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55508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350128.0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创造属于隧道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级协同让压吸能支护系统。让压吸能锚索起到基本支护作用,环向让压装置能够使初支让压拱架在环向发生恒阻变形,而径向让压装置中初支让压拱架与二衬钢拱架发生相对错位运动,三级让压吸能结构相互配合以适应围岩的超米大变形运动。该三级支护系统将受到的围岩大变形压力稳定下来,缓慢进行初支让压拱架抗压型回缩,降低了抗压型拱架闭锁结构因位移强冲击压力而破坏的可能性;有效控制隧道抗压型压力和隧道围岩挤压变形扩张速率和变形尺寸,使三级支护系统在较好的适应围岩变形的基础上,还保证三级支护系统始终有效起到较好的支护作用,提高了整个支护系统的安全性,有利于减少经济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5788590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310046660.2
申请日:2023-01-3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E21F17/18 , G01V1/30 , E21F17/00 , G06Q10/0635 , G06Q50/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跨断层隧道围岩抗震变形与监测的控制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基于各风险评估因子以及各风险评估因子对应的评估权重,构建风险评估矩阵,以建立风险值与破坏程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风险评估因子至少包括:围岩相对变形量、强度应力比和震中距;获取目标隧道的风险评估因子的取值,并基于风险评估矩阵,计算目标隧道的风险值,以根据风险值与破坏程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隧道所属的破坏程度;基于不同破坏程度采用隔震减震措施、吸能支护措施联合防治,当隧道严重破坏时,在施加减震措施的基础上运用高应力NPR锚网索强化支护效果,通过模型相似试验对地震破坏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反馈并优化支护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4457021B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410559858.1
申请日:2014-10-2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F25B2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井涌水冷热量利用系统,包括水泵、冷热转换器和升降温工作站,水泵入口连通涌水;冷热转换器包括相互热交换的一次水循环系统和二次水循环系统,冷热转换器中的一次循环水为涌水,涌水的流动动力由水泵提供,二次水循环系统吸收一次水循环系统带来的涌水的冷量或热量;升降温工作站与二次水循环系统连通设置,升降温工作站对二次水循环系统带来的冷量或热量进行处理后输出。本发明中在矿井中设置冷热转换器,通过相互热交换的一次水循环系统和二次水循环系统,将涌水的冷热量输送至升降温工作站,且涌水不进入升降温工作站,因此不须对涌水进行水处理净化,而且本发明的结构简单、冷热量利用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195426B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310141992.5
申请日:2013-04-2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倾角煤层长壁工作面无煤柱开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挖掘上顺槽巷道与下顺槽巷道;(2)安装恒阻大变形锚杆,加工一排垂直聚能爆破孔,并实施爆破预裂;(3)架设支撑顶板的柱体并在柱体背后设防护层;(4)进行回采,回采面的顶板沿预裂切缝发生滑落;(5)撤出柱体,并挂网及喷射混凝土,形成支护层;(6)安装可注浆恒阻长锚杆,并进行注浆;(7)以原下顺槽巷道位置自动形成的巷道作为下一开采面的上顺槽巷道;(8)重复步骤(2)-(7)。本发明使采空区顶板沿预裂切缝垮落,并同时避免下顺槽顶板遭到破坏,防止垮落小矸石进入下顺槽巷道,使得原下顺槽巷道位置自动成巷。
-
公开(公告)号:CN119206386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150568.1
申请日:2024-08-2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6V10/77 , G06V10/766 , G06V10/2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多角度投影的法向量计算方法、系统、介质和设备,属于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领域。通过计算点云P中的所有点的初始法向量,并判断点p是否为尖锐点,如果是,则将其近邻点集分别投影到不同的方向,然后使用多尺度半径邻域搜索的方法对第一方向上的第一投影点集进行搜索,获得特征点集,使用L1中值内骨骼提取算法对第二方向上的第二投影点集进行提取,获得内骨骼点集,将特征点集映射到内骨骼点集并进行直线拟合,得到第一直线方程和第二直线方程,再利用两直线的角平分线对点p的近邻点集进行分割,选择与点p在同一边的点集作为点p的新的近邻点集,重新计算点p的法向量。