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590060B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210017768.0
申请日:2012-01-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IPC: G01N15/08
Abstract: 不同坡度土壤稳定入渗仪,包括流量计和储水容器,还包括内入渗框、外入渗框和坡面等高水位板,所述内、外入渗框同轴设置、上下贯通,内外框体各面的厚度自上而下由厚变薄,内外框体上均设有出水口,内外框体对应的一个立面均由上下两板嵌合而成,嵌合交接处密封处理,外入渗框相对两面的内侧以及内入渗框相对两面的内外两侧均等间距设有一组凹槽,坡面等高水位板设于凹槽内,相邻坡面等高水位板与内外框闭合。本发明克服了国内外原有测定方法对土壤扰动和不适合坡地土壤测定的缺点,采用内外正方入渗框法,在不同坡度自然土壤剖面条件下,能够分别测定坡地垂直稳定入渗速率和沿坡侧向稳定渗透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691265A
公开(公告)日:2010-04-07
申请号:CN200910035836.4
申请日:2009-09-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 Y02W10/18
Abstract: 山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面源污染防控与饮水工程相结合的建造方法:(1)采用间种或者套种模式种植山区作物;(2)利用施肥技术节氮控磷、改善土壤有机质;(3)从山顶至山底等距离等高建设3~6级植物篱;(4)建立生态沟渠:在沟底放置复合基质吸附坝;沟壁种植大型水生植物;沟渠出口端设置阀门;(5)建立生物塘:池塘水深不少于2.5m,具有进出水阀门;生物塘近水岸区域及池塘边坡种植大型水生植物;(6)建立土壤渗滤系统:选择在距离生物塘100m之内建设,排放的水直接进入土壤渗滤系统;(7)建立集水井;(8)在一定高度处建立蓄水池。本发明简单易行,防治水源地面源污染效果好,便于推广,同时解决了几千年贫困山区饮水困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439537A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810242996.1
申请日:2008-12-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IPC: B27N5/02 , B27N3/02 , B27N3/08 , B27N1/00 , B27N1/02 , C09J163/00 , C09J177/00
Abstract: 一种耐水且可降解植物栽培载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以废弃稻秸秆为原料,将其粉碎、破碎后加入胶粘剂、固化剂、防水剂,混合均匀后,热压成型为盆钵状或板块状。盆钵底部中央留有一个直径为1~2cm左右的通孔,板材则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直径为4cm左右的栽培孔。以此盆钵为植物栽培载体,栽培上经济类或观赏类植物后,置于浮岛平台载体上即可形成人工浮岛。或以此板块为植物栽培载体,于板材栽培孔中栽培经济类或观赏类植物后,将板块连接形成人工浮岛。
-
公开(公告)号:CN101172822A
公开(公告)日:2008-05-07
申请号:CN200710132253.4
申请日:2007-09-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多介质多孔水质净化透水材料,其特征是以普通混凝土、农林废弃物和其他无机材料为原料制造成型,其中的农林废弃物为稻壳、花生壳、核桃壳等,其他无机材料为煤渣、陶粒、沸石、水渣、钢渣、活性炭等。由于农林废弃物本身含有丰富的碳素,对于低C污水处理,可以持久地为微生物提供较高的C/N比,保持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材料的透水速率≥5mm/s,对污水具有较高的持续处理率,使用寿命很长。
-
公开(公告)号:CN1951837A
公开(公告)日:2007-04-25
申请号:CN200610097845.2
申请日:2006-11-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生态沟渠污水净化方法,其特征是将城镇生活污水和农田排水进行混合处理,城镇生活污水依次流经粗格栅、沉砂池、细格栅、微生物处理池、酸化水解池、风车增氧曝气池、砾石拦截与生物接触氧化床后与农田排水混合,经过由复合介质过滤吸附床层区净化后得到可排放的净化水。
-
公开(公告)号:CN102671632B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210127944.6
