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茯苓嫁接栽培方法及辅助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837435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191619.9

    申请日:2024-02-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茯苓嫁接栽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茯苓嫁接栽培方法及辅助装置,包括如下操作步骤:S1、松木段处理:截取等长的多段松木段,将松木段的上表面中心处用电锯切出切口,并将松木段下表面对应切口的位置切出三角型木块,之后将三角形木块取出,将其经过敲打插设在松木段上表面的切口内,形成中间高两端低的松木段。本发明的通过菌种和种苓相结合同时接种、生菌材和带菌丝的菌材先后两次嫁接以及松木前后两端同时进行种苓嫁接,提高了松木转化率,使茯苓的产量和外观品质均明显提高,成本和菌材使用量均下降,还能一窖两收,种植一窖,采收两次,实现周年栽培,菌材的成活率、转化率以及硬质率和外型规则率及皮光滑率都具有明显的提升。

    一种茯苓定向生长栽培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16125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914370.5

    申请日:2023-07-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茯苓定向生长栽培装置,包括培养箱、转动丝杠、驱动丝杠、第一抵顶箱和第二抵顶箱,所述培养箱的内部设置有栽培箱,所述栽培箱侧壁的顶部安装有竖向卡箱,所述栽培箱侧壁的底部安装有横向卡箱,所述竖向卡箱与所述横向卡箱错位安装,所述竖向卡箱设置在转动丝杠的外壁上,所述转动丝杠与驱动丝杠驱动连接,所述培养箱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传动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能够进行自动更换栽培箱的位置,便于多组栽培箱在进行栽培茯苓时,能够保证多组茯苓的位置能够自动进行变化更换,避免出现因长时间某一区域无法照射到阳光,导致的某一区域内的茯苓出现生长缓慢或无法发育的现象。

    一种野生大花胡麻草种子自然繁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00316B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710065969.0

    申请日:2017-02-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野生大花胡麻草种子自然繁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择蒴果荚;(2)后熟处理种子;(3)选择大花胡麻草群居内共生草本植物种子;(4)选地;(5)制备自然繁殖苗床;(6)种子诱发剂处理;(7)播种与消毒;(8)搭建育苗棚;(9)控制种子萌发条件;(10)驯化管理幼苗;(11)幼苗施肥与除草;(12)防治幼苗病虫害;(13)移栽。本发明方法大大提高了野生大花胡麻草种子自然繁殖能力,自然萌发成苗率由不足0.2%提高到8%以上,成苗率增加了40倍以上,可有效缓解目前资源短缺和资源保护问题。本发明属首次进行野生大花胡麻草种子自然繁殖并可高效获得种苗,方法简单,成本较低,便于操作,适宜于实际生产应用。

    一种橡胶林下绿色生态赤松茸种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02099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762093.7

    申请日:2023-1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橡胶林下绿色生态赤松茸种植方法,属于菌菇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S1菌种制作:包括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级,母种采用PDA培养基制作,原种采用木屑+麦粒培养基制作,栽培种采用木屑+豆粕+玉米面+麦麸培养基制作;S2栽培料制作:选用杂木屑、咖啡壳或秸秆(≥50%)为主料,玉米面、麦麸为辅料,混合而成;S3发酵料制作:将栽培料分层铺撒、均匀建堆,在建堆后进行3‑5次翻堆(间隔5、4、3、2天进行);S4铺料;S5:播种;S6:浇水;S6出菇。本发明利用天然橡胶林间自然资源,采用自然生态的种植原料,培育出绿色安全的赤松茸,产量可观,提高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一种用于转育优良油菜温敏不育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48091B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610144773.6

    申请日:2016-0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转育优良油菜温敏不育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首先采用CTAB法提取备选优良油菜温敏不育系的杂交后代单株的基因组DNA,并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样品的质量;然后用连锁的SSR标记PCR扩增杂交后代单株基因组DNA,连锁SSR标记的正反向引物序列分别为5’‑CTCTCCTGATCCTCTCCTTC‑3’和5’‑CTTGTAGAGAACCCGAACTG‑3’;PCR扩增产物用6%的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电泳检测,然后依据电泳检测结果,选择具有目标带的植株作为优良油菜温敏不育系的选育材料。

    一种野生大花胡麻草种子自然繁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00316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065969.0

    申请日:2017-02-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野生大花胡麻草种子自然繁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择蒴果荚;(2)后熟处理种子;(3)选择大花胡麻草群居内共生草本植物种子;(4)选地;(5)制备自然繁殖苗床;(6)种子诱发剂处理;(7)播种与消毒;(8)搭建育苗棚;(9)控制种子萌发条件;(10)驯化管理幼苗;(11)幼苗施肥与除草;(12)防治幼苗病虫害;(13)移栽。本发明方法大大提高了野生大花胡麻草种子自然繁殖能力,自然萌发成苗率由不足0.2%提高到8%以上,成苗率增加了40倍以上,可有效缓解目前资源短缺和资源保护问题。本发明属首次进行野生大花胡麻草种子自然繁殖并可高效获得种苗,方法简单,成本较低,便于操作,适宜于实际生产应用。

    一种茯苓嫁接栽培方法及辅助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837435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191619.9

    申请日:2024-02-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茯苓嫁接栽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茯苓嫁接栽培方法及辅助装置,包括如下操作步骤:S1、松木段处理:截取等长的多段松木段,将松木段的上表面中心处用电锯切出切口,并将松木段下表面对应切口的位置切出三角型木块,之后将三角形木块取出,将其经过敲打插设在松木段上表面的切口内,形成中间高两端低的松木段。本发明的通过菌种和种苓相结合同时接种、生菌材和带菌丝的菌材先后两次嫁接以及松木前后两端同时进行种苓嫁接,提高了松木转化率,使茯苓的产量和外观品质均明显提高,成本和菌材使用量均下降,还能一窖两收,种植一窖,采收两次,实现周年栽培,菌材的成活率、转化率以及硬质率和外型规则率及皮光滑率都具有明显的提升。

    一种茯苓定向生长栽培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616125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914370.5

    申请日:2023-07-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茯苓定向生长栽培装置,包括培养箱、转动丝杠、驱动丝杠、第一抵顶箱和第二抵顶箱,所述培养箱的内部设置有栽培箱,所述栽培箱侧壁的顶部安装有竖向卡箱,所述栽培箱侧壁的底部安装有横向卡箱,所述竖向卡箱与所述横向卡箱错位安装,所述竖向卡箱设置在转动丝杠的外壁上,所述转动丝杠与驱动丝杠驱动连接,所述培养箱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传动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能够进行自动更换栽培箱的位置,便于多组栽培箱在进行栽培茯苓时,能够保证多组茯苓的位置能够自动进行变化更换,避免出现因长时间某一区域无法照射到阳光,导致的某一区域内的茯苓出现生长缓慢或无法发育的现象。

    一种油菜角果RNA快速提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28282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323517.9

    申请日:2015-06-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菜角果RNA快速提取方法,通过将油菜角果氮速冻研磨成粉,添加RNA提取试剂、乙酸钠和氯仿/异戊醇混合液离心,取上清液,与无水乙醇和NaCl溶液混匀,再经离心、除杂,用DEPC-SDS-H2O溶解保存。本发明方法简单、经济,可快速高效获得油菜角果RNA,能够很好地用于后续的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

Patent Agency Ranking