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驱动装置的变形机翼

    公开(公告)号:CN112550663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440677.9

    申请日:2020-1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驱动装置的变形机翼。该变形机翼的骨架包括从前至后顺序排列的机翼前缘、中隔板、后隔板和尾翼;机翼前缘与中隔板之间的前形状记忆合金驱动装置构成机翼的下表面Ⅰ,机翼前缘与中隔板的上方覆盖的蒙皮Ⅰ构成机翼的上表面Ⅰ;中隔板和后隔板之间的后形状记忆合金驱动装置构成机翼的下表面Ⅱ,中隔板和后隔板的上方覆盖的蒙皮Ⅱ构成机翼的上表面Ⅱ;机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光滑过渡;变形机翼上表面和变形机翼下表面在尾翼的后缘相交;尾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安装上、下压电智能驱动装置。该变形机翼具有结构紧凑、驱动元件少、驱动能力大、变形翼面连续的优点,可以推广应用于机翼弯度变形的结构设计中。

    一种基于智能驱动装置的变形机翼

    公开(公告)号:CN112550663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011440677.9

    申请日:2020-1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驱动装置的变形机翼。该变形机翼的骨架包括从前至后顺序排列的机翼前缘、中隔板、后隔板和尾翼;机翼前缘与中隔板之间的前形状记忆合金驱动装置构成机翼的下表面Ⅰ,机翼前缘与中隔板的上方覆盖的蒙皮Ⅰ构成机翼的上表面Ⅰ;中隔板和后隔板之间的后形状记忆合金驱动装置构成机翼的下表面Ⅱ,中隔板和后隔板的上方覆盖的蒙皮Ⅱ构成机翼的上表面Ⅱ;机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光滑过渡;变形机翼上表面和变形机翼下表面在尾翼的后缘相交;尾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安装上、下压电智能驱动装置。该变形机翼具有结构紧凑、驱动元件少、驱动能力大、变形翼面连续的优点,可以推广应用于机翼弯度变形的结构设计中。

    一种热结构风洞速度型流场调节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595483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011441346.7

    申请日:2020-12-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结构风洞速度型流场调节装置,所述连接板Ⅰ通过螺钉Ⅰ依次固定连接有氟硅橡胶密封垫Ⅲ、连接板Ⅱ、氟硅橡胶密封垫Ⅳ、盖板,所述密封圈Ⅰ安装在盖板和螺母Ⅱ间,所述螺母Ⅰ将丝杠和杆连接成整体,所述氟硅橡胶密封垫Ⅴ、连接座Ⅱ通过螺钉Ⅱ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圈Ⅱ位于压紧螺母和连接座Ⅱ间所述连接座Ⅲ两端各连接有与丝杠固定连接的螺母Ⅲ,所述速度箱体顶部和底部粘接有聚四氟乙烯压块。本发明中,在热结构风洞中,利用速度型流场调节装置实现了在温度‑10℃到95℃范围内流通面积从0到66.7%间的无级调节,活动栅格移动灵活,密封可靠,采取的绝热处理措施最大限度地确保箱体的保温效果。

    一种大型耐热小变形的多层平板式支撑框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556974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440530.X

    申请日:2020-12-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型耐热小变形的多层平板式支撑框架结构,所述左梁和右梁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Ⅱ与上梁和下梁固定连接,所述横隔板的两端分别穿过左梁和右梁,所述横隔板的两端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矩形方槽,所述矩形方槽分别位于左梁和右梁的外侧,所述挡块Ⅰ分别穿过矩形方槽,所述纵隔板的两端分别穿过上梁和下梁;在涉及模拟温度层结的环境试验时,为了保证高温大温差环境下产生的温度梯度达到需求,采用C/C复合材料板组成的支撑框架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凭借C/C复合材料优良的材料和力学性能,经机械构造可形成变形小、重量轻、气流影响小的多层平板式支撑框架,为试验段温度边界层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一种风洞部段间的定位拉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857731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011542739.7

    申请日:2020-1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洞部段间的定位拉紧装置。该定位拉紧装置主要用于需经常移动的部段的定位拉紧,主体包括移动端和固定端,移动端固定在前部段上,包括一组左右对称分布的楔形定位拉紧块;固定端固定在后部段上,为结构相同、左右对称分布的一对拉紧组件,拉紧组件的包括从前至后顺序连接的轴向拉紧块、拉紧杆、套筒和传动装置;外框架连接在固定端上,套筒固定在外框架上;传动装置的传动轴从后至前穿过套筒的中心空腔固定连接拉紧杆,动力装置驱动传动装置带动拉紧杆和轴向拉紧块实现同步移动和旋转。该定位拉紧装置控制便捷,缩短了试验准备时间,提高了各部段间的连接可靠性和试验效率,满足风洞试验对高效率、高精度部段定位拉紧的要求。

