和释放风险的评估。

    葛根素在TBBPA诱导心脏发育毒性中的保护作用

    公开(公告)号:CN103432113B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310410522.4

    申请日:2013-09-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环境污染物TBBPA所诱导毒害的研究和评价方法及一种中药有效成分在环境污染物TBBPA所致病害的防护方面的新应用,尤其涉及葛根素在TBBPA诱导毒害方面的保护作用。本发明通过对不同浓度的TBBPA暴露斑马鱼胚胎后的形态学指标测试,毒性靶器官的探寻,凋亡及凋亡机制的观察与解析,深入解释TBBPA毒性机制。结果显示葛根素对TBBPA诱导的在斑马鱼胚胎心血管发育过程中有重要意义的相关基因Tbx1,Bmp2b及Raldh2的异常表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探讨了葛根素对TBBPA诱导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的保护作用,既有助于探讨中药有效成分的药用价值和作用机理,也可为环境污染物危害防治提供新路径。

    一体化脱氮组合装置及脱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64640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201471.9

    申请日:2014-05-14

    Abstract: 一种一体化脱氮组合装置,其主要由一上流式反应器和上流式固定化细菌-羊角月牙藻反应器组成。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一体化脱氮组合装置进行污水脱氮处理的方法。本发明具有脱氮效率高,投资及能耗低,占地面积小,操作简便,适用水质广泛,环境风险低等特点。

    基于厌氧氨氧化耦合强化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的工艺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287249B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1710490279.X

    申请日:2017-06-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厌氧氨氧化耦合强化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的工艺及系统,包括:(1)将有机废弃物与水的混合物进行水解酸化反应,反应过程中控制混合物的pH值为5.5~6.5;(2)混合物完成水解酸化反应后,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进行产氢产乙酸反应;(3)完成产氢产乙酸反应的出水Ph值调节至7~7.3,再进行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反应,完成全程自养脱氮;(4)将完成全程自养脱氮后的出水的Ph值调节至7~7.5,进入甲烷化反应阶段。本发明中的工艺通过设置全程自养脱氮反应与有机废弃物甲烷化反应相耦合,可起到优异的协同作用,一方面有效降低了氨氮含量,另一方面解决了进水pH值不易调节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