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377667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480039826.7
申请日:2014-07-16
IPC: B62D1/19
Abstract: 固定托架(23)的第一板(30)具有长孔(81、82),所述长孔平行于柱移动方向(X1)延伸,并且悬吊螺栓(251、252)的大直径部(53)插入所述长孔中。长孔(81、82)的内周(81a、82a)包括:在与柱移动方向(X1)相反的方向(X2)上的端部处的凹入弯曲表面部(101、201);位于长孔(81、82)之间的中间位置(CP)那一侧上的第一内边缘部(102、202);以及第二内边缘部(103、203)。在二次碰撞期间,例如当一个悬吊螺栓(251)在长孔(81)的第一内边缘部(102)上滑动时,在另一个悬吊螺旋(252)与长孔(82)的第二内边缘部(203)之间形成间隙(SS)。
-
公开(公告)号:CN100431896C
公开(公告)日:2008-11-12
申请号:CN200510064231.X
申请日:2005-04-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转向设备,其中转向柄(11)通过第一和第二转向轴(12、13)、小齿轮(14)和齿条杆(31)连接到左前轮(FW1)。小齿轮(14)通过第三至第五转向轴(15、16、23)、小齿轮(24)和齿条杆(34)连接到右前轮(FW2)。第一差速齿轮机构(40)置于第一和第二转向轴(12、13)之间,由此电机(49)的转动实现了第一差速齿轮机构(40)的输入轴和输出轴间的转动差。第二差速齿轮机构(50)置于第三和第四转向轴(15、16)之间,由此电机(59)的转动实现了第二差速齿轮机构(50)的输入轴和输出轴间的转动差。所以,该对左右转向轮(FW1、FW2)被独立地转向,由此提高了车辆的可操作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020470A
公开(公告)日:2007-08-22
申请号:CN200710002646.3
申请日:2007-01-2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2D7/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7/06 , B60G7/008 , B60G2200/14 , B60G2200/141 , B60G2200/142 , B60G2200/144 , B60G2200/17 , B60G2200/44 , B60G2200/464 , B60G2204/148 , B60G2204/421 , B60G2204/422 , B60G2300/14 , B60G2300/38 , B62D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转向装置(100),包括车轮支撑构件(110)和线性支撑机构(300),线性支撑机构(300)包括支撑在车身上的构件(302、304),并支持车轮支撑构件(110)的转动支点(110d)。该转向装置还包括第一臂部分(200),和具有连接到车轮支撑构件(110)的拉杆(400)的转向机构,并且使车轮支撑构件(110)在转向期间与拉杆(400)的移动连动而绕转动支点(110d)旋转。第一臂构件(200)经由线性支撑机构(300)使得转动支点(110d)与拉杆(400)的移动连动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侧线性或者近似线性运动。
-
公开(公告)号:CN1683198A
公开(公告)日:2005-10-19
申请号:CN200510064231.X
申请日:2005-04-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转向设备,其中转向柄(11)通过第一和第二转向轴(12、13)、小齿轮(14)和齿条杆(31)连接到左前轮(FW1)。小齿轮(14)通过第三至第五转向轴(15、16、23)、小齿轮(24)和齿条杆(34)连接到右前轮(FW2)。第一差速齿轮机构(40)置于第一和第二转向轴(12、13)之间,由此电机(49)的转动实现了第一差速齿轮机构(40)的输入轴和输出轴间的转动差。第二差速齿轮机构(50)置于第三和第四转向轴(15、16)之间,由此电机(59)的转动实现了第二差速齿轮机构(50)的输入轴和输出轴间的转动差。所以,该对左右转向轮(FW1、FW2)被独立地转向,由此提高了车辆的可操作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064638B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610244492.8
申请日:2016-04-19
IPC: B62D1/18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紧固机构,其通过第一紧固构件(32)将第一侧板紧固至第二侧板。第一紧固构件(32)的具有菱形横截面的凸部(50)插入到第二侧板的伸缩调节长槽(23)中。凸部(50)的外周(50a)包括第一拐角部(61)和第三拐角部(63),第一拐角部(61)和第三拐角部(63)中的每一者均形成钝角并且彼此相向。第一拐角部(61)设置于轴向方向(X)上的上侧(XU)且设置于倾斜方向(Y)上的下侧(YL),而第三拐角部(63)设置于轴向方向(X)上的下侧(XL)且设置于倾斜方向(Y)上的上侧(YU)。横跨第一拐角部(61)与第三拐角部(63)的宽度(DT)小于伸缩调节长槽(23)的槽宽度(W)。
-
公开(公告)号:CN106064638A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申请号:CN201610244492.8
申请日:2016-04-19
IPC: B62D1/18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紧固机构,其通过第一紧固构件(32)将第一侧板紧固至第二侧板。第一紧固构件(32)的具有菱形横截面的凸部(50)插入到第二侧板的伸缩调节长槽(23)中。凸部(50)的外周(50a)包括第一拐角部(61)和第三拐角部(63),第一拐角部(61)和第三拐角部(63)中的每一者均形成钝角并且彼此相向。第一拐角部(61)设置于轴向方向(X)上的上侧(XU)且设置于倾斜方向(Y)上的下侧(YL),而第三拐角部(63)设置于轴向方向(X)上的下侧(XL)且设置于倾斜方向(Y)上的上侧(YU)。横跨第一拐角部(61)与第三拐角部(63)的宽度(DT)小于伸缩调节长槽(23)的槽宽度(W)。
-
-
公开(公告)号:CN105377667B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480039826.7
申请日:2014-07-16
IPC: B62D1/19
Abstract: 固定托架(23)的第一板(30)具有长孔(81、82),所述长孔平行于柱移动方向(X1)延伸,并且悬吊螺栓(251、252)的大直径部(53)插入所述长孔中。长孔(81、82)的内周(81a、82a)包括:在与柱移动方向(X1)相反的方向(X2)上的端部处的凹入弯曲表面部(101、201);位于长孔(81、82)之间的中间位置(CP)那一侧上的第一内边缘部(102、202);以及第二内边缘部(103、203)。在二次碰撞期间,例如当一个悬吊螺栓(251)在长孔(81)的第一内边缘部(102)上滑动时,在另一个悬吊螺旋(252)与长孔(82)的第二内边缘部(203)之间形成间隙(SS)。
-
-
公开(公告)号:CN100509521C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710002646.3
申请日:2007-01-2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2D7/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7/06 , B60G7/008 , B60G2200/14 , B60G2200/141 , B60G2200/142 , B60G2200/144 , B60G2200/17 , B60G2200/44 , B60G2200/464 , B60G2204/148 , B60G2204/421 , B60G2204/422 , B60G2300/14 , B60G2300/38 , B62D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转向装置(100),包括车轮支撑构件(110)和线性支撑机构(300),线性支撑机构(300)包括支撑在车身上的构件(302、304),并支持车轮支撑构件(110)的转动支点(110d)。该转向装置还包括第一臂部分(200),和具有连接到车轮支撑构件(110)的拉杆(400)的转向机构,并且使车轮支撑构件(110)在转向期间与拉杆(400)的移动连动而绕转动支点(110d)旋转。第一臂构件(200)经由线性支撑机构(300)使得转动支点(110d)与拉杆(400)的移动连动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侧线性或者近似线性运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