申请日:2012-04-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IPC: B01J20/24 , C02F103/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成本生物吸附剂的制作方法,首先选取芝麻秸秆为原材料,然后使用柠檬酸对其进行化学修饰,在芝麻秸秆表面形成大量羧基功能基团,最终制成一种对阳离子染料具有优良吸附效果的低成本生物吸附剂。本发明制备的生物吸附剂的优势在于:①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单层吸附能力为646.2mg/g,接近甚至高于某些活性炭的阳离子染料吸附能力;②为资源化利用农业副产物芝麻秸秆提供了新的路径,有效降低了因其不当利用造成环境风险的可能;③本发明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吸附效果突出,解决了传统化学修饰用化学用剂费用高、制作不便、具有环境风险等缺陷,与活性炭相比,在吸附去除水体中阳离子染料方面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2671632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27944.6
申请日:2012-04-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IPC: B01J20/24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3/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成本生物吸附剂的制作方法,首先选取芝麻秸秆为原材料,然后使用柠檬酸对其进行化学修饰,在芝麻秸秆表面形成大量羧基功能基团,最终制成一种对阳离子染料具有优良吸附效果的低成本生物吸附剂。本发明制备的生物吸附剂的优势在于:①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单层吸附能力为646.2mg/g,接近甚至高于某些活性炭的阳离子染料吸附能力;②为资源化利用农业副产物芝麻秸秆提供了新的路径,有效降低了因其不当利用造成环境风险的可能;③本发明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吸附效果突出,解决了传统化学修饰用化学用剂费用高、制作不便、具有环境风险等缺陷,与活性炭相比,在吸附去除水体中阳离子染料方面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2590060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17768.0
申请日:2012-01-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IPC: G01N15/08
Abstract: 不同坡度土壤稳定入渗仪,包括流量计和储水容器,还包括内入渗框、外入渗框和坡面等高水位板,所述内、外入渗框同轴设置、上下贯通,内外框体各面的厚度自上而下由厚变薄,内外框体上均设有出水口,内外框体对应的一个立面均由上下两板嵌合而成,嵌合交接处密封处理,外入渗框相对两面的内侧以及内入渗框相对两面的内外两侧均等间距设有一组凹槽,坡面等高水位板设于凹槽内,相邻坡面等高水位板与内外框闭合。本发明克服了国内外原有测定方法对土壤扰动和不适合坡地土壤测定的缺点,采用内外正方入渗框法,在不同坡度自然土壤剖面条件下,能够分别测定坡地垂直稳定入渗速率和沿坡侧向稳定渗透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439537B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申请号:CN200810242996.1
申请日:2008-12-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IPC: B27N5/02 , B27N3/02 , B27N3/08 , B27N1/00 , B27N1/02 , C09J163/00 , C09J177/00
Abstract: 一种耐水且可降解植物栽培载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以废弃稻秸秆为原料,将其粉碎、破碎后加入胶粘剂、固化剂、防水剂,混合均匀后,热压成型为盆钵状或板块状。盆钵底部中央留有一个直径为1~2cm左右的通孔,板材则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直径为4cm左右的栽培孔。以此盆钵为植物栽培载体,栽培上经济类或观赏类植物后,置于浮岛平台载体上即可形成人工浮岛。或以此板块为植物栽培载体,于板材栽培孔中栽培经济类或观赏类植物后,将板块连接形成人工浮岛。
-
公开(公告)号:CN100488885C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710021702.8
申请日:2007-04-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IPC: C02F1/28 , C02F1/66 , C02F10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尾矿吸附废水中磷污染物的方法,其步骤为:(1)将尾矿中粒径大于1cm的矿石和一些掺杂的植物根系拣出,摊开自然晾干后磨细至200目;(2)将磨细的尾矿放在马弗炉中高温焙烧,焙烧温度控制在300℃~500℃,时间控制在1.5h以上;(3)将焙烧后的尾矿按1.5g~2.2g/100ml比例加入到磷含量为0.5~50mg/L的废水中,调节废水的pH值为5~10,充分混合反应后废水中磷去除率达到90%以上。依照本发明尾矿不需要经过传统的技术改造或加工,简单磨细后通过高温活化,即对于废水中的磷污染物即具有好的吸附效果,本发明提供了尾矿吸附的最佳条件,真正实现了尾矿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充分利用了尾矿的潜在价值,同时也净化了环境,可谓一举多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