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23456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484916.2
申请日:2024-04-2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四川大学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贵州大学 , 三峡大学 ,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常理 , 王永猛 , 魏浪 , 王猛 , 曲直 , 陈求稳 , 严登华 , 安瑞冬 , 李析男 , 张艳霞 , 陈端 , 卢晓春 , 尹华政 , 郑雪玉 , 林育青 , 脱友才 , 穆祥鹏 , 陈旻 , 秦天玲 , 杨韬 , 王煜 , 殷国栋 , 陆波 , 马卫忠 , 张庆 , 高传彬 , 杜帅群 , 李延孟 , 金志军 , 王火云 , 张倩 , 单承康 , 张峻玮 , 吴瑶洁 , 汤永娟 , 张蜀豫 , 李楠 , 唐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坝大库原址重建下游流量保供的施工方法,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在旧坝原址的下游设置堰坝并形成反调节水库;堰坝包括溢流坝段和生态闸门段;生态闸门段和溢流坝段上分别设置有多个闸门;当旧坝完全拆除时,在旧坝坝址处采用分段围堰结构进行分段修筑新坝;并以未建成围堰的部位作为下泄流量的通道向反调节水库泄水、或者利用已修筑完成的新坝段向反调节水库泄水;当旧坝未完全拆除时,利用旧坝作为挡水结构,并在旧坝的下游侧设置有横向挡堰,该横向挡堰位于旧坝发电厂房的上游侧,且横向挡堰的两端连接至两侧山体,利用旧坝已存在的取水口和引水管将水从旧坝上游库区引流至旧坝发电厂房进行发电后下泄至反调节水库。
-
公开(公告)号:CN119145358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431234.1
申请日:2024-10-1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四川大学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常理 , 王永猛 , 王猛 , 安瑞冬 , 陈求稳 , 严登华 , 李析男 , 张艳霞 , 陈端 , 卢晓春 , 郑雪玉 , 林育青 , 脱友才 , 陈旻 , 秦天玲 , 殷国栋 , 陆波 , 马卫忠 , 张庆 , 高传彬 , 李延孟 , 金志军 , 单承康 , 张峻玮 , 吴瑶洁 , 汤永娟 , 张蜀豫 , 李楠 , 唐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应下游多目标生态流量需求的闸坝改造升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原有闸坝的上游新建上游侧闸坝,以及原有闸坝的下游新建下游侧闸坝;S2、对原有闸坝的进行改造,由高闸坝改为低闸坝,保留挡水功能,形成拆后闸坝;S3、在拆后闸坝的一侧或两侧坝肩补建生态泄水闸;S4、在生态泄水闸与岸边之间的位置处新建鱼道,并利用生态泄水闸常年保持正常下泄为新建的鱼道进行补水。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对原有闸坝的升级改造不仅有助于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还能够提升水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具有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9121850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439178.6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四川大学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常理 , 王永猛 , 王猛 , 安瑞冬 , 陈求稳 , 严登华 , 李析男 , 张艳霞 , 陈端 , 卢晓春 , 郑雪玉 , 林育青 , 脱友才 , 陈旻 , 秦天玲 , 殷国栋 , 陆波 , 马卫忠 , 张庆 , 高传彬 , 李延孟 , 金志军 , 单承康 , 张峻玮 , 吴瑶洁 , 汤永娟 , 张蜀豫 , 李楠 , 唐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梯级水库拆除的河道生态修复与生境功能恢复方法,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泥沙输送;步骤二、河道修复;步骤三、冲沙闸改建或补建;步骤四、梯级电站下泄流量调整。从流域梯级整体出发,在完成泥沙输送和待拆大坝拆除后,对待拆大坝上下游的河道生态和生境功能进行修复、恢复,为水生动植物提供适宜生境,对待拆大坝下游的下一级大坝的冲沙闸B进行改建或补建,以提高下一级大坝的调沙冲沙能力,降低下一级大坝出现溃坝的风险,对待拆大坝的上一级大坝、下一级大坝的下泄流量进行调整,使其与生态流量需求相适应。
-
公开(公告)号:CN11970706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069072.X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电建生态环境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IPC: C02F1/52 , C02F1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浊度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所述处理系统包括进水管、控制系统、储泥罐、叠螺机、絮凝处理组件和沉淀池,所述进水管通过絮凝处理组件与沉淀池连接,所述沉淀池通过泥浆管道与储泥罐入口端连接,所述储泥罐出口端与叠螺机通过泥浆管道连接,所述叠螺机通过回水管与沉淀池连接,沉淀池上设置刮泥机,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刮泥机、储泥罐、叠螺机、絮凝处理组件电连接。本发明不仅实现了高浊度原水的自动处理,而且实现了污泥的自动化脱水及废水的循环处理,避免了传统简易三格式沉淀池人工清掏污泥的工作,避免了工作量大、处理水出水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极大改善工地的环境和整洁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79365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117715.3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电建生态环境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砂石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砂石料的降尘加工方法,步骤依次包括初级破碎、第一次振动筛分、中级破碎、第二次振动筛分、制砂和第三次振动筛分;在进行初级破碎时,采用粗碎粉尘净化装置进行除尘,粗碎粉尘净化装置包括旋风除尘器;第一次振动筛分、第二次振动筛分得到的成品料分别通过多级皮带机传送至第一成品料仓、第二成品料仓;在相邻两级皮带机的转接处设置封闭除尘装置;在最末一级皮带机的落料点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减缓落料速度的楼梯式落料装置;第三次振动筛分得到的成品料采用封闭式螺旋输送机输送至第三成品料仓。本发明有效降低了砂石料加工转运过程粉尘污染,防止粉尘逸散对环境的影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