    一种应用于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的半模支撑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2683484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110078702.1

    申请日:2021-0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的半模支撑机构,包括回转驱动单元以及直线运动单元;回转驱动单元包括安装基座和驱动组件;直线运动单元包括安装架、天平以及运动组件。直线运动单元安装于内环形支座Ⅰ的内腔中,伺服电机带动减速机驱动蜗轮蜗杆副运动,从而驱动直线运动单元沿模型旋转轴作‑180°~+180°的旋转运动;伺服减速电机驱动丝杆螺母副运动从而驱动滑块支座及天平沿轴向直线运动。该半模支撑机构整体采用模块化设计,利用双导程蜗轮蜗杆副驱动旋转,同时天平可直线运动,结构紧凑,精度高,便于吊装更换。

    一种风洞部段间的定位拉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857731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011542739.7

    申请日:2020-1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洞部段间的定位拉紧装置。该定位拉紧装置主要用于需经常移动的部段的定位拉紧,主体包括移动端和固定端,移动端固定在前部段上,包括一组左右对称分布的楔形定位拉紧块;固定端固定在后部段上,为结构相同、左右对称分布的一对拉紧组件,拉紧组件的包括从前至后顺序连接的轴向拉紧块、拉紧杆、套筒和传动装置;外框架连接在固定端上,套筒固定在外框架上;传动装置的传动轴从后至前穿过套筒的中心空腔固定连接拉紧杆,动力装置驱动传动装置带动拉紧杆和轴向拉紧块实现同步移动和旋转。该定位拉紧装置控制便捷,缩短了试验准备时间,提高了各部段间的连接可靠性和试验效率,满足风洞试验对高效率、高精度部段定位拉紧的要求。

    一种大型环境风洞用直回流快速切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697381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011440518.9

    申请日:2020-12-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型环境风洞用直回流快速切换装置,所述对开密封工作门Ⅰ、对开工作门Ⅰ、对开工作门Ⅱ和对开密封工作门Ⅱ均由两扇门组成,每扇门的上端均设有主动端,所述主动端连接有用于驱动主动端的驱动机构,每扇门的下端均设有从动端,所述从动端设有用于承受门体的重量的调心推力轴承,所述第二拐角段内转动连接有拐角导流片组件Ⅰ,所述平直段和第一拐角段内壁滑动连接有拐角导流片组件Ⅱ;本发明中,在狭小安装空间、‑10℃到95℃温度变化范围、高密封要求的环境风洞中,通过合理布置四对工作门并根据环境风洞气流流动方向调整拐角导流片组件Ⅰ和拐角导流片组件Ⅱ的角度和位置实现了直回流试验模式的切换。

    一种应用于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的半模支撑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2683484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110078702.1

    申请日:2021-0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的半模支撑机构,包括回转驱动单元以及直线运动单元;回转驱动单元包括安装基座和驱动组件;直线运动单元包括安装架、天平以及运动组件。直线运动单元安装于内环形支座Ⅰ的内腔中,伺服电机带动减速机驱动蜗轮蜗杆副运动,从而驱动直线运动单元沿模型旋转轴作‑180°~+180°的旋转运动;伺服减速电机驱动丝杆螺母副运动从而驱动滑块支座及天平沿轴向直线运动。该半模支撑机构整体采用模块化设计,利用双导程蜗轮蜗杆副驱动旋转,同时天平可直线运动,结构紧凑,精度高,便于吊装更换。

    一种大型环境风洞用直回流快速切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697381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011440518.9

    申请日:2020-12-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型环境风洞用直回流快速切换装置,所述对开密封工作门Ⅰ、对开工作门Ⅰ、对开工作门Ⅱ和对开密封工作门Ⅱ均由两扇门组成,每扇门的上端均设有主动端,所述主动端连接有用于驱动主动端的驱动机构,每扇门的下端均设有从动端,所述从动端设有用于承受门体的重量的调心推力轴承,所述第二拐角段内转动连接有拐角导流片组件Ⅰ,所述平直段和第一拐角段内壁滑动连接有拐角导流片组件Ⅱ;本发明中,在狭小安装空间、‑10℃到95℃温度变化范围、高密封要求的环境风洞中,通过合理布置四对工作门并根据环境风洞气流流动方向调整拐角导流片组件Ⅰ和拐角导流片组件Ⅱ的角度和位置实现了直回流试验模式的切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