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坡度土壤稳定入渗仪

    公开(公告)号:CN102590060B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210017768.0

    申请日:2012-01-20

    Abstract: 不同坡度土壤稳定入渗仪,包括流量计和储水容器,还包括内入渗框、外入渗框和坡面等高水位板,所述内、外入渗框同轴设置、上下贯通,内外框体各面的厚度自上而下由厚变薄,内外框体上均设有出水口,内外框体对应的一个立面均由上下两板嵌合而成,嵌合交接处密封处理,外入渗框相对两面的内侧以及内入渗框相对两面的内外两侧均等间距设有一组凹槽,坡面等高水位板设于凹槽内,相邻坡面等高水位板与内外框闭合。本发明克服了国内外原有测定方法对土壤扰动和不适合坡地土壤测定的缺点,采用内外正方入渗框法,在不同坡度自然土壤剖面条件下,能够分别测定坡地垂直稳定入渗速率和沿坡侧向稳定渗透速率。

    一种可降解植物栽培载体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39537A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810242996.1

    申请日:2008-12-31

    Abstract: 一种耐水且可降解植物栽培载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以废弃稻秸秆为原料,将其粉碎、破碎后加入胶粘剂、固化剂、防水剂,混合均匀后,热压成型为盆钵状或板块状。盆钵底部中央留有一个直径为1~2cm左右的通孔,板材则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直径为4cm左右的栽培孔。以此盆钵为植物栽培载体,栽培上经济类或观赏类植物后,置于浮岛平台载体上即可形成人工浮岛。或以此板块为植物栽培载体,于板材栽培孔中栽培经济类或观赏类植物后,将板块连接形成人工浮岛。

    一种低成本的生物吸附剂的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71632B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210127944.6

    申请日:2012-04-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成本生物吸附剂的制作方法,首先选取芝麻秸秆为原材料,然后使用柠檬酸对其进行化学修饰,在芝麻秸秆表面形成大量羧基功能基团,最终制成一种对阳离子染料具有优良吸附效果的低成本生物吸附剂。本发明制备的生物吸附剂的优势在于:①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单层吸附能力为646.2mg/g,接近甚至高于某些活性炭的阳离子染料吸附能力;②为资源化利用农业副产物芝麻秸秆提供了新的路径,有效降低了因其不当利用造成环境风险的可能;③本发明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吸附效果突出,解决了传统化学修饰用化学用剂费用高、制作不便、具有环境风险等缺陷,与活性炭相比,在吸附去除水体中阳离子染料方面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一种低成本的生物吸附剂的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71632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27944.6

    申请日:2012-04-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成本生物吸附剂的制作方法,首先选取芝麻秸秆为原材料,然后使用柠檬酸对其进行化学修饰,在芝麻秸秆表面形成大量羧基功能基团,最终制成一种对阳离子染料具有优良吸附效果的低成本生物吸附剂。本发明制备的生物吸附剂的优势在于:①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单层吸附能力为646.2mg/g,接近甚至高于某些活性炭的阳离子染料吸附能力;②为资源化利用农业副产物芝麻秸秆提供了新的路径,有效降低了因其不当利用造成环境风险的可能;③本发明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吸附效果突出,解决了传统化学修饰用化学用剂费用高、制作不便、具有环境风险等缺陷,与活性炭相比,在吸附去除水体中阳离子染料方面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不同坡度土壤稳定入渗仪

    公开(公告)号:CN102590060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17768.0

    申请日:2012-01-20

    Abstract: 不同坡度土壤稳定入渗仪,包括流量计和储水容器,还包括内入渗框、外入渗框和坡面等高水位板,所述内、外入渗框同轴设置、上下贯通,内外框体各面的厚度自上而下由厚变薄,内外框体上均设有出水口,内外框体对应的一个立面均由上下两板嵌合而成,嵌合交接处密封处理,外入渗框相对两面的内侧以及内入渗框相对两面的内外两侧均等间距设有一组凹槽,坡面等高水位板设于凹槽内,相邻坡面等高水位板与内外框闭合。本发明克服了国内外原有测定方法对土壤扰动和不适合坡地土壤测定的缺点,采用内外正方入渗框法,在不同坡度自然土壤剖面条件下,能够分别测定坡地垂直稳定入渗速率和沿坡侧向稳定渗透速率。

    一种可降解植物栽培载体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39537B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申请号:CN200810242996.1

    申请日:2008-12-31

    Abstract: 一种耐水且可降解植物栽培载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以废弃稻秸秆为原料,将其粉碎、破碎后加入胶粘剂、固化剂、防水剂,混合均匀后,热压成型为盆钵状或板块状。盆钵底部中央留有一个直径为1~2cm左右的通孔,板材则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直径为4cm左右的栽培孔。以此盆钵为植物栽培载体,栽培上经济类或观赏类植物后,置于浮岛平台载体上即可形成人工浮岛。或以此板块为植物栽培载体,于板材栽培孔中栽培经济类或观赏类植物后,将板块连接形成人工浮岛。

    一种尾矿吸附废水中磷污染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88885C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710021702.8

    申请日:2007-04-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尾矿吸附废水中磷污染物的方法,其步骤为:(1)将尾矿中粒径大于1cm的矿石和一些掺杂的植物根系拣出,摊开自然晾干后磨细至200目;(2)将磨细的尾矿放在马弗炉中高温焙烧,焙烧温度控制在300℃~500℃,时间控制在1.5h以上;(3)将焙烧后的尾矿按1.5g~2.2g/100ml比例加入到磷含量为0.5~50mg/L的废水中,调节废水的pH值为5~10,充分混合反应后废水中磷去除率达到90%以上。依照本发明尾矿不需要经过传统的技术改造或加工,简单磨细后通过高温活化,即对于废水中的磷污染物即具有好的吸附效果,本发明提供了尾矿吸附的最佳条件,真正实现了尾矿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充分利用了尾矿的潜在价值,同时也净化了环境,可谓一举多得。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