该方法通过双投影法及近邻点分割,有效保留点云尖锐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6464444B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0294858.2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式非爆破网面钻胀切顶卸压方法,该机械式非爆破网面钻胀切顶卸压方法包括一种机械式非爆破网面钻胀切顶卸压装置,该卸压装置包括智能定向钻胀机,该钻机整机具有前后移动、前后摆动、左右移动、左右摆动、左右扭转等功能,通过角度平衡仪和定向钻臂,精准控制切顶角度,实现多方位快速定位,便于钻孔施工。本发明采用上述一种机械式非爆破网面钻胀切顶卸压方法,利用智能定向钻胀机钻孔最终形成的网面结构切断了采空区顶板与巷道顶板间的覆岩传递路径,通过支架反复承载进一步弱化空间连接,在工作面回采后,采空区顶板能够在自重及矿山压力作用下,沿钻孔网面自动垮落形成巷帮,从而达到切顶卸压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3615258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310656960.9
申请日:2013-12-0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E21D11/00
Abstract: 一种巷道交叉点的中间岩柱的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支护结构包括多个双控锚固装置和钢筋网,每一个所述双控锚固装置具有杆体和两个托盘,并能从所述中间岩柱的第一表面中穿入,并从所述中间岩柱的第二表面穿出,使所述杆体的两端部从所述中间岩柱暴露出,所述钢筋网包覆在所述中间岩柱的外表面,并固定于所述杆体的两端部,所述两个托盘固定于所述杆体的两端并抵接所述中间岩柱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固定所述钢筋网。
-
公开(公告)号:CN103233740B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310141697.X
申请日:2013-04-2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E21C4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距离薄煤层切顶成巷无煤柱开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挖掘上顺槽巷道与下顺槽巷道;(2)安装但先不予注浆的注浆恒阻锚索、锚杆及单体液压柱,加工聚能预裂切顶孔,并实施爆破形成预裂切缝;(3)对上层煤层进行回采,直至采空;(4)采场顶板沿浅部聚能预裂切缝垮落;(5)对下顺槽巷道的上帮侧壁喷射混凝土喷层,并对注浆恒阻锚索和注浆恒阻锚杆实施注浆;(6)对下层煤层进行回采,直至采空,采场顶板沿深部聚能预裂切缝垮落;(7)以原下顺槽巷道位置自动形成的巷道作为下一开采面的上顺槽巷道;(8)重复步骤(2)-(7)。本发明中由聚能预裂切顶孔形成的顶板爆破切缝,可分两次进行浅部与深部的断裂,实现采场顶板的两次垮落。
-
公开(公告)号:CN102636398B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210102230.X
申请日:2012-03-3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1N3/3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拟冲击型岩爆的实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作具有贯穿孔洞或者半截孔洞的岩样试件;向所述岩样试件加载三向初始静载应力;向岩样试件加载扰动载荷0.5-10分钟,观察岩样试件的贯穿孔洞或者半截孔洞内表面是否有剥落现象;观察孔洞内表面是否出现剥落现象,若出现并进一步被破坏,则观察、记录该破坏过程,若未出现则提高向岩样试件加载的静载应力值,或者提高扰动载荷强度继续重复实验过程,直至岩样试件进入破坏过程,观察、记录该破坏过程,冲击岩爆实验结束。本发明在扰动载荷作用下成功诱发岩样试件的岩爆现象发生,通过研究岩样试件的岩爆现象的机理,为逐步了解和掌握实际岩爆现象的本质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975475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266617.6
申请日:2025-03-07
Applicant: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十五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IPC: E21B47/06 , E21B47/002 , E21B33/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应力测试系统,公开了一种隧道工程开挖补偿防控的地应力测试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钻杆及封堵测试头推送入测试孔的指定深度;控制前封堵头和后封堵头上的弧形外撑件外扩直至对测试孔内壁面形成顶撑接触;进一步向前封堵头和后封堵头上的注水膨胀橡胶圈进行注水以填充缝隙形成完全密封,向封堵测试头的腔体内注水并持续增压,直至封堵测试头腔体内的岩体壁面发生裂缝,记录发生裂缝时压力值,并关闭增压水泵;通过计算控制终端按照压力调节控制方程控制增压水泵对封堵测试头内的腔体水压进行调节控制。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协同控制机制,基于压裂段的渗流面积、裂缝刚度以及泄漏系数来构建水压调节的控制方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