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556974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440530.X
申请日:2020-12-08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及测试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型耐热小变形的多层平板式支撑框架结构,所述左梁和右梁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Ⅱ与上梁和下梁固定连接,所述横隔板的两端分别穿过左梁和右梁,所述横隔板的两端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矩形方槽,所述矩形方槽分别位于左梁和右梁的外侧,所述挡块Ⅰ分别穿过矩形方槽,所述纵隔板的两端分别穿过上梁和下梁;在涉及模拟温度层结的环境试验时,为了保证高温大温差环境下产生的温度梯度达到需求,采用C/C复合材料板组成的支撑框架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凭借C/C复合材料优良的材料和力学性能,经机械构造可形成变形小、重量轻、气流影响小的多层平板式支撑框架,为试验段温度边界层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0686798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1190515.1
申请日:2019-11-28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及测试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洞试验段底板表面温度均匀性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该方案包括有底板块、光纤、光纤光栅信号解调仪和上位机;光纤有k根,k为非0的自然数;k根所述光纤平行排布在底板块上;每根光纤上刻蚀有n个不同反射中心波长的光纤光栅,n个光纤光栅构成一根光纤光栅串,n为非0的自然数;每个所述光纤光栅均由一个导热基片进行封装;所有的光纤光栅串均与光纤光栅信号解调仪连接;光纤光栅信号解调仪通过数据线与上位机数据连通。该方案能够准确有效的测试出风洞试验段底板表面的温度均匀性,并且布线简单、维护方便,抗干扰能力强,不受风洞环境与气体流动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2556472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011440528.2
申请日:2020-12-08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及测试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境风洞试验段用高温度均匀性冷热底板流道结构,所述一级进液管道、二级进液管道、三级进液管道和四级进液管道叠层分配组成一分八的进液管路,所述一级出液管道、二级出液管道、三级出液管道、四级出液管道和五级出液管道叠层分配组成十六合一的出液管路,所述出液管路的五级出液管道和进液管路的四级进液管道分别与U型流道中“U”的两个上端口和底部中间端口焊接方式连接;在涉及模拟温度层结的环境试验时,采用进出液管道叠层分配、相邻U型流道交错布置方式在保证流量均匀分配的基础上确保热量输送均匀,为试验段温度边界层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底板的温度分布均匀性已控制在1℃内。
-
公开(公告)号:CN112556472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440528.2
申请日:2020-12-08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及测试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境风洞试验段用高温度均匀性冷热底板流道结构,所述一级进液管道、二级进液管道、三级进液管道和四级进液管道叠层分配组成一分八的进液管路,所述一级出液管道、二级出液管道、三级出液管道、四级出液管道和五级出液管道叠层分配组成十六合一的出液管路,所述出液管路的五级出液管道和进液管路的四级进液管道分别与U型流道中“U”的两个上端口和底部中间端口焊接方式连接;在涉及模拟温度层结的环境试验时,采用进出液管道叠层分配、相邻U型流道交错布置方式在保证流量均匀分配的基础上确保热量输送均匀,为试验段温度边界层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底板的温度分布均匀性已控制在1℃内。
-
公开(公告)号:CN210533574U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922089964.9
申请日:2019-11-28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及测试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洞试验段底板表面温度均匀性测试装置,该方案包括有底板块、光纤、光纤光栅信号解调仪和上位机;光纤有k根,k为非0的自然数;k根所述光纤平行排布在底板块上;每根光纤上刻蚀有n个不同反射中心波长的光纤光栅,n个光纤光栅构成一根光纤光栅串,n为非0的自然数;每个所述光纤光栅均由一个导热基片进行封装;所有的光纤光栅串均与光纤光栅信号解调仪连接;光纤光栅信号解调仪通过数据线与上位机数据连通。该方案能够准确有效的测试出风洞试验段底板表面的温度均匀性,并且布线简单、维护方便,抗干扰能力强,不受风洞环境与气体流动的影响。(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