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970149A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0980108656.2
申请日:2009-05-14
Abstract: 在加热工序中,通过使电流从当从上方观察时为矩形的金属平板(10)的下底侧流向上底侧,相对于金属平板(10)的沿电流方向的中央部在上底侧形成了电流密度变化部(22)。结果,相对于金属平板(10)的沿电流方向的中央部在上底侧形成了可淬火部分,并且相对于金属平板(10)的沿电流方向的中央部在下底侧形成了不可淬火部分。在加热工序之后,对金属平板(10)进行冲压成形,因此在冲压成形期间无需复杂的模冷却结构,这使得模成本能够得到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1970149B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0980108656.2
申请日:2009-05-14
Abstract: 在加热工序中,通过使电流从当从上方观察时为矩形的金属平板(10)的下底侧流向上底侧,相对于金属平板(10)的沿电流方向的中央部在上底侧形成了电流密度变化部(22)。结果,相对于金属平板(10)的沿电流方向的中央部在上底侧形成了可淬火部分,并且相对于金属平板(10)的沿电流方向的中央部在下底侧形成了不可淬火部分。在加热工序之后,对金属平板(10)进行冲压成形,因此在冲压成形期间无需复杂的模冷却结构,这使得模成本能够得到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2665957B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0980161133.4
申请日:2009-12-2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21D22/2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制成形方法,其能够提高尺寸精度,并且通过减少模具修正的次数等来减少用于准备批量生产的成本。本发明的压制成形工序是以下的压制成形方法,所述压制成形方法用于将作为成形原料的坯料成形为具有预定形状的产品(5),所述产品的帽子型截面在长度方向上连续,并且所述产品包括在该长度方向上向顶面侧突出的弯曲部分。在压制成形工序中,成形中间产品(4),所述中间产品(4)在产品(5)的弯曲部分的一部分上具有多余部分(45),所述多余部分(45)突出到比产品(5)的顶面更高的位置,在限制中间产品(4)的多余部分(45)以外的部分的同时,将多余部分(45)成形为向与多余部分(45)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并将中间产品(4)成形为所述预定形状。
-
-
-
公开(公告)号:CN103987472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280060073.9
申请日:2012-02-1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J1/06 , B21D11/02 , B21D11/22 , H05B3/0004
Abstract: 提供冲压成形用钢板的制造方法、以及冲压成形部件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该冲压成形用钢板的制造方法可以得到被加热到规定温度的非矩形的冲压成形用钢板,该冲压成形部件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制造使用由该制造方法制成的冲压成形用钢板来制造的冲压成形部件。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用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对从板厚方向看为矩形的钢板构件即毛坯材料(10)进行通电加热的工序即通电加热工序(步骤-101);通过对通电加热开始后的毛坯材料(10)施加朝向与该毛坯材料(10)的面(表面(10a)及(背面10b))水平的方向的应力,使毛坯材料(10)从矩形向非矩形变形的工序即弯曲加工工序(步骤-102)。
-
公开(公告)号:CN103987472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280060073.9
申请日:2012-02-1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J1/06 , B21D11/02 , B21D11/22 , H05B3/0004
Abstract: 提供冲压成形用钢板的制造方法、以及冲压成形部件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该冲压成形用钢板的制造方法可以得到被加热到规定温度的非矩形的冲压成形用钢板,该冲压成形部件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制造使用由该制造方法制成的冲压成形用钢板来制造的冲压成形部件。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用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对从板厚方向看为矩形的钢板构件即毛坯材料(10)进行通电加热的工序即通电加热工序(步骤-101);通过对通电加热开始后的毛坯材料(10)施加朝向与该毛坯材料(10)的面(表面(10a)及(背面10b))水平的方向的应力,使毛坯材料(10)从矩形向非矩形变形的工序即弯曲加工工序(步骤-102)。
-
公开(公告)号:CN101495251B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0780027867.4
申请日:2007-08-2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18 , G06F2217/16 , G06F2217/41 , Y02T10/82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使用数值模拟技术,迅速、可靠且容易地确定在进行成型加工时由变形的弹性回复引起的加工品的形状不良的因素,并实现消除尺寸精度降低,其中,计算作用于弹性回复前的加工品上的应力分布以及变形分布(S1),计算对弹性回复前的加工品形状施加上述应力分布时的、评价点A的基于弹性回复的变形量δ0(S2),将加工品形状分割成多个区域,对于弹性回复前的加工品形状按上述区域施加上述应力分布时的、评价点A的基于弹性回复的变形量δn(S3),比较上述变形量δ0和变形量δn,并将它们之差最小的区域确定为主影响区域N,该主影响区域是指与弹性回复前后的上述评价点的形状不良最相关的应力分布区域(S4)。
-
公开(公告)号:CN101495251A
公开(公告)日:2009-07-29
申请号:CN200780027867.4
申请日:2007-08-2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18 , G06F2217/16 , G06F2217/41 , Y02T10/82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使用数值模拟技术,迅速、可靠且容易地确定在进行成型加工时由变形的弹性回复引起的加工品的形状不良的因素,并实现消除尺寸精度降低,其中,计算作用于弹性回复前的加工品上的应力分布以及变形分布(S1),计算对弹性回复前的加工品形状施加上述应力分布时的、评价点A的基于弹性回复的变形量δ0(S2),将加工品形状分割成多个区域,对于弹性回复前的加工品形状按上述区域施加上述应力分布时的、评价点A的基于弹性回复的变形量δn(S3),比较上述变形量δ0和变形量δn,并将它们之差最小的区域确定为主影响区域N,该主影响区域是指与弹性回复前后的上述评价点的形状不良最相关的应力分布区域(S4